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生活在别处

尼采的那句:生活在别处。请允许我为你敞开。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文 | 暮音

大概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并被很多人引以为人生信条,如不断的去生活在别处的人。

有人渴望生活在别处,也有人不断的践行生活在别处,更是有人终其一生,生活在别处,只能梦回故里。

不管生活在别处的理由是些什么,总会有人给它安上各种名头,有人叫去体验别处的生活,也有人将之当做行万里路,更有人孜孜以求远处的惊险和刺激,还有人只想逃离此刻的生活,在别处让灵魂得以栖息。这大千世界,我们总能够为自己基因里的躁动,冠以一个合理的理由,这就是尼采的抽象哲学的来源。

哲学家的思辨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哲学家们思索生命的本质,思索社会的本质,思索万物存在的本质,思索我与世界共存的合理方式,拷问自己的内心,也拷问别人的。他们像极了一个世间的觅食者,以精神为资粮,以世界的万物供养他们自身。

老子的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才能大行其道,被很多迷惑或者脑袋清明的人都奉为至理名言,身在其中的迷惑者以为那是一句天地真心不够仁慈,不顾及世间万物,任其发展而不予以惩罚的存在;身处局外,思虑清明的人则以为天地不是不仁,而是太过仁慈,它不管万物,却又让万物之间相互克制,相互制衡,相互影响,万事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这是大仁大智慧,只有天地的胸怀才能做到。

你看,有些哲学就是如此模棱两可,就是如此的具有辩证的一种思想,无论你从哪种角度去解释,总能够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道理,他们称之为世间的道理。

享乐和悲观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这世间的道理,于尼采来说就是享乐的道理和悲壮的道理。尼采的一生都在克服悲观的情绪,都在向往着美好热烈的人生,他一边热爱生活,也一边忧郁悲伤。尼采将其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忧郁悲伤的人对于快乐的感知才更加的敏锐,才更有强烈的热切渴望想要获取这种看似很容易获取的东西。

因为对自己生命的俯视,所以尼采的内心充满的悲伤。毕竟我们越是向内看自我,越是感觉到生命的渺小,越是感知到生命的转瞬即逝,所以尼采提倡独特的个性、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尼采大声的呼吁“成为你自己。”甚至鲁迅都称之为:“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

尼采的个人主义并不是自私的,需要一个人最起码有着独立自主的心灵世界、有着独特健康的审美意识,有着独到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

更在于对人心内部的追求,以达成万物和自我的和谐。可这世间的人,又有哪个是先追求内在的圆满呢?

哲学的存在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人心欲望的沟壑又岂是那般容易满足的,所以这世间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呢?以前粮食紧张,人们为了食物而奋斗,为了食物而庆祝,后来食物充裕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烦恼,各种攀比和鄙视链在人类内部存在,好似不显示下种族的优越性,不显示下与众不同的自己,不足以称之为人类。

这种想要比别人更好的心思,源自于任何一个物种,毕竟达尔文的自然界优胜劣汰论中,人类也属于生物的一种,是生物自有其本能。这种基因里携带的对优势基因的渴望,在人类身上表现出来更加复杂而已,因此而衍生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也就更加的多样化。

所以试图以某种固有的理论来研究人类是从诞生那刻起,人类就在不断研究的学问,我们不仅仅对自身的身体结构充满好奇,也对能够产生的诸多情绪好奇。

哲学的存在就成为研究人类自身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综合学科,可其又更加的抽象,毕竟谁都说不清楚,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自己脑域的开发,对自身结构的认知提升,会不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动机和各种行为和情绪。

大智慧者多数悲悯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生活在这世间,必然是远近相宜,才能够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尼采的生活在别处,也不过是要把心灵放置的高一点,不要屯于眼前的生活罢了。尼采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一种悲观的情绪,始终是在自己哲学的抽象思维中无法脱离。

他挚爱艺术,而艺术也终究没有拯救他。皆因为人不能高于艺术本身去品艺术,当创作者创造出一种艺术之美来,大多数创作者是快乐的,毕竟创作者也属于劳动者的一员,而劳动定然会由心生出欢喜来。可尼采是无法生出这种因劳动而来的欢喜的,一个智慧的人看万物皆带着怜悯之心,悲悯之心,是无法真正快乐的。

所以大智慧者,不快乐,好似成为一种举世皆知的定律。大智慧者反而没有田间的耕者容易快乐。

就像那个放羊娃娶媳妇生孩子放羊的故事一般,若是没有人告诉他:那样的生活有问题,他自身是看不到局限之处的,他的麻木和快乐皆来源自山坡上的羊。

生活之远近

尼采:从生活之远近辨认出自己

而我们感觉到生活的远近自有其各自的道理。

生活之远在于: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可是一个人这一生只能体验很少一部分,比如职业或者技能,只能选择一两种,聪明的可以多学几种,恋爱不能多谈,婚不能多结,认识的人有限!终其原因就是寿命有限,何况很多人一生连一件事都做不好,很多人也做不到好好对待另一个人。今天我想要是可以体验很多个人生就好了,历尽千帆阅尽世事,那是多帅多拽的事?

生活之近在于:我们都活在此时此刻里,汲汲于名利权钱,奔劳于衣食住行,物质满足时,追求精神的升华,有娱乐至死也有自我苦修,身体康健时,追求刺激,身体衰落时,追求健康。各种纷杂的信息里,各种流派的主张,总要找些事情,让所有人的思想有去处,所以文字,视频,娱乐,流派充斥我们的周围。社会空前的物质丰盛,随时随地的消费刺激,花式繁多的生活潮流!今天喜欢这个,明天主张那个,哪一个又真的就是你想要的?你确定你没有被哪个思想洗脑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