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生活在別處

尼采的那句:生活在別處。請允許我為你敞開。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文 | 暮音

大概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並被很多人引以為人生信條,如不斷的去生活在別處的人。

有人渴望生活在別處,也有人不斷的踐行生活在別處,更是有人終其一生,生活在別處,只能夢迴故里。

不管生活在別處的理由是些什麼,總會有人給它安上各種名頭,有人叫去體驗別處的生活,也有人將之當做行萬里路,更有人孜孜以求遠處的驚險和刺激,還有人只想逃離此刻的生活,在別處讓靈魂得以棲息。這大千世界,我們總能夠為自己基因裡的躁動,冠以一個合理的理由,這就是尼采的抽象哲學的來源。

哲學家的思辨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哲學家們思索生命的本質,思索社會的本質,思索萬物存在的本質,思索我與世界共存的合理方式,拷問自己的內心,也拷問別人的。他們像極了一個世間的覓食者,以精神為資糧,以世界的萬物供養他們自身。

老子的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才能大行其道,被很多迷惑或者腦袋清明的人都奉為至理名言,身在其中的迷惑者以為那是一句天地真心不夠仁慈,不顧及世間萬物,任其發展而不予以懲罰的存在;身處局外,思慮清明的人則以為天地不是不仁,而是太過仁慈,它不管萬物,卻又讓萬物之間相互剋制,相互制衡,相互影響,萬事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律,這是大仁大智慧,只有天地的胸懷才能做到。

你看,有些哲學就是如此模稜兩可,就是如此的具有辯證的一種思想,無論你從哪種角度去解釋,總能夠找到與之相匹配的道理,他們稱之為世間的道理。

享樂和悲觀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這世間的道理,於尼采來說就是享樂的道理和悲壯的道理。尼采的一生都在克服悲觀的情緒,都在嚮往著美好熱烈的人生,他一邊熱愛生活,也一邊憂鬱悲傷。尼采將其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憂鬱悲傷的人對於快樂的感知才更加的敏銳,才更有強烈的熱切渴望想要獲取這種看似很容易獲取的東西。

因為對自己生命的俯視,所以尼采的內心充滿的悲傷。畢竟我們越是向內看自我,越是感覺到生命的渺小,越是感知到生命的轉瞬即逝,所以尼采提倡獨特的個性、豐富的內心世界,所以尼采大聲的呼籲“成為你自己。”甚至魯迅都稱之為:“個人主義之至雄桀者”。

尼采的個人主義並不是自私的,需要一個人最起碼有著獨立自主的心靈世界、有著獨特健康的審美意識,有著獨到的自我調節能力等等。

更在於對人心內部的追求,以達成萬物和自我的和諧。可這世間的人,又有哪個是先追求內在的圓滿呢?

哲學的存在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人心慾望的溝壑又豈是那般容易滿足的,所以這世間真正快樂的人又有多少呢?以前糧食緊張,人們為了食物而奮鬥,為了食物而慶祝,後來食物充裕人們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煩惱,各種攀比和鄙視鏈在人類內部存在,好似不顯示下種族的優越性,不顯示下與眾不同的自己,不足以稱之為人類。

這種想要比別人更好的心思,源自於任何一個物種,畢竟達爾文的自然界優勝劣汰論中,人類也屬於生物的一種,是生物自有其本能。這種基因裡攜帶的對優勢基因的渴望,在人類身上表現出來更加複雜而已,因此而衍生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也就更加的多樣化。

所以試圖以某種固有的理論來研究人類是從誕生那刻起,人類就在不斷研究的學問,我們不僅僅對自身的身體結構充滿好奇,也對能夠產生的諸多情緒好奇。

哲學的存在就成為研究人類自身行為和社會關係的一種綜合學科,可其又更加的抽象,畢竟誰都說不清楚,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對自己腦域的開發,對自身結構的認知提升,會不會產生更加複雜的動機和各種行為和情緒。

大智慧者多數悲憫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生活在這世間,必然是遠近相宜,才能夠達到一種圓融的境界,尼采的生活在別處,也不過是要把心靈放置的高一點,不要屯於眼前的生活罷了。尼采終其一生都沒有擺脫一種悲觀的情緒,始終是在自己哲學的抽象思維中無法脫離。

他摯愛藝術,而藝術也終究沒有拯救他。皆因為人不能高於藝術本身去品藝術,當創作者創造出一種藝術之美來,大多數創作者是快樂的,畢竟創作者也屬於勞動者的一員,而勞動定然會由心生出歡喜來。可尼采是無法生出這種因勞動而來的歡喜的,一個智慧的人看萬物皆帶著憐憫之心,悲憫之心,是無法真正快樂的。

所以大智慧者,不快樂,好似成為一種舉世皆知的定律。大智慧者反而沒有田間的耕者容易快樂。

就像那個放羊娃娶媳婦生孩子放羊的故事一般,若是沒有人告訴他:那樣的生活有問題,他自身是看不到侷限之處的,他的麻木和快樂皆來源自山坡上的羊。

生活之遠近

尼采:從生活之遠近辨認出自己

而我們感覺到生活的遠近自有其各自的道理。

生活之遠在於: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可是一個人這一生只能體驗很少一部分,比如職業或者技能,只能選擇一兩種,聰明的可以多學幾種,戀愛不能多談,婚不能多結,認識的人有限!終其原因就是壽命有限,何況很多人一生連一件事都做不好,很多人也做不到好好對待另一個人。今天我想要是可以體驗很多個人生就好了,歷盡千帆閱盡世事,那是多帥多拽的事?

生活之近在於:我們都活在此時此刻裡,汲汲於名利權錢,奔勞於衣食住行,物質滿足時,追求精神的昇華,有娛樂至死也有自我苦修,身體康健時,追求刺激,身體衰落時,追求健康。各種紛雜的信息裡,各種流派的主張,總要找些事情,讓所有人的思想有去處,所以文字,視頻,娛樂,流派充斥我們的周圍。社會空前的物質豐盛,隨時隨地的消費刺激,花式繁多的生活潮流!今天喜歡這個,明天主張那個,哪一個又真的就是你想要的?你確定你沒有被哪個思想洗腦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