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昭和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代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最近算是把《日本世相》的《女人的思秋期》和《饱食穷民》全部读完了。日本昭和中期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昭和30年(1955)到7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有史以来的鼎盛时期。这两册书是这段时期内日本社会的新闻纪实,都是真实案例,从这两册书中可以看见当时的日本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下,社会出现的畸形的一面。

日本昭和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代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女人的思秋期》这本书的采访人物都是日本女性,准确的说是日本家庭主妇。日本本就是一个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分工明确的高效社会下,“男主外,女主内”成为那个时期绝大部分情况的标配,特别是中产。男主人一般拥有体面的工作和较高的薪资,女主人在外人看来理应是幸福的。但事实上通过采访和来信,这部分女性中绝大部分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社会心理疾病——她们感到“极度的空虚”。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有些矫情,衣食无忧,纯粹是闲的蛋疼。这也是当时他们丈夫的想法,很不能理解女人的空虚。甚至后来有些女人都发展成了酗酒,丈夫还无动于衷,不知道为什么?

日本昭和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代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那么当时的女人为什么会觉得无尽的空虚呢?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如果不拼命跟随时代奔跑,很容易被社会抛弃。这对当时的中产尤为突出,如果不努力工作很容易被挤出所谓的中产阶级。所以当时的男人普遍加班严重,工作狂,长时间扑在工作上,在家里基本上不过问家务事甚至是孩子,也很少和妻子沟通生活,只是偶尔抱怨工作的艰辛。家就是他们洗澡、吃饭、睡觉的地方,妻子就像是一个生活保姆。当时很多人在工作中是精英,但生活中确实白痴。男人被称为“企业战士”,他们视工作成果为人生的价值,而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却失去了自我。正因为妻子们享受陪衬的角色,且不以为意,丈夫们才能心无旁骛的工作,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可惜很多时候,当妻子们的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可怜的陪衬时,大多数家庭也就引来了悲剧结局。

《饱食穷民》顾名思义就是物质极大满足,但精神贫穷的人。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三十年,每个人都享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红利,很多人收入不断增加,房子也更加舒适。但所有人都没有思考为什么而活,反正活着就要努力工作,工作才是生活的全部。在享受经济和科技带来的物质红利的同时也被无休止的竞争压力驱赶着。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成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就是这些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正是这些价值观构建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996加班成常态,没人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只能不停地奔跑。加之昭和中期,科技特别是半导体,it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效率进一步提升,更一步驱使所有人快速奔跑,每个人都是“企业战士”!

日本昭和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代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说道这里了,读者是否有共鸣了,当下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是如此的相似!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社会同样也出现一些畸形。尽管中国的妇女地位远高于日本,但社会对女性的生存压力同样不小,工作家庭对于绝大部分女人很难平衡。对于男人来说,背负整个家庭的重担,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所有人都享受信息的红利,但同时所有人都已经被24小时不眠不休的机器所影响。机器有时并没有让人类轻松,反而加剧了人类的痛苦,因为他完全榨干了人类。所有人都被机器的快节奏驱赶着,不停地为企业创造价值,996、997在互联网已见怪不怪,甚至都是一种“福报”。“企业战士”太形象了,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切时间。“人应该怎么活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些问题没多少人去思考。如果总是为这些问题烦扰的话也就不可能在社会上打拼并成功,陷入一种不知幸福为何物,但又拼命奔跑的怪圈。

但人生不是只有工作才有意义。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之所以为人,首先人是感受感知上的满足,然后才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但现在很多情况是反着的,人们在疯狂的追求普世价值观中的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实现,却忘了最根本的我为什么而活的满足。我们是否该静下来认真思考下,为什么而活呢?少点焦虑,多点内心真实的满足!慢一点,幸福也就不远了!


日本昭和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代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