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原創:侯安揚

來源:侯安揚看投資(ID:SSRSYanJiu)


今天講原油暴跌導致中行“原油寶”出現事故的事情。


這個事情我本來不打算關心太多的,但是研究著研究著,發現是個特別好的投資學習案例。


從別人的身上去學教訓,對我們做投資至關重要。我過去一段時間,陸陸續續寫了很多關於石油的事情。為什麼關心石油?


因為,石油是商品之王,它的變化對理解經濟形勢至關重要。


然而,大跌眼鏡的是,我確實沒想到本來看著是海外玩家廝殺的事情,居然牽扯到了國內的大銀行了。


當我把整個大的故事串起來時,發現這個是一個需要用望遠鏡、放大鏡和顯微鏡來看的故事。


望遠鏡——涉及到了全球經濟、大國政治和瘟疫。

放大鏡——冒出的商機和風險,國有大行推介原油寶。

顯微鏡——盤中的交易細節,一筆小錢收割國有大行,最後落成史詩級的割韭菜案例。


這裡全都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所做的原創研究,只不過沒想到,它如實的展示了一幅畫:“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如果你現在是倒欠中行的錢的中行客戶,那你肯定會感慨,這真是好大的一座山。


進入正題吧。


1、沙特和俄羅斯的撕逼——石油王子的復仇,不得不打的價格戰


中行的“原油寶”投資者要是回溯整個過程,其實應該從這個起點開始。


3月8號,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出鏡率不怎麼高的沙特,突然刷屏了:它宣佈石油要大幅度增產,開打價格戰。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那天開始,油價就進入暴跌的旅途。但是,當時很少有人能預計到,這會跟中行有什麼關係。


作為全球石油生產大國的沙特,為什麼會自己殺價格?


其實我之前的文章說過這事了:全球的石油供給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國這幾年石油生產大幅度增加,從一個石油淨進口國,變成了能夠自給自足、甚至是將來會出口的國家。


而另外一個石油生產大國——俄羅斯,因為它的整個經濟半數跟能源相關,十分依賴石油,所以在過去前幾年,也沒有好好閒著,多生產石油賣出。


而沙特和以它為首的歐佩克,為了維繫石油價格,不斷的退縮,讓出了很多市場份額。


但是,俄羅斯似乎沒有停止增產的意願,沙特忍無可忍,終於祭出大殺器:打價格戰。


這是一種自傷的方式,如果不得已是不會用的,它得逼俄羅斯回談判桌,大家一起減產,維繫石油價格。


沙特這個舉措,到目前為止,很難說是成功:主要產油國,確實是有談判,而且有一起減產的意願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2、瘟疫來了,美國人付出了傲慢的代價


沙特在開打價格戰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美國人接下來會被拖入了世紀大瘟疫。


美國人估計更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登頂成為全球確診數第一的新冠病毒之國。


在3月8號沙特要打價格戰的時候,美國每天的新增確診病例,是113例。而現在,是3萬例。


那時,整個美國的累計確診數,是572例。現在,是接近90萬例。


我敢說,沙特在打價格戰這事情上,肯定是沒問過流行病學家的。它也許預料到,會對全球資本市場有衝擊。但它肯定不會思考“如果美國疫情爆發,會對石油價格怎樣變化”。


今天我們很容易看到,不管是什麼制度,只要是有官僚制度互相踢皮球的地方,只要違背了“早發現、早隔離”的國家,一定是被病毒教訓的。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在中國已經掙扎了兩個月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多少防範措施。


病毒在美國悄然的擴散已經有一段時間。到了3月17號,事情終於發生了質的變化:美國新增確診數,突破了1000,進入了快速爆發階段。


之後,1-2月份中國人見到的各種似曾相似的場景,全又在美國上演了一遍:各級互相甩鍋、人間悲歡離合。


到了3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15個州和2個地區(關島以及波多黎各)進入疫情“災難狀態”。


4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30個州進入疫情“災難狀態”。


事實上,美國進入了封國狀態。


這集我們演過——大家宅在家裡上網、耍劇、打遊戲,不出門。而接下來的代價就是,美國經濟大滑坡。


不管是高盛,還是標普,還是美聯儲,已經給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做了預測:預計美國今年第二季度GDP下跌30%以上。


這意味著,美國第二季度的GDP下跌,將創了歷史記錄。


熙熙攘攘的大街,一下子全空了。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帝國的中心——紐約,成了瘟疫的重災區。車水馬龍的街道,一下子就沒有幾輛車了。


另一位受矚目的地表最強80後,沙特的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並沒有想到,發動的價格戰,在病毒之前,是多麼的渺小。


沙特最多就增產個100-200萬桶,而病毒一下子把全球幾十億人困在家裡,全球石油消費下滑了2000-3000萬桶。


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卡麗熙,新增確診數第一者,累計確診數第一的守護者,甩鍋界重磅選手,全民宅家倡導者——美國,石油的消費狂跌了。


3、中行嗅到了“商機”——油比水便宜,天上掉餡餅(xian jing)


在沙特王子價格戰發動油價跌破30美元之際,一群人瞄準了史詩級的“商機”——油比水便宜,太不可思議了。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這張圖,在網上被瘋傳——石油比水便宜,這是個大機會!


得說,對於東方的貧油帝國,子民都聽過: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中國是個貧油國,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原油跌到30多美金就跌不動了,在2016年初原油跌到30美金左右也跌不動了,看來30美金就是原油的黃金底了,如果錯過了前兩次的抄底,這次機會是不是要牢牢把握呢?


掌控著重要渠道的中行和其他國有大行,之前已經有“原油寶”及其類似業務了。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並不是中行才有這個主意,這是個全國很多銀行都有的業務。從我拿到的原油寶宣傳材料來看,工行也有類似業務,而且中行在裡面強調:本公司產品移倉手續費更低。


得說清楚的是,這個業務並不是石油價格暴跌才出現的。在宣傳材料上,當時的行情顯示原油是60美元。


而這個宣傳材料,日期是2020年3月份,3月份正是石油價格暴跌的啟動之月。


這次出問題也正是因為石油價格暴跌,“油比水還便宜”,有大量的人認為這是個機會,導致這個業務的需求大增!

為什麼它們都愛推這個業務?因為,這是個暴利業務!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中行在中間如何掙暴利的錢?(你不感興趣可以跳過去,或者直接看結論)


不同品種的期貨,都是有不同的合約規定。原油有原油的,螺紋鋼有螺紋鋼的……


而原油,1年12個月,每個月都有合約。到期了,這個合約就結束。如果你想買美國原油1年,而美國原油12個月的合約都有,你可以買了4月的,等4月的快到結算的時間,就結束掉這個合約,換到5月份。


你也可以直接買到12月份的合約,只不過一般來說這種遠期的合約交易量很小。


中行這個產品,就是每個月要換一次。1年12個月,要換12次,俗稱:移倉。


它在中間賺一點所謂的“點差”,你可以理解為合約的移倉勞務費。點差是多少呢?0.28美元/桶/次。也就是說中行幫客戶移一次倉,就要對每一桶原油收取0.28美元的勞務費。


看似很便宜,但是一年要移倉12次,那就是每年要收3.36美元/桶。


按照60元每桶油價算,相當於一年的點差費用是5.6%


從沙特打價格戰、石油跌破30美元算起,這相當於一年的管理費是11%


如果按照現在油價跌到16美元,那管理費就相當於是每年21%了。


對比之下,一般的基金一年管理費是1.5%。這個“原油寶”,數倍於它,甚至是超過10倍,極其貴的交易費用。


為什麼銀行都愛這個業務,真的是太暴利了。傳統的房貸業務,淨息差撐死1-2個點,而且還要承擔壞賬風險。


這個業務,不承擔波動風險,它的點差費用能到5.6%,甚至更高。


從我拿到的宣傳材料來看,中行在此並沒有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它想賺的就是手續費,它的客戶通過手機能下單買賣原油,但它起著類似於通道的角色,盈利就是靠移倉費用。


這次提供原油的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並不直接接入個人投資者,中行的客戶是無條件直接買賣的。


中行是大機構,能夠用它的機構身份,在CME交易。中行給自己客戶的報價,本質上,就是個虛擬盤,客戶通過中行手機軟件下單。


這裡,中行可以轉身就在CME也下這麼多單,也可以直接就承接了客戶的下單,但是並不一定及時的去下到單子,它也可能自己承擔了相應的波動風險。


我相信,這個交易問題會是雙方交鋒的重點。這裡還涉及到中行的資質問題:它是不是有資格去開設類似於跟客戶對賭的業務?


但是,從業務的發生流程來看,我可以明確給你一個結論:中行只是想做這個業務,它不打算、也沒條件進行商品實物的交割


4、史詩級的割韭菜——到底是世紀天才之作,還是超級大傻逼?


我相信,你看了這麼多相關網絡文章,不會看到以下這些內容。因為涉及了特別多的專業知識,自媒體的作者們沒有能力寫出來。


得回到打出-37.63美元這個史詩級的價格那天,看看這個價格在盤中是怎麼整出來的。


這裡的內容非常燒腦,如果你看不懂,沒關係,直接跳到最後看結論。


4月20號,是該事件的發生合約——美國WTI原油CLK20合約(5月合約),最後的結算日。


一個期貨合約,你如果開了多單(相當於看好價格上漲),有兩種選擇:在結算日前,就結束掉這個合約,一般期貨投資者都會選擇移到新的合約;或者是一直拿著,最後真的買下實際的東西。


要是一直拿著單子,最後有一個結算價,不同交易所、不同品種,結算價都是不一樣的。


原油合約的結算價,是有規定的。這個是芝加哥交易所上的截圖。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在這天14:28-14:30分這3分鐘,均價就是最後的結算價。


中行是金融機構,買石油是不可能的,它其實只能是把快到期的合約結束掉,而不是真的傻乎乎的去接一堆石油過來。


而且,這次情況特殊,它即使有資質、有意願去接,也做不到。


前面說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石油消費大幅度下跌,大家宅在家。一下子生產出來的石油,頓時沒人消費了。


沒法消費的石油,能儲藏就儲藏了。


根據這個合約的交割要求,它要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去交割指定的東西。


指定的地點,就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


我們查到的數據,當時庫欣已經裝滿了6000萬桶,它總計有7600萬桶的儲存能力。


那你用小學數學可以算:它剩下的存儲空間就只有(7600-6000=1600萬桶)。


實際上,新聞說當地剩餘的存儲空間也被租出去了,剩餘的空間已經近乎於0,因為石油實在是太多了。


然而,到4月19號的時候,這個出事的合約還有148,848手沒平倉。1手就是1000桶,這意味著當時已經有接近1.5億桶石油還沒被平倉。


我說的這兩個數很重要:當時原油的多頭想交割,也沒有庫容給它了,留給它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平倉5月合約,把倉位移到遠月,這造就了一個特別容易被逼倉的客觀條件出來。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我們找到的另一個重要數據:4月的合約,在結算日到來之前只有6.5萬手。而2019年的5月合約(不是2020年,是2019年),在結算日,只有3.1萬手。


這個結論是:今年合約的未平倉數量,實在是太高了,大幅度超越平時的情況。


而中行對這個危險絲毫不察覺。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天的原油價格走勢圖。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在中國時間凌晨2點鐘的時候,原油價格開始暴跌,跌破0之後,迅速暴跌到-37美元,最低-40美元。


為什麼場外吃瓜群眾和場內看多者都不敢接呢?主要原因是留在末日期貨合約的主要是現貨商。投資原油期貨的人一般會在合約結束前2周左右把這個合約平掉,然後換成下一個月的合約,真正留到最有一天的人是非常少的,除非他是現貨商。


當天14點之前,價格是在0元之上,還沒跌到負值。我算了當時成交的合約數量,已經是達到11萬手。


然而,到了14點08分的時候,價格開始進入負值。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到14點30分結算價算完之前,這段期間,總計成交了1.1萬手。這1.1萬手的單子,全都是在負價格成交的。


而形成結算價的交易量是多少呢?


瘟疫、石油和史詩級的割韭菜故事


上圖黃色部分是成交的量,總計758手


對,你沒看錯,這意味著讓中行最後屈辱的結算價成交的單子,只有758手。


最後芝加哥交易所給出的以結算價交易的單子有多少?7.7萬手


這7.7萬手,也就是7700萬桶(不顯示在日內行情裡,單獨披露),價值-28.5億美元,可以推斷出來,他們是不得已進行結算價交易平倉的,因為結算價被空頭鎖定了。


我們也不能說空頭只是下了758手這點單子,就搞定了。但是,即使算1.1萬手的單子,成交總計1億美元。如果你能1億美元去搞定28.5億美元,而且時間特別短,那是非常爽的。


但是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讓我們找到,到底是被蓄意逼空,還是最後類似於中行這種多頭的人瘋狂逃出,自己把價格殺下來的。


但是結論“這是個史詩級的割韭菜”,依然成立。


僅放在中行這個事件來看,其實很早就被盯上是很難的。放到當天,那確實有足夠的信息表明,這個交易太擁擠了,未平倉持倉太高了。


但是,那個時間段,目前的信息來看,中行並沒有人值班盯盤。而我查看的數據更加表明,如果當天14點前就積極平倉,其實還是有大量的機會在0之上成交的。


雖然它的客戶照樣是虧損嚴重,但不至於會倒欠中行的錢,不至於有這麼多的成交,是在-37元結算價出現。


我相信,這裡面除了中行之外,可能還會涉及到大量的ETF基金,因為ETF基金是根據產品設計來操作的,不是主觀判斷交易。換言之,它們是最容易機械成交,也不管當時的極端環境變化。


很可能,過一陣子,就有真正的大贏家走出來,跟你分享如何狙擊大韭菜的故事。


5、最後的結論:


梳理了整個事情,我萬萬沒想到,居然跟我早先那些文章對應起來了。


如果沒有沙特王子的復仇,或許中行的客戶就不會想著抄底;


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傲慢,那就沒有石油消費頓時驟減,進而沒有中行被逼倉;


如果沒有中行產品設計到最後才移倉,那就能避免這個悲劇。


當各種機緣巧合湊在一起時,會搞出你遠想不到的事情。這就是投資和交易的無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