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云:“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三国演义的智慧


君子志在行道!

古人有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就提示我们,天下芸芸众生要太平生活,是何等的不容易!

任何人,尤其是有德行修养的君子,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心怀天下!

问题是怎样做呢?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将人民大众的福祉和苦恼、困难,真正的装在心里面,用奋斗为天下的老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谋太平。

作者不是以个人的享乐和幸福为幸福和目标,而是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幸福,这是大情怀!

大情怀与小情怀矛盾吗?

不!

小情怀要统一于大情怀!


三国演义的智慧


天下安人兴,

百姓富裕丁,

为国一辈子,

晚年富乐成。


焕芹5


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文化内涵?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岳阳楼记》中这句话包括全文我可以说非常熟悉,原文及其释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不想参考任何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先明白“文化闪涵"的涵义。

文化内涵包涵哪些方面呢?大致可以表述为:广泛的知识并能将其活学活用、及其内在的精神、修养等。

文化的内涵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学和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内涵泛指国家、民族、企业、家庭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就不详谈了

下面就谈一谈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涵,这句话从字义上来讲很好理解,

其基本释义: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但是这句看似平凡的话包涵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想从历史的角度及当今社会这二个大的方面来解读这句话。

一:从历史的角度解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来源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散文《岳阳楼记》

要理解原文中这句话的意思及文化内涵,必须了解这句话的前因后果。因此我节选《岳阳楼记》中有关的一小段来加以解读。

附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释解: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的高位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从上述原文中,可以看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古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含有忠君为民,忧君忧民之意,其引伸义: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二:从当今社会来解读

今天,我们对这句话有了全新 的认识。其意义更是进一步升华,这就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我们的政党,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要有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更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高尚品德。无数革命先烈先忧天下,不图享受,为此撒热血, 抛头颅,,撒热血 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先忧后乐。

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所有国民,都应该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以上是个人解读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内涵,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阅读后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