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當初的夢想嗎

文| 吳瑜

你還記得當初的夢想嗎

我曾見過無數人談論自己的夢想。那些人手舞足蹈,口沫橫飛,眸中隱含光芒。

我也見過無數電視、廣告、閒人文章把“夢想”刻畫得激情四射,高遠而偉大——或許這真的是一劑很好的生活興奮劑,讓枯燥的生活歡呼雀躍,給平淡的生活鑲上金邊。

而事實上呢?它給我們的,究竟是蠱惑,還是救贖?是毒藥,還是解藥?

(一)夢想,每個人都有

夢想,每個人都有——大到首腦、首富,小到普通白領、清潔工阿姨、賣肉串的新疆小夥……即使是連這兩個字都不會寫的人。在某真人秀的舞場,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例子。

英國的大媽蘇珊,年近半百,沒有工作,身材臃腫,滿臉皺褶,一輩子沒有接過吻,從未談過戀愛,走在街頭沒有人會多瞧她一眼。

如果聽到她說她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職業歌唱家,有人還會嘲笑她,一個這麼不起眼的中年婦女,為了她的夢想站上了舞臺,開唱後獲得了全場掌聲。每個人都為她的歌聲而瘋狂。

確實,蘇珊大媽的夢想讓她變得偉大了,當蘇珊對著鏡頭將她平凡無奇的故事向全球的觀眾娓娓道來時,所有的人都為她四十年來堅持練習唱歌的精神所打動。

(二)夢想,需要付諸行動

我相信不少人會對蘇珊的經歷羨慕不已,感概自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我很直白地告訴你,即使你有夢想,這輩子你都不會成功!

因為使蘇珊偉大的並不僅僅是夢想,而是夢想實現後的“結果”——換句話說,你空有夢想,從不努力,從不付諸行動;行動之後,又毫無結果,那麼很抱歉,你的夢想將與“空想”無異。

它不會給你帶來他人的尊重,不會帶來他人對你的認可,當然更不會帶來成功!

無論是一夜成名的蘇珊大媽,還是科技巨頭比爾·蓋茨,或是香港首富李嘉誠,這些擁有夢想、完成夢想的人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歷史,但只有當他們的夢想實現之後,那些曾經的揮汗如雨,那些曾經留下的血淚印記才會有意義。

等他們回憶起那些曾經,他們會感慨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當他們成功之後,他們的那些曾經才能帶給你溫暖,才能讓你覺得有學習的意義。

所以“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句話,其實是個偽命題。它容易讓人陷入孤芳自賞、自我崇拜的誤區。

(三)不要陷入“我有夢想”的盲目誤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但事實上,在工業化生產大發展的今天,我們被迫捲入“批量化生產”的浪潮中。

人群的區分逐漸有了更量化的標準。藍領、金領、白領,身高、職位、月收入、交際圈、所在公司規模大小甚至家境高低……每一樣都可量化,可比較,自然就可“相似”。

尤其在中產至低收入人群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普通人”當中,差異更小,處境更窘迫——我們拿什麼來證明自己?如何與他人區別?

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們能夠抓在手裡的唯一武器,似乎就是“夢想”——因為我是個有夢想的人,所以我比你們這些渾渾噩噩的芸芸眾生高貴——No!大錯特錯!

在夢想實現之前,你什麼都不是!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特別,在你還沒有成就任何事情之前,沒有人看到你的特別。

無人認可的自我,再高貴、再美好,願意欣賞你的,也只有你一人而已。所以,趕快放棄喋喋不休、孤芳自賞、自怨自艾——多做,少說。

(四)立足現實,展望夢想

首先認識自我,確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有意識地樹立起自己的夢想,那是你開啟成功路的第一步。

其次,是分解夢想。有了夢想後,就要向著目標前進,分析它,制定出一步一步可實現的有效計劃和實施策略,這樣你的夢想才不是遙不可及。

當然還有自信和努力。它們是你走向夢想的強大羽翼,相互共存,缺一不可。當然我的夢想論並非那麼得放之四海而皆準——它對某些人是沒有用處的。

比如滿腦子想著依靠他人力量一步登天的“癩蛤蟆”,又或者是那些整天花枝招展、等待飛上枝頭當鳳凰的麻雀——我不能說那些不是夢想,但夢想的實現,還是要以現實的基礎為依據。

正確的態度是:立足現實,展望夢想而不是任由夢想滿天飛。

所以,別用夢想來粉飾自己,強裝高貴。事實上,那樣的“偉大與高貴”,只有你一個人欣賞——因為其餘的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誰,更不會有興趣聽你講關於“夢想”的故事。

夢想的關鍵是“結果”,“結果”的關鍵是“做”。做出來,讓人看到——只有自己欣賞的驕傲與特別,沒有任何意義。

文章略有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