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古人高呼““失我祁连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现代人说: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如果祁连山冰雪消退,千里河西走廊将变成沙漠。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祁连山的生态系统

祁连山只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组边缘山系。东起五少陵嵩山,西至当津山口,东西长800公里;北与河西走廊、南与柴达木盆地接壤,南北宽200-400公里。祁连山由一系列平行的山脉和山谷组成,海拔3000-6000米,主峰5547米。

祁连山是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祁连山顶积雪,山腰多冰川大坂,被誉为“冰源水库”。海拔2500-3500米的山坡是原始森林和大草原,形成了祁连山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这些森林位于“冰源水库”与水系之间,起到调节和储存水源、涵养水土、增加水量、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状况密不可分。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同时,以冰川森林为主体的祁连山生态系统也包含着具有各种自然特征的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祁连山山势雄伟,景色独特,层次分明。古人写了一首诗说:“晶莹山色遥接天,不是云浮玉垒巅。太古千年留积雪,边城一带拥祁连。晴开远岫明如练,月照高峰白似莲。胜过终南阴岭秀,霜桥回望耸吟肩。”

受高原寒冷气候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有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千米。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系的大雪山、河西走廊南山、冷龙山、疏勒南山和土尔根大阪山。这些冰川主要是悬浮冰川。在海拔4000-6000米的几座山上有不同形式的大型冰川。如土尔根大阪块平顶冰川是近年来发现的祁连山最大的板块冰川,直径10公里,冰川面积5555平方公里。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大雪山北坡老虎沟20号冰川,海拔4500m,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长98km,末端海拔2450m。此外,冰面非常干净,具有非常明显的大陆冰川性质。祁连山中段的“七一”冰川是我国冰斗山谷冰川,长3.5km,面积3.64km,末端海拔4200米。祁连山东部的冷龙岭海拔4800米,形成了小型现代冰川。它的西面有U形冰槽,槽壁多为冻融泥石流斜坡覆盖,谷底有较深的冰水沉积。南疏勒山团结峰海拔5937米。在它的南坡是一条溢出山谷的冰川。8.5公里的“冰舌”从谷口延伸出来,最后到达海拔4500米的山前平原。这是一座罕见而特殊的冰山。

有专家计算,祁连山所有冰川的储量相当于两座以上三峡级别水库的库容。也就是说,只要祁连山冰川不退缩,雪线不上升,与高原寒冷气候保持相对稳定的补偿关系,在我国西北地区,总会有两座永远不会干涸的“山体固库”。

祁连山冰川:退缩的生命线

经过多年的监测研究,祁连山冰川正以每年2米以上的速度后退,后退速度正在加快。祁连山以东平均年退缩16.8米,祁连山中部平均年退缩3.3米,西部平均年退缩2.2米,部分地区平均年退缩12.5-22.5米。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据专家提供的资料,1956年至1976年,祁连山山东段冷龙岭北坡水关河4号冰川平均每年退缩16米;1976年以来,冰川平均每年退缩71.2米、8.9米。

1956-1976年,祁连山中段托米山北坡的“七一”冰川退缩40米,年平均退缩2米;1984年,通过反复测量,发现该冰川近10年退缩10米,年平均退缩1米。

祁连山西段的大雪北坡的老虎沟12号冰川,1962-1976年,冰川平均每年后退5米,1985年,冰川平均每年后退1.3米。随着冰川退缩,冰川厚度变薄,冰川舌下部普遍变薄18-22米。目前,祁连山北坡雪线一般在4400米至4600米之间。据专家估计,近几年来,祁连山雪线增加了200米至800米。

在祁连山南坡,以前曾经长年积雪的地方如今已不见雪迹了。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河、大同河、八宝河、吐勒河以及青海祁连冰川发源的40多条河流也大大减少了水量。这仅仅是开始。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祁连山雪线将上升到500米左右,即从目前祁连山雪线的4400-5100米上升到4900-5600米,冰川将大量融化,从而加速冰川退缩和厚度变薄。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那么,祁连山的雪线为什么会上升呢?祁连山冰川为什么退缩?

研究人员认为,基本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全球变暖。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地球的气候正在经历一场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近百年来,西北地区气温上升了0.4—0.5℃。随着气温的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表面的融化加剧,冰川末端的融化量大于冰川的形成量,因此出现了退缩。专家说,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一个缓慢而微观的过程。除自然气候外,祁连山周边环境恶化是冰川退缩、雪线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这包括人口膨胀、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伐、滥挖中药、滥采地下水等。

祁连山保护区涉及甘肃省河西走廊三个地(市)。保护区人口近30万人,周边有60多个城镇,近50万人。人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采矿、放牧、采药、狩猎、砍柴、毁林等活动。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祁连山区林地面积为519万亩,现在只有221.8万亩,减少率为60%;疏林灌丛减少率为44%;浅山区近70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已经消失,剩余森林已退至远处山区,呈不连续块状分布。结果,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就像森林线正在退却一样。

祁连山森林采伐面积已达100万亩。经过489万亩灌木林和水源涵养林疏林用于草原放牧,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这些对祁连山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是雪线上升和冰川退缩的原因之一。

祁连山——我国生态最丰富的山川,也被誉为“冰源水库”

近年来,一些冰川勘探、旅游等活动破坏了祁连山冰川资源。冰川探险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项目,但其季节性强,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旅游收入不理想。相反,它对冰川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太大。一是团队旅游者和自驾汽车旅游者甚至将汽车开进冰川,冰川被废气污染被车压坏;二是游客不按规定路线行走,踩踏甚至挖冰;三是大量废弃物品污染冰川。

保护祁连山冰川刻不容缓

科学家认为,甘肃河西走廊是一个缺水地区。水源仅为祁连山冰川融水。必须根据水资源状况做好科学规划。把祁连山生态与整个河西走廊联系起来,把短期开发与长期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祁连山中、东部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度开发。

关注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有识之士建议,保护祁连山冰川,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坚决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祁连山保护林列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设立祁连山保护林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有效封山育林,加快造林速度。专家预测,如果每年关闭20万亩,10年左右将初步恢复。

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开始对祁连山冰川资源进行保护。早在1988年,祁连山就被列为森林和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50-120公里,总用地面积26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7.3万公顷,试验区39万公顷,作业区219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轨道。启动祁连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恢复与保护工程。把生活在森林核心区和慢控区的农牧民,用3到5年时间,转移到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区。

今后,祁连山将永远屹立在西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