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养生之道和避世之谈吗?

沧海笔墨生


“天人合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天人合一”中的“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人、天、地构成整个宇宙。

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人与自然,研究万物,人属于万物的部分,天人合一。道由阴阳之气构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本源。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修的是大气,是天道之气,阴阳之气。

阴阳学说的天人合一:世间万物均有阴阳,是阴与阳的相生相克,是阴与阳相互变化,是阴与阳相互作用,人属于万物,天人合一遵循阴阳变化之规律。

五行学说的天人合一:世间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是这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是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是五种元素相互变化,是五种元素相互作用,人属于万物,天人合一遵循阴阳变化之规律。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是物质组成上的合一,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由万物之母的道(最小的道)组成。人也不例外,人也是由道最小的道组成。从物质组成上,说明天人合一。

二是运动变化规律上的合一,人遵循地的规律,地遵循天的规律,人、地、天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从运动变化规律上,说明天人合一。   

从运行法则上看,人排列在最前面,说明人是最高层面的,最大的。

从宇宙物质组成的复杂程度上看,人是最高等的,最复杂的。

老子的天人合一,是物质组成上的合一,是遵从规律上的合一,并不是人能够控制世界,并不是人能够决定世界。

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是讲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人与社会,人如何融入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范,为社会服务,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用来规范人的行为,是人在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分离出法家、墨家等派别,但同属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派。儒家养正气,坦荡之气、浩然之气、光明正大之气。儒家之气来源于天,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用于人类社会。

       儒家最早提出“天”这个概念的人是孔子。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天。他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 述尔》)这就是所谓天命之天。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一开始便是讨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类的精神价值来源。《中庸》开篇即讲“天命之谓性”,人性的根源在于天。《周易》讲“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应该是现代汉语中“德性”或者说是精神价值。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恰恰是建立在不违天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的。荀子在其《天论》篇中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里的“天”强调为“自然”之意。荀子认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掌握天时,利用万物,强调只有尽人、物的自然之性,方能参与天地之化育。

三、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释家是讲人与人的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人的影响,人际交往中的道理,用空、空、空、空的心态为人。

释家的基本思想: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和普济性。认为一切皆为虚幻;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释家化怨气,解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化解矛盾。

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佛教的天人观。佛教并非中国的本土文化教派,但在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与宗教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以及宋明以后三教合一的时代风气下,佛教对儒、道两家的思想都有所吸收和接受。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于道家。

四、医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医家是讲人体的内部关系和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平衡关系,失去平衡是生病的原因,中医治病就是调理平衡。经络是人体建立平衡的通道,是气之通道不通则失衡。医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医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于道家。

医家通元气,使阴阳之气在辩证统一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因此,“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天人合一”是哲学,是中华民族通过5000年的生活、生成实践总结出来的文化理论,是引领中华文化道、儒、释、医等各家文化的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科学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是大科学,是广义的科学,是实践科学。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是小科学,是狭义的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部分,但实验绝不能代替实践,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来就没有人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得微道


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道法自然,大道无为,以“道”为最高哲学之意境。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就是万物生存的依据,“道”在老子的道家思想学说下升华为世界万物的最高真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吕氏春秋先己篇有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有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老子认为,知人的人具有智慧,能够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量,而能够最终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强大。试想一下,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然后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从而才能知人善任,科学有效管控,最终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管理者。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说,大功告成,诸事妥当,老百姓就都会认为我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老百姓认为自己完成的某项功业,是没有受到他人强迫的,是自己本性使然。而人都有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本性,自然而然的顺应人的这些本性去完成某些事情,或者说是造就某些功业,那人就不会有被强迫或牵强的感觉,也就不会产生不满或反抗的情绪。

试想一下,老子的这种顺应自然的观点,不正是今天我们追求事半功倍的人性化管理之精髓吗。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不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世间万物之规律,就可以勤于指导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

老子认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不可以无事生非,遵循自然规律,如果随意惊扰百姓弄得民不聊生,那就会天下大乱不好治理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治理企业也不能大胆妄为,随意滋事,一定要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了解员工心态,突出人性化管理。相反如果领导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随性而为,不能为员工利益着想,那这个企业也就无法有序运转,甚至无法正常生存。

道家的思想生于自然,长于万物,于老子的道德经中随处可见,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道家之思想精髓,我们不难发现,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无所不能,永恒不变,其中更是蕴含了朴素辩证法之基本因素,如果单纯的认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只是养生之道和避世之谈,那就大错特错了。道家的天人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更加注重的是人与万物和谐相处,是宇宙自然之和谐统一。


燕山常青客


养生,养死,同出而异名,早晚的事,何必扣字眼呢?与人争多侵权,必伤害到别人利益。

与天地日月時间争不侵权,不犯罪,劳动知足养生,不好吗?

芸芸众生,历朝历代,一至于将来,没有几人,几生物,突破这个摡念弱肉强食,不应修改吗,修改就是辟恶世养生。

养生的伟大。死有因果。难道还不够吗?养生也。养生能成功是对人类天大的贡献。还不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