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為什麼至今不捐款?

向美國大學捐款很慷慨大方,在國內卻只喊“加油”的潘石屹,為什麼至今不捐款?近日,網民紛紛發聲把矛頭指向名人富豪—-潘石屹。

網民的觀點歸納起來不外乎:

從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角度講,潘石屹,你應該在武漢疫情防控的困難性時刻,獻出你的愛心,盡了你的社會責任,不管你現在是哪個國籍。因為你的根是中國,你成長的地方是中國,你的財富來源於中國。你應該回饋社會反哺國家,尤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並且有人拿曹德旺曾經說,潘夫婦“鬼精鬼精”的。也有人說,如今看來,潘石屹可能要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不一而足。

面對輿情,擁有近千億美元的潘石屹,這些日子估計也是思緒萬千,心中苦澀了:

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捐給誰,是我的自由,不要逼我,不要用道德綁架我;中國有錢人無數個,為什麼偏偏盯上我?即便我想捐,捐給誰?捐給千夫所指的某基金會?誠如他兒子潘瑞回應社會詰問時,發出的“兩隻口罩都不知道能不能到得了定點醫院”還有“韓紅怎麼不收錢(捐款)了?”的疑問。

社會的指責和潘石屹的不甘心就這樣硬生生地攪和在一起。

其實,100多年前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早就解析了潘石屹所遭遇的現象和他的困惑。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頭講述了精神的三種變形,其實是在講述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最初的時候,道德就像那隻負重的駱駝,服從於“你應當”的指導,因為“在道德面前,正如在任何權威面前,人是不許思考的,更不許議論,他在這裡所能做的只有服從!”後來,道德有了打破傳統習俗的勇氣,變成“我意願”的強而有力的獅子,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然後新道德(“我意願”的獅子)就如初生的嬰兒一樣,茁壯成長。

自然,這裡的道德具體到捐贈,也遵循著這三種變異形式。無疑,從負重的駱駝到我意願的獅子再到初生的嬰兒,都標誌著道德的升級和昇華。

如果把潘石屹代入其中,那麼他處在尼采所論道德的哪個階段呢?潘石屹至今為什麼不捐?是否可以理解和推測為他不想做負重的駱馱,而是想做“我意願”的獅子?

如果推測成立,那麼,不一樣的潘石屹,在目前大眾關注的捐贈熱點問題上,他絕對是明白人,只是不想不願被道德綁架罷了,他有這次疫情捐贈的周全計劃和通盤考慮,他想做“我意願”的捐贈主人即強而有力的獅子!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鼎沸的輿論和潘石屹的心瀾也就會瞬間平息平靜了。但願如此!善哉善哉!

最後,順便對潘石屹老總說一聲,至於某會的“混蛋”和韓紅的窘狀你都不用竭慮了,因為有社會的監督和輿論的聚焦;也別擔心你的兩隻口罩到不了指定的醫院。眼前緊要的是,你不能繼續沉默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