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為什麼我們看一些經濟類新聞時,會看到財富排行榜上有“***家族”的描述?而不是單純個人的排名?更有趣的是,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看到的以“***家族”參加排名的,絕大部分是南方人?這是為什麼呢?

如排名第1名的馬*家族,排名第8名的嚴*家族、排名第9名的鄭**家族、同名次的王**家族。他們是以家族而不是個人名義參加排名。

~~~~~~~~~~~~~~~~

何謂宗族?宗族等於家族嗎?

宗族-一種社會單位,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幾個核心家庭(總人數一般不超過30~50人)鬆散地組成。宗族指擁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屬於現代意義上模糊的族群概念。有時“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一個宗族通常表現為一個姓氏,並構成的居住聚落;一個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

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宗族也稱“家族”、“族”

宗族指父系單系親屬集團,即以一成年男姓為中心(稱“宗子”或“族長”),按照父子相承的繼嗣原則上溯下延,這是宗族的主線。主線旁有若干支線。族內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聯合體。

家之父受制於族之宗子,即所謂“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統也”。宗族是一單系結構,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兩姓共同排列的。宗族中的所有女姓都是男性的附庸,所謂“婦女有三從之義,無專門之道”。

《爾雅.釋親》:“父之黨為宗族”;唐蔣防《霍小玉傳》:“盧亦甲族也,嫁女於他門,聘財必以百萬為約,滿此數,義在不行。”《紅樓夢》第四回:“這他氏亦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

中國姓氏宗族中,有這樣的特例,就是異姓同宗不同祖,合姓同宗不同祖,同姓認承同宗不同祖。但是在南方人的眼內,更重視家族的團結和團隊的表現。

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於是,我們在近代史上,看到許多南方人舉家發展、舉家起義的例子。除了經濟領域,可以隨時可以“**家族”外,在過去的政治舞臺上,也不難看到經濟跟政治捆綁得密不可分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橫霸中國統治階層幾十年的表現。這些家族(完全可以根據其規模定義為宗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儘管這四大家族最後都因為蔣先生敗退taiwan島而退出大眾視線、更因為繼承人不給力的問題,而不能繼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但是,其餘溫尚在,有任何的舉動,還是吸引許多人的眼睛,只不過,不再引起政治和經濟風暴而已。

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

南北不同俗,南方人更注重凝聚家族力量

除了以家族式經營生意和事業外,平時的家族/宗族的聚集,大部分集中在紅白喜事、清明/重陽祭祖等活動上。以清明節為例,每到清明節當天,或某個週末,就隨時可以看到成群結隊、家族全體成員出動,浩浩蕩蕩的車隊向墓園出發的拉風隊伍,比辦喜事更齊齊整整,統一行動聽指揮。

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又或者一群群男女老少,一起手提肩扛著鐵鋤頭、鋒利的砍柴刀,和熟雞、菸酒茶禮、鞭炮等上山下河去“鏟青”的以家族為單位的隊伍……這些隊伍一般以四世以內同祖宗為單位的聚集組織活動。所謂“同太公”為單位。平時如果發生紅白喜事,也基本以這樣的族群單位作為召集、號令的目標。儘管這群人平時生活在不同地方、更加有生活在不同城市、不同省區、甚至是出國生活的例子,但總可以因某一個原故、某一件家族的大事情,讓這些族人不惜跨越千山萬水,萬里奔襲回到祖居地團聚一次。

南方重宗族,北方卻淡漠,二者背後到底差在哪裡?


總結

在南方,可能是長時間的族群生活習慣,也有可能是家族教育制度管理下,這些族人都有一種團結一致對外的精神,讓這些宗族的人更團結、更容易聚集起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領域有中國猶太人之稱的義烏和潮汕宗族群……也從某些場景之中,體現出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集體觀念特點。所以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看到整整齊齊、紅紅火火、熱鬧非凡的數百桌的家族群聚餐活動在南方人的祠堂裡舉辦流水宴的壯舉。

版權聲明

我是聖鬥士曉楓,原創不易,希望大家尊重別人的勞動。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