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汉朝第五任皇帝,他有哪些功绩?

小fan影视剪辑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对当时农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时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严重威胁。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他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

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邢苛法。他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晃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

他节俭敦朴,严于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较好的。在位期间,宫室、苑圃、车骑、服御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筑一座露台,一算需花费黄金100斤,相当于中等人家l0户的家产,就作罢了。他反对厚葬,其坟修在长安附近灞水的旁边,称做灞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他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于长安末央宫,庙号为太宗,谥文帝。其子刘启继位,即景帝。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的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奉为贤明帝王的典范。此外,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的是异常谨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在中央弱势的时候成功的安抚住了各地蠢蠢欲动的诸侯,为后来景帝处理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两个大动作是:安抚吴王,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假如文帝的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亦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西汉末年的刘向曾经对孝成皇帝询问,评价文帝“(讼狱)治理不能过中宗(汉宣帝)之世”、“似不及中宗之世,不可以为升平”。

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历史趣舍


汉文帝前面有四任皇帝,高祖刘邦,孝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

刘邦逝世后,吕后专权,刘盈、刘恭、刘弘只是陪衬而已。待到吕后去世,周勃、灌婴、陈平这些重臣立即动手,把吕氏势力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他就是汉文帝。

好女人旺三代。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这样的人。她做事低调,谨言慎行,心态佛系,不与后宫争宠,不为自身争利,既保护了自己,又确保了儿子的平安。娘俩在代国时,生活的小心翼翼,把小小的代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赢得了好名声,为以后刘恒上位创造了条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的稳固基础是汉文帝打下的。我们看一下他的主要功绩。

“摘桃派”刘恒入京称帝后,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他采用拉打结合的手段,恩威并施,迅速稳定住了局面。

汉文帝对自己很抠,但对待老百姓却很不错。他废除了一些极不人道的酷刑,兴修水利,长时间不收田赋,让百姓休养生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力日益强盛。

在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后,边疆的严峻形式就凸现了出来。北边的匈奴,南越的赵佗,都对国力不强的大汉朝形成了威胁。面对“胡强南劲”的局面,汉文帝采取了非常正确的策略,北拒匈奴,南抚赵佗,赢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汉文帝,真是大汉子民的福星。


微山秋水


西汉政权建立后,西汉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方针和“文武并用"的统治手段,提倡黄老政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农业生产逐步发展起来,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文帝执政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国的势力逐渐增强,“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各自割据一方,收租税,铸钱币,不服中央调遣,甚至寻衅叛乱。

针对这种情况,汉文帝采纳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土地分属七国,淮南国土地分属三国,以削弱诸侯,集权朝廷。文帝的“削藩"斗争为景帝的进一步“削藩"和平定“吴楚七国之乱"铺平了道路,朝廷收回了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力,从此诸侯王其地位只能等同郡县,从而保证了政权的稳定。由于这一时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所以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