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之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這些給人深沉的話引發了我們對生活的思考與佈局,最近讀到吳軍博士的《見識》,心有體會。

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我們常常去羨慕那些成功人士,如飢似渴地去鑽研讓人功成名就的捷徑。到頭來,卻忘了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追求成功、幸福、名利雙收?


那麼什麼又是成功、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悟,我們無法用統一標準去衡量成功和幸福,任何公式都計算不出情緒牽引的實際幸福感。但是,我們依然要對生活有所希冀,有所追求,因為這或許是提升自己甚至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


社會分工成各行各業,各行業根據不同標準形成一個大大小小的圈層,每個圈層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准入門檻,要進入這個圈子不光要有專業的知識和人格精神,還要有相互匹配的資源、財富等等,後者常常成為了“潛規則”的滋生地。於是有人問階層到底固化了嗎?借用羅振宇的話就是是否固化,關鍵看人的知識與心態,看他能否完成認知升級。

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我們知道社會向來講求優勝劣汰,諸多領域都深刻都演繹著二八定律,遵循客觀規律演進。但是人具有靈性,擁有可塑性,通過後天努力改善差距也是人發展的常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唯一公平的可能就剩下時間了,那麼對時間的把控和運用就成了你跨越層級或改變命運的現場。


人貴在自知。要知道自己的底層邏輯,準備好隨時突圍。當涉及到底層邏輯時,思考的第一切入點或者核心是什麼極為重要,它後面的情緒、思考會沿著這個核心啟動。可底層邏輯路徑頗多,法門不一。其中成長性思維更容易拓寬空間,看清事實,避免不必要的天花板。


你是否記得有一招從天而降的掌法?降龍十八掌——從上往下的打法,利用掌握信息不對稱優勢一舉打掉下面的對手,就如股市莊家佈局收割散戶韭菜一般,散戶基本沒有還手之力。


從下往上打,常見於營銷執行方法,在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時代,對大數據和算法深度學習的過程裡凸顯重要。就如個體商戶通過微信分享、支付寶宣傳、現金或折扣優惠等遞推,由個人推向一群人,隨著一群人擴充到一個較大的潛在消費市場,先沉澱用戶,隨後變可能轉型升級。


強弱邏輯博弈。對於一個對策,強邏輯講因果緣由,清晰明瞭,針對問題的因就謀劃解決這個因的果,可是其反制力量也強。弱邏輯則比較模糊,事情沒有太明顯的關係,近似直覺、觀察力的能力等等來預判趨勢,它本身不易掌握,具有不確定性,但關係微妙,給人不經意的感覺,事情成功後才方然醒悟。就比如《天道》裡丁元英借力重創樂聖公司,銜接王廟村脫貧致富。他“殺富濟貧”的行為被仁人志士詬病。

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吳軍博士在《見識》中給職場年輕人總結了5點建議:


1.年輕人別太在意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先成長、學經驗。然而對工作則有方向性的選擇和長遠性的考慮。


2.分清工作與職業。


3.學習常識、科技和藝術。常識性知識是必備基礎,科技是高效競爭力,藝術是品味昇華。


4.格局觀,既見樹木,又要看見森林。見識和格局並非僅僅見多識廣懂得許多道理,關鍵是對規律的把握和自我修養的管理。


5.好好說話。說話要有針對性,用事實說話。簡潔有力,意思要清晰明瞭。


財富觀:金錢觀和投資理財


錢作為一種財富在整個社會不斷流動,你所擁有的金錢並不代表它就屬於你,況且資本永不眠。我們擁有它是想通過它帶來更好的生活及其它條件。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心態平衡地看待收益與風險,切勿貪婪。


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提升認知,刻意練習:


(1)激發強烈動力。動力越強越容易堅持,越容易堅持下去提升的機會便越大。


(1)樹立明確目標,反向規劃。把大目標拆分為小目標,按照年、月、周、日分段排開,每天執行,並把相應的反饋附上。比如要用一個月學證券基礎知識這門課,先勾畫出其基本框架(債券、股票、基金……),那麼最後一週應該學完了並能綜合運用,第三週便能掌握債券、股票相關知識……,那麼今天就應該按教材體系劃分框架並瞭解證券歷程等等。


(2)走出舒適區。有時我們會感覺學某些東西一點就通,或者對該方面的知識瞭解廣泛,擁有的經驗可能超越了學習目標。往往在這是,要勇敢跳出舒適區去學更深層次的東西,挑戰有點難度的目標。我們不能陷在“黃金吊打青銅的快感裡,再往上還有鑽石王者可期”。

讀《見識》,搭建思維框架


(3)專注。專注提升效率。準備要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儘可能將讓自己分心的東西擱在遠遠的。如果經常走神,可以試用厭惡干預法——用橡皮筋彈自己。一旦發現走神了,馬上彈一下告訴自己要專注。


(4)反饋、總結。練習必須要有正確的反饋指導,可以是老師、同學、行業大咖,在一系列的反饋裡總結歸納。另外,運用新視野新觀點衝擊會培養跨界認知,創新點子在跨界表現得較活躍。


(5)刻意練習,搭建更深層次的學習思維。


人們只能賺到認知範圍內的錢,認知便成了人的“生產力”的價值尺度。


查理芒格說:“人年輕的時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其次是投資自己。所謂投資自己則是內外兼修,內修認知思維、責任精神、格局、膽識、洞察力,外修知識、人脈、物質資源,內外結合方為大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