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袍加身到斧聲燭影,宋太祖的一些奇聞異事

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深得後周皇帝世宗柴榮賞識,掌握了後周的軍政大權。世宗去世,留下幼兒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一年後趙匡胤奉命出征,軍到汴梁陳橋,上演“黃袍加身”大戲,趙匡胤被部下擁立為帝,逼後周皇帝禪位,建立大宋朝,史稱“陳橋兵變”。

認識趙匡胤,其實是從小時候看的一部小說開始,小說名應該是《警世通言》,其中某卷就是《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講述年輕時的趙匡胤為護送一個被欺凌的柔弱女子趙京娘到京城,途中結拜為兄妹,千里一路護送的故事。 隨著年紀的增長,學過的歷史書,各種資料記載,越來越多的瞭解這位大宋的開國皇帝。到現在為止,關於“陳橋兵變”的說法,還有不同觀點。有人說“陳橋兵變”確實出於趙匡胤部下自發自願組織,趙匡胤事前不知道,是人格偉大,受人愛戴,被逼“黃袍加身”。

從黃袍加身到斧聲燭影,宋太祖的一些奇聞異事

另一種說法認為,所謂“黃袍加身”,是趙匡胤有預謀的策劃,權力到達極點的他,已經不滿足於現狀,於是跟後周開國皇帝學習,藉口外敵入侵,利用出兵機會,自導自演了這一齣戲。正好部下擁戴他,所以算是水到渠成。看看那個時代的背景,大底都是手握兵權的主將奪了皇位,“五代十國”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亂世,政權更迭頻繁。

據傳,趙匡胤年輕時候碰到雲遊道士陳摶,此時的趙匡胤還是一個無名小卒,陳摶經過一番雲遊後到華山隱居修道。兩人偶然相遇,陳摶善於相人看面,看出趙匡胤日後必成天子,便以華山為賭注與趙匡胤弈棋。趙匡胤喜歡下棋,也覺得像個笑話好玩,於是同意賭華山。結果陳摶連贏三局,逼趙匡胤立下了賭約憑據。之後趙匡胤果然當了皇帝,創建了大宋朝,華山居民得以陳摶的賭約憑據,免於納稅。趙匡胤認了這個結果,但沒有想過召見陳摶,陳摶也沒有去求見過。倒是太宗繼位後,陳摶曾兩次被招至京城汴梁“朝覲”。

從黃袍加身到斧聲燭影,宋太祖的一些奇聞異事

趙匡胤當了皇帝,後代稱太祖。一天宋太祖在後苑用彈弓打鳥玩耍,一位大臣自稱有緊急事件求見並直接闖進後苑,要面見皇帝。趙匡胤聽說有急事,倒也沒介意,放下彈弓聽大臣彙報。等大臣稟告完畢,發現不過是件極為平常的事情,於是很惱火,掃了自己的興致,就生氣的責問大臣:”這難道算得上急事嗎?“不料大臣火上澆油的說:”比打鳥緊急。“趙匡胤將軍脾氣一下爆發出來,隨手操起一旁的斧子,一斧柄打在大臣臉上,頓時血流如注,還掉了兩顆牙齒。大臣忍痛撿起牙齒,小心的包好。趙匡胤疑惑不解,再次質問他怎麼回事? 沒想到大臣的回答更令趙匡胤目瞪口呆。大臣說他要把牙齒作為證據,讓史官記錄在案。趙匡胤這時認識到事態的嚴重,為了玩彈弓,打小鳥這種事情而打掉大臣牙齒,並被記錄進歷史,實在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想到這裡,趙匡胤收斂怒氣,厚賞了大臣。

從黃袍加身到斧聲燭影,宋太祖的一些奇聞異事

趙匡胤因“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在位16年,在他五十歲那年,卻“崩於萬歲殿”,將江山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匡義,就是宋太宗。關於趙匡胤的死,如同"陳橋兵變“的起因一樣,到現在還是一個迷​。有說是暴病而死,有說是被其弟趙匡義用斧子(又是斧子,宋朝的斧子那麼常見?)砍死,所以有”斧聲燭影“的故事流傳。

從黃袍加身到斧聲燭影,宋太祖的一些奇聞異事

沒人說得清趙匡胤的死,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其弟加害,如同沒人說得清其“黃袍加身”是部下所為,還是他自己導演安排。雖然說他死了,趙匡義繼位有人解釋為源於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遺訓,說是避免重蹈前朝覆轍。也就是說不要出現皇帝死了,幼兒繼位,無力持政而被取代的情況,很多江山都是這麼得來或失去的。兄終弟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這些說辭一樣只是一種推測,或者趙匡義的藉口,與“黃袍加身”如出一轍,不信看看他後來殺弟弟,滅侄兒一系列操作,就知道所有的記載或說法都只不過是贏家的口述歷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