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在即,为何大数据公司频遭整顿?

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在经历狂飙猛进后,过去一段时期开始驶入“是非争议”区。围绕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与实现数据合规资产化的话题讨论,成为焦点。

在笔者看来,政策红利下,如果大数据公司是新一轮的发展狂欢,可能并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幸事。此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基础,打着创新旗号的一些不良大数据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可能是灾难。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快建立数据市场规则和制度,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让大数据发展红利为真心实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企业和企业家所享。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清与面对两件事情。

如何破除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发展障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围绕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各种障碍应当是政策需要着力解决的。这些障碍的破除,才真正构成未来几年大数据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切实推进政务数据和私人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当下汇集高价值数据最密集的地方,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互联网行业。由于数据使用上的“1+1>2”的效果,数据的开放共享成为经济理性选择下的必然。

但是无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还是BATJ等私营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都没有真正做到。一个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不仅是目前多见的打通。

第二,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要实现数据要素在市场的合规流转,必须从产权的角度界定数据的归属权,个人隐私数据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各种层出不穷的APP都号称是在经由个人授权下采集个人数据,但是数据的归属权应当是数据产生源的个人,还是搜集数据的运营方,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确权上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数据的滥用,对于个人隐私造成了普遍的过度侵犯。而部分大数据公司被严打,也正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踩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红线。

第三,建立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定价及交易体系。传统的数据管理体系,存在多源异构数据难以管理和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要建立新型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来推动数据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及实现数据的资产化。

在实现数据合规资产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数据资产的有效定价机制以及培育相应的交易市场,制定相应的交易规范,形成数据要素交易的“有章可循”。

如何看待国有资本介入大数据行业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具备国家战略价值。而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中,国有资本的缺位肯定是不正常的。

在中央政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基调明确的背景下,可以预期未来国有资本必将加快进入大数据行业,进入的方式将有很多创新尝试。国有资本在承接政务数据运营权方面无疑具有比较优势,但政务数据与私营部门手中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自2019年以来的大数据公司整顿,并非意味着大数据行业的寒冬,而是国家完善数据治理的必要过程。在国家逐步搭建起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基础的大环境下,诸如互联网企业等民营资本在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过程中将越来越能够体现出一种公益精神;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合作创新也将在发挥国有资本数字经济建设引领作用和激发市场活力之间寻求最好的平衡。

作者:陈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