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固執偏激?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

歡玩樂收


相比國內的孩子,國外孩子則獨立的多,國內孩子則往往偏執的多,這自然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在日本,孩子上小學開始就需要獨自去學校,這也是學校和家長們約定俗成的慣例,他們一致認為,獨自上學是孩子們邁出獨立的第一步;在韓國,夏令營和冬令營非常火熱,因為家長們認為這些活動可以很好的考驗孩子的體力和意志,提高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在歐洲,孩子只要成年,就要自己做好往後的人生規劃,因為他們的家長可以隨時拒絕再撫養他們。

如果孩子固執偏激,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試一試:

從小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看似是對孩子狠心,其實是在幫助孩子,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中國的家長們都很愛自己孩子,但不要再犯這樣的錯,不要永遠把孩子當作是襁褓裡的嬰兒,孩子得不到實踐和成長的機會,永遠也長不大。大膽的嘗試,放一放手,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平時多鼓勵孩子,父母的鼓勵是就是孩子前進的動力,能夠使孩子更加自信有幹勁;要信任孩子,不要總擔心孩子做不好,哪怕真失敗了也沒關係,要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次肯定能做好;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會孩子知錯要改,勇於擔當;不要永嘲笑譏諷孩子,是孩子就會犯錯,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總結失敗原因,而不是說類似“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人家做的多好,你卻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

孩子就好比我們的手掌,不可能要求每隻手指都一樣長。把他們的短板補齊,優點發揚出來不就可以了嗎?強求孩子各方面都要非常優秀是不切實際的,那樣家長累孩子更累。有時,學會放手反而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喵喵點評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固執偏激。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是複雜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孩子的寵溺嬌慣。

現在孩子比較少,孩子一呱呱墜地,便成了他這個家庭的寶貝蛋子。這個家庭的人會盡力的讓這個孩子過上最優裕的生活。享受生活中最多的快樂。

在不少家庭裡,孩子只要一出生,全家人就圍著這個孩子轉,這個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和真正的主人。衣食住行都給他提供最優越的,讓他不受一點委屈。

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從他有意識開始就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別人都在為自己服務。自己的脾氣和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張揚。自小就變成了在家裡說一不二的主兒。只希望別人給他提供好吃的好喝的,凡事順著他的意思做,如果有違揹他的意願的,當然不高興。稍不隨心,便是哭鬧慪氣。

這樣孩子慢慢的長大了。便越來越自以為是,聽不得不同意見,更聽不得批評的意見。倘是別人對他進行指責。他會表現出十二分的不滿意,甚至有對別人有進行攻擊的行為。

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光依著孩子的性子來。要讓孩子自小養成服從的習慣。長大以後。脾氣或許就不那麼倔了,不那麼固執了,也不那麼偏激了。

比如。以前農村靠牛耕地,小牛養大以後讓它變成耕牛得有一個訓練過程。

小牛雖然天天見大牛是怎麼耕地的,怎麼拉車的。但這會兒你放在他身上,他是拼死不想幹。

剛開始人們費盡心力把牛套套在小牛身上。小牛會又躥又跳,顯出十分暴躁的脾氣。甚至會發怒,表現出攻擊人的行為。

但是你只要不放棄,堅持訓練,過幾天之後,慢慢地,小牛就老實了。後來會變得很溫順。當你需要它幹活的時候,它會主動地配合你把套套上。年齡大一點的牛,當你套套的時候,他會主動鑽到套裡去,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品性和習慣。

我想教育孩子大概也是這樣的道理吧。如果只讓孩子任性發展,不訓練他學會服從。這樣的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自負,越大越倔強、衝動、偏激。

當然教育孩子要比訓牛複雜得多。

因此教育孩子的事要早著手,早教育。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養成服從的習慣和品性。長大了才能夠成為有益於自己,有益於家庭,有益於社會的人。


天涼好個秋A


現在的孩子固執偏激,是一個令廣大家長、老師認同、頭痛的問題,值得探討。談點個人觀點:

第一,家裡的孩子少了。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實施,由於年輕人生育觀、生活觀的變化,一對夫婦少則一個,多則兩個,就是這兩年二胎政策放開,好多年輕人照樣不要。所以一個、兩個孩子就成了他們的希望,選擇餘地小了,溺愛孩子應運而生。

第二,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現在的生活壓力其實蠻大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將來少吃苦少受累,沒原則的投資。學要上可以點的,各種輔導班輪著上,學習成績不能有任何閃失,在重重壓力之下,孩子的天性被格式化,性格扭曲在所難免。

第三,教育環境亟待改善。孩子畢竟是孩子,好動、好玩等都是他們的天性,老師允許他們犯錯誤,但當他們犯了錯誤以後也應該讓老師有一定的懲戒權利,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其實這一點很重要,其實這一點普遍做的不好。

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到了,對症下藥即可,該家長做的家長做好,該老師做的老師做好,社會上該改進的地方我們共同努力,一切將會有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