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為什麼沒能像“明治天皇”一樣“明治維新”?

中文系的留級生


光緒帝為什麼沒能搞像日本“明治維新”一樣的變法?因為光緒帝沒有權力啊!大權都在老佛爺那呢~

光緒帝得皇位之原因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皇帝病危,兩宮皇太后召見諸親王,慈禧淚流滿面的對大家說:“皇帝快不行了,可是皇儲的人選到現在還沒定。你們看誰比較合適?”在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之後,慈禧太后發話了:“醇親王的長子載湉今年4歲了,我打算讓他繼承皇位。”諸王聽後大吃一驚,因為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後的皇位繼承都是父死子繼,雖然同治帝沒有兒子,按道理來說皇帝也應該在他的下一輩中選出,但是載湉卻是同治帝的堂弟。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諸王也不敢違抗慈禧的旨意,只能這樣定了下來。當天,同治就駕崩了,很快載湉就被接到了宮裡,接著兩宮太后的懿旨便公告中外:載湉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光緒。是為光緒帝。

慈禧為什麼打破規矩立光緒為皇帝呢?因為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更重要的是光緒帝才4歲,什麼都不懂,慈禧正好可以繼續獨掌大權。而如果她為同治過繼一個兒子並把他立為皇帝的話,她就變成了“太皇太后”,地位雖然尊貴,但垂簾聽政的權力就不是她的了,而是未來的皇太后,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來掌握了。所以慈禧一定要把“孃家的親戚”立為皇帝。

光緒帝沒有權力

據《光緒帝外傳》載,光緒做了皇帝后,4歲的他便被接入宮中,由慈禧太后撫養。畢竟是4歲的孩子,他對慈禧充滿了畏懼之感,每次去見慈禧都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如果被慈禧訓斥,往往會兩腿戰慄。

轉眼,光緒帝已經1到了結婚的年齡。按清朝的慣例,幼帝一經大婚,便要親政(獨立執掌朝政)。慈禧當然不想將權力還給光緒,於是她搞了個“訓政”的把戲。光緒十二年(1886)六月,西太后發佈懿旨,公開發布懿旨,宣稱明年舉行親政典禮,讓光緒帝親政。對於慈禧的這一操作,其親信當然是心領神會,趕忙上了一個奏摺,請求她再訓政幾年。慈禧順水推舟,裝作無可奈何,說皇帝年幼,只好再訓政幾年。然後又制定了《訓政細則》,規定一切大事都要秉承西太后的旨意,方可實行。這樣就以法定的形式鞏固了慈禧的統治地位,而光緒的親政也成了一句空話。光緒十三年,慈禧為光緒舉行了親政儀式,而慈禧的“垂簾聽政”也改稱“訓政”,實際權力仍由其掌握。光緒十四年,慈禧發佈懿旨,宣傳第二年為光緒帝舉行大婚,並讓他親理朝政。而慈禧對光緒大婚尤其是皇后的選擇更是牢牢把握,她希望光緒能選自己的侄女為皇后,以便通過皇后來加強對光緒的控制。為了做的不太露骨,她又選了四位人選,並告訴光緒帝可以隨便選。當光緒帝要把象徵選中皇后的如意遞給一位不是她侄女的女子時,慈禧立馬在其身後大叫“皇帝”,光緒帝猛的醒悟,只得把如意交給了慈禧的侄女。光緒帝連選擇自己妃子的權利都沒有,可見他的處境如何。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大婚後,慈禧為光緒舉行了正式的“親政”典禮,但他並沒有成為這個王朝的主宰者。慈禧把持朝政太久,朝中已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一些大臣依附於慈禧,根本也沒把光緒當一回事。而且,清王朝的一切大事都由慈禧和其親信掌握,光緒仍然是原來那個“傀儡”皇帝。

“戊戌變法”中的光緒與慈禧

甲午戰敗,《馬關條約》,舉國震驚,許多讀書人要求變法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推行新政。而在詔書頒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為了控制變法勢頭,便先發制人,給變法潑了一盆冷水,她逼迫光緒帝發佈懿旨,宣佈:將翁同龢革職,逐出京城;凡授任二品以上官員都需要向西太后謝恩;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這樣,在這次變法中,慈禧便牢牢控制了官吏的任免權,加強了頑固派的力量,削弱了光緒帝的權力和他的力量。

變法過程中,光緒帝可以說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由於頑固派的反對,緊張緩慢,成效不大。而隨著變法向縱深發展,光緒帝和頑固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變法運動也激怒了一直待機而動的慈禧太后。光緒二十四您八月初六,慈禧帶人直奔光緒帝的寢宮,命人搜查寢宮,將全部奏章拿走,並大聲怒斥光緒帝。隨後,又以光緒帝的名義頒佈諭旨,重新讓慈禧太后訓政。然後又發佈旨意,捉拿維新黨人。維新變法運動失敗。隨後光緒帝就被囚禁到了瀛臺,伴隨著的只有三件事:讀書、睡覺、吃飯,最終病死在那裡。

所以說,光緒帝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並沒有實權,他所推行的改革困難重重,阻力太大,最終只得落得的失敗的結局。


歷史是杯酒


日本明治維新之時,正是中國的同治時期。日本勵精圖治之時,同治皇帝為了重修頤和園和大臣鬧的不可開交。甚至說出:“如此位讓爾何如?”意思皇位給你當,怎麼樣?同治皇帝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愛微服出宮尋花問柳,甚至自己死於花柳病。

同治皇帝死後,慈禧把親妹妹的兒子接進宮,便是光緒皇帝。慈禧吸取同治教育失敗的教訓,光緒不到十歲便讓他批閱奏摺,處理政務更是隨時把光緒帶在身邊。慈禧心裡,對光緒期許也是很高的。慈禧為了進一步控制光緒皇帝,為光緒皇帝娶了自己侄女也就是隆裕皇后,而光緒從來沒有給過隆裕皇后一個好臉色,雖然有隆裕頤指氣使的原因,但是光緒作為皇帝作為政治家的表現都是不成熟的。

“戊戌變法”的失敗和光緒皇帝自己有著莫大關係,光緒皇帝變法之初,慈禧是給了光緒很大的支持,事實上,如果慈禧不支持,光緒第一步都邁不出來。

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日本自古就喜歡改進。日本尊重強者,也喜歡學習強者,日本學習唐制,日本學習西方國家,阻力要比清廷小很多。

中華大地自古以來便是世界中心,甚至在晚清中國的GDP還是居世界第一,當時世界有12億人,清廷有人口四億,居世界的三分之一。而且從秦朝開始大多數時間都是領先世界的。儒學文化更是根深蒂固,所以很多人還對自己的文化抱有希望。在如此的情況下,老練的政治家都知道需要小步走,先易後難。而光緒上來就大刀闊斧,裁撤冗官,豈不知大家都是迫於慈禧的權威。甚至光緒皇帝有點自絕於宗室,天下畢竟是愛新覺羅的天下,可他變法沒有主動問過任何宗室,變法之前連問問當時還沒死的恭親王都沒有,如果精通洋務的六叔給光緒出出主意,結果肯定要比歷史書上的結果好。那怕光緒不徵求意見,變法也應該拉攏幾個旗人裡面的支持者。光說奪旗人飯碗,一點思想工作沒有。

光緒皇帝聽從康有為建議聘請當時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是造成甲午中日戰爭的罪魁禍首伊藤博文。光緒皇帝從來沒有想到過,伊藤博文來華後,置李鴻章於何地?置淮系官僚何地?置甲午戰爭死去的官兵何地?天下士子的輿論他能否扛得下,天下百姓會不會笑掉大牙。這些光緒沒考慮過,但慈禧會考慮到。慈禧明白如果馬上發生一場戰爭靠康有為是不行的,靠伊藤博文也靠不住的,還是得靠淮軍,得靠李鴻章。甚至,真的邀請伊藤博文來到北京,於是 ,慈禧喊停了變法。

光緒觸怒慈禧迫使喊停變法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因為康有為曾經提出“中日合邦”就是中日合為一個國家,而伊藤博文來北京就是為了商議此事。中日合邦便是日本侵略中國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的雛形。

康有為等人拉攏袁世凱,希望袁世凱站在光緒皇帝這邊,又提現光緒的水平,對形勢判斷不足,只是喊停變法,並沒有說要廢光緒,光緒偏要撕破臉皮,袁世凱權衡利弊站在慈禧這邊,慈禧知道皇帝要兵便勃然大怒,最終光緒被囚禁瀛臺。


史爭朝夕


光緒帝沒有實權,何談變法,成功更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