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1940年6月22日,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贝当(Henri Philippe Pétain)组建了新的内阁,向德国投降。两个星期后,新的内阁在法国南部小城维希(Vichy)进行了投票,最终授予贝当一切立法、司法、行政及外交权力,选举他为元首。虽然维希政府是一个傀儡政府,但是在当时却被看做为法国的合法政权。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贝当(左1)


虽然法国向德国投降了,但是法国国内却还有大量的抵抗组织活动,这些抵抗组织人员比较复杂,既有从敦刻尔克逃出的法军,又有没有经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爱国青年。他们潜伏在法国各地执行破坏、情报等工作,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所有游击队/非正规武装都会遇到的问题:极度缺乏武器。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法国抵抗组织


1942年,在波兰的盟军情报人员向OSS(美国战略情报室)反馈称,在敌后作战的情报员和游戏队极度缺乏武器,需要盟军为游击队提供廉价、轻巧的武器,这种武器甚至可以被视作一次性的消耗品,用它杀死德军之后,游击队和情报员就可以捡起他们的武器来使用了。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解放者手枪


这项反馈很快就引起了OSS的重视,因为OSS本身就是情报部门,他们深知每一名情报员传出的情报都有可能改变战争的局势,因此立即开始赶制这种一次性的手枪。很快,通用公司的乔治 J. 海德就向OSS提交了自己设计的样枪。乔治 J. 海德本身就是一名知名枪匠,在1942年-1943年间,设计了M2海德冲锋枪,并参与了M3“黄油枪”从设计到生产在内的核心过程,因此作出的样枪几乎没有什么毛病,符合“一次性、廉价、小巧”等要求,因此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解放者手枪


鉴于OSS情报工作部门的权重与乔治 J. 海德等人的经验,新枪的生产过程非常顺利。其中零件由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工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零件,然后再将这些零件运送印第安纳州安德森公司进行组装,最后再由美国军方对其进行分配运往需要它的地方。这种新枪被赋予FP-45的官方代号和“解放者”的外号,也就是“.45口径信号枪”,从这个官方代号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枪的保密工作做得有多么到位。

1942年中,生产“解放者”手枪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下来只生产了11个星期,但是在这11个星期中一共生产了100万把,可见该枪的结构简单到何种地步。根据官方数据来看,生产一支解放者手枪,平均只需要6.6秒,其23个部件几乎都是冲压部件,算上人工费在内,这种手枪的平均价格也才2.1美元。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解放者手枪


作为一种一次性产品,这种手枪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得多,只要能确保击发和子弹出膛,就是一把合格的FP-45手枪。其击发原理几乎简陋到无法直视,当射手扣动扳机时,扳机会带动击锤与子弹之间的阻铁与击锤一起后移,当后移到一定程度时,阻铁就会下降,瞬间失去阻力的击锤就会弹向前方击发子弹。退壳则需要射手手动来完成,完成击发后射手需要将击锤扭到一旁,再抽出阻铁,最后用木棍从枪管中插入捅出弹壳。当然,如此简陋的手枪射程精度都很差,只能在10米以内使用,而且繁琐的装弹步骤,必须要求射手做到一击必杀。


中央情报局的一次性手枪(上):敌后特工专用的FP-45手枪


这种手枪被空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个战场,空投时会附带一张漫画型的使用说明,还附带一些.45子弹。其中法国抵抗组织、东南亚的游击队都使用过它。作为一款一次性产品来看,FP-45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P-45被回收销毁,如今附有漫画使用说明的FP-45手枪,成为了收藏者们所中意的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