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投後管理作為資產管理產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募投管退”這個全流程中,扮演的是“中場”和“後衛”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本文通過對投後管理模式的分析,向投資者介紹投後管理這一重要的“武器”。

從目前發展趨勢看,總結為三種主要的投後管理模式: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投前投後一體化

也即“投資經理負責制”。特點是,投資項目負責人既負責投前盡調、投中交易,也負責投後的持續跟蹤和價值提升。這種模式通常被中小型股權投資機構,尤其是風險投資基金所採用。

該模式的優勢在於投資經理對項目充分了解,能夠進行有針對性地持續跟蹤和改進,同時由於與項目負責人的績效直接掛鉤,對項目團隊的投後工作有一定激勵性。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隨著管理項目數量增長,投後工作只能停留在基礎的回訪和財報收集上,難以提供更深入的建議和管理提升支持。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專業化投後

也即“投後負責制”。為了應對第一種模式帶來的投後工作的缺失,投資機構開始成立獨立的投後管理團隊,獨立負責投後事務。

這些事務不僅包括資源對接、定期回訪,還包括深入洞察企業內部管理問題,制定詳細計劃及參與企業運營。

專業化投後管理的優勢在於:投後團隊能獨立並持續地專注於幫助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解決各類管理問題,提升企業價值。但也面臨著績效評估的界定問題:企業價值的提升,是投前投的好,還是投後持續提升其管理質量的結果?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外部專業化

前兩種模式的優劣勢十分明顯。但隨著一家基金從垂直領域走向多元化組合,不同行業的受資企業面臨不同類型的戰略、業務和管理問題,因此內部投後管理團隊的專業化程度面臨巨大挑戰。

部分投資機構逐漸探索出一種新的外部專業化模式,即將投後管理的部分工作,尤其是管理提升任務交給外部諮詢公司,或者將投後團隊分離,獨立成立管理諮詢公司,使其在績效考核、費用核算與投資組合脫鉤,轉而向受資企業收費,從而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此種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第一種模式中人手和專業度的問題,也摒棄了第二種模式中投後團隊與投資團隊績效考核衝突的問題,可視作相對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

總體來說,三種模式的比拼各有勝負,其適應的機構類型和發展階段各不相同,而選擇採取哪種模式的核心是平衡投後管理過程中的責權利。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投後管理要注重四大領域的梳理和建設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1、投後管理流程是將運營模式落地的重要抓手

在思考投後管理流程時,需要考慮三個重要議題:

需不需要投後管理流程?

需要什麼方式運作的投後管理流程?

如何根據不同的項目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細化管理?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投後管理不是簡單的收集報表,任由受資企業自由發展,投資機構不僅要在方向和目標上把關,還要時時關注受資企業的發展並提供資源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並且要合理計劃和判斷如何退出、在何時退出。

總體來看,投後管理階段包括以下五項工作: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2、投資風險管理的原則因企業類型不同而異

股權投後風險管理應該“因企而異”。在股權投資的市場環境中,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項目的成功和失敗、盈利和虧損都直接與各投資主體自身利益相關。

受資企業風險管控模式,應依據企業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

對於金融類受資企業,應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並以各類金融風險管理為核心;

對於非金融類受資企業,應建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並以內部控制及合規為風控管理基礎。

根據投資目的,確定對受資企業的風險管理模式。

根據對受資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整體管控模式,股權投資公司在投資企業風險管理中也應採用相應配套的差異化管理定位:

“知情者”:對受資企業風險管理的“知情者”,受資企業對自身風險完全自主管理,母公司立足於瞭解受資企業的風險管控體系和整體風險概況。

“管理顧問”:對受資企業風險管理的“管理顧問”,受資企業對自身風險完全自主管理,母公司立足於在瞭解受資企業風險管理狀況基礎上,按需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指導,旨在加強其自身風險管理能力。

“積極參與者”:對受資企業風險管理的“積極參與者”,則受資企業需要在母公司風險管理原則和管理框架下,進行風險管理並接受母公司的全面指導和監督。母公司應視需要提供必要的建議、指導或指令並監督受資企業的風險狀況。

在評價項目風險時,應採取合適的評估方法和評價機制,對項目的價值和風險有清晰的認識。

區別於上市股權投資面臨的市場風險,業界將非上市股權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歸類為投資風險或者項目投資風險。

項目投資風險是股權投資公司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

但從整個投資行業來說,不同的股權投資公司由於自身業務的差異、管理風格的差異、對風險理解角度的差異,對項目投資風險的定義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一般認為項目投資風險是“由於股權投資項目的自身運營情況、所處行業及其他因素,使此類項目估值低於投資項目餘額而給投資公司帶來損失的風險。”

此種定義把項目投資風險視為價值下行的風險(DownsideRisk)。

目前業界的股權投資公司對於非上市股權投資項目的項目投資風險常採用以下兩種評估和計量的方法: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通過評估後的風險等級可對已投項目進行差異化管理,達到識別風險、及時預警的有效管理。

對於出現重大項目投資風險的項目,入預警或者重點監視項目。一方面,可以調整退出規劃;另一方面,可以限制進一步的資金投入,以降低未來的風險暴露。還可以加強與受資企業的溝通,參與重大事項的表決,把握受資企業發展方向。

3、投資績效的四個考慮因素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4、指標體系設計要注意的四個重點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總結而言,優秀的投後管理需要練就3種內功:

其一,健全的投後管理能力

優秀的投後管理是創造價值的重要環節。健全的投後管理包括:對行業深刻的洞察能力;對行業風險的預判能力;持續的公司運營能力;幫助企業提升價值的業務管理能力。

其二,投前到投後形成閉環

優秀的投後管理與投前形成閉環,相互影響、互相促進。投後管理還該影響和建立起與投前的聯繫。

投前設定目標,投後實現: 投前要制定合理的投後管理計劃,尤其是管理提升計劃,在交易完成後立即開展行動,進行管理變革。

投後管理為投前總結經驗: 通過對受資企業的監控總結行業與投資的得失經驗,這不僅可在成功的案例中學習經驗、在失敗的案例中吸取教訓,還可進一步完善投資組合的合理性和篩選標準,提高投資成功率。

其三,流程化的投後管理機制

投資紀律決定投資結果,投後管理也有類似的經驗。

流程化的投後管理機制,能使機構能在日益規模化的基金投資中,形成集約化的投後管理能力,從而避免無章法的“人治”,為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打下基礎。

流程化的投後管理機制還有利於規避管理中出現的風險。在投後管理中建立起流程化的企業監控機制,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使機構能從容處理和緩釋風險。來源|中國投行俱樂部

創問|投後管理的邏輯與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