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1 萬里長城,是中國的驕傲和自豪!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管是在中國舞臺上,還是在世界舞臺上,長城都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麼,古代帝王建造長城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長城的呢?人們都說“萬里長城”,長城到底有多長呢?

關於長城,想必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很多困惑吧,尤其是正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孩子們!

小編姐姐給家長和孩子們推薦一本關於長城的畫冊《中國人文地理畫卷系列》之《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中國人文地理畫卷系列》是國內第一套以全景畫卷形式,講述絲綢之路和萬里長城這兩大中華文明奇蹟的手繪人文地理長卷。

《萬里長城》全圖展開長2m、高 38cm,是一本全面介紹萬里長城的兒童長卷圖畫書這本畫冊不僅僅適用於學齡兒童,也適用於小學生,是孩子們掌握長城人文地理的重要法寶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長卷正面採用手繪的方式展現了萬里長城沿線的地形地貌、人文風情、 名勝古蹟、歷史典故……

長卷背面以文字加圖畫的形式介紹了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和故事。

這捲圖畫書生動有趣、簡單易懂,涵蓋大部分考試的知識點,孩子們不用死記硬背就可以輕鬆記憶相關內容,但是,作為一個即將30歲的大姐姐,我希望孩子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義務教育考試的知識點,更應該學習的是長城背後涵蓋的中華文化以及中國古人非凡的智慧。

它們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牢記一輩子,學習一輩子!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2萬里長城,見證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榮辱興衰!

長城是城堡相連、烽火相望的萬里防線,它見證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榮辱興衰。

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以分為4個階段。

  • 先秦長城

《左傳》中寫道:“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有關長城最早的記載。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爭奪領土,不斷陷入混戰,為了防禦敵國外侵,他們前後修築了自己的長城。它們規模不大,長度只有數百千米,統稱為先秦長城。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 秦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禦匈奴,將先前燕、趙、秦北面的長城相連接,俗稱“萬里長城”。

  • 漢長城

漢武帝時期,匈奴南下入侵,漢武帝採取“胡騎東進,漢騎西擊”的政策,打通了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通道,並將中原居民遷移到河西走廊,修築了“河西長城”。

  • 明長城

明朝時更是大規模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年間共修築18次。

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明長城也是長城史上工程量最大,防禦體系和建築結構最完善的軍事工程,東起遼寧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8851.8km。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2000多年的長城修築歷史中,長城的長度多次變化,如今牆壕遺存總長度為21196.18km,相當於0.53個赤道的長度,也就是說,如果當初長城是建在地球赤道沿線的話,它可以包裹住半個赤道。

這是一項多麼耗時、耗力的偉大工程啊!

雖然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戰爭不斷,幾經改朝換代,但是長城在很長的時間內,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護衛老百姓一時的平安。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3 萬里長城,反映的是2000多年中國人的智慧!

萬里長城綿延萬里,翻越崇山峻嶺,穿越茫茫草原,乘大漠風沙一路綿延向西,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中國北方大地上。

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長城的牆體高度和結構大不相同,極富地方特色!

  • 城牆高度不同

地勢平緩地區,長城比較高,最高處有四五層樓那麼高,在地勢險峻的懸崖峭壁等地方,則比較矮。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 城牆結構不同

主要包含版築土牆、石牆、磚牆、山險牆、木障牆等,為了節省人力、物力,建造者“因地制宜”,利用地方特殊資源,打造了很多別具一格的城牆工藝。

(1)沙漠裡的守護者

西北地區多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但是單一的沙子又無法使城牆穩固。在玉門關附近的沼澤地中長滿了蘆葦和紅柳,於是工匠們就先鋪一層泥沙,再鋪一層蘆葦,製造了另類“混凝土”,修築了沙漠裡的長城。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2)土坯磚

嘉峪關一帶,降水量小,天氣乾燥,於是工匠們用當地的黏土做成土坯磚,還將黏土作為黏合劑砌築磚石貨黃泥抹在牆面上作為保護層。

(3)磚牆

明朝時,政府專門在長城沿線開窯燒磚,用來修築長城,而且實行了責任制。每一塊城磚上刻有燒製時間,府州縣名稱,各級責任人。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幾百年前的這種管理制度與今天隱患整改中的“5定原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前人的智慧一點兒都不過時。今天不會,幾百年後也不會!這是中華文化和中國智慧的必然屬性!

我國地域遼闊,不管是牆體的選擇,還是修築長城的管理,都是一件無比艱難艱難、無比繁瑣的事情,但是先人們總是能克服重重困難,想盡各種辦法解決問題,建築起老百姓的保護牆。

我們的人生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希望我們能夠發揚先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像他們一樣,勇敢戰鬥!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4城牆、重鎮、關口,它們都是萬里長城存在過的最好證明!

為了更有效管理長城,明朝將長城劃分為若干個防區,後來又根據軍事防禦的需求,將長城分成九個軍事管理區,即赫赫有名的九邊重鎮。

九邊重鎮是指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

每個邊防重鎮所管轄的範圍大小不等,大同鎮最短,是335km,薊州鎮最長,是1500km。每處都屯有眾多將士兵卒,以待隨時進入戰鬥狀態。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長城沿線不僅有九邊重鎮,還有很多關城。

所謂關城,就是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建立的關城。關城的特點是易守難攻,正如李白《蜀道難》中所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就是說,即使只有一個人守護,一萬個人也很難攻入。

據統計,明長城現存的關堡有1176座,包括居庸關、雁門關、山海關、娘子關、嘉峪關等關口。

其中,山海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嘉峪關被稱為“天下雄關”,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平型關因抗戰時期的“平型關大捷”而被更多人知道。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時間流逝,歷史變遷,很多關口都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雄偉壯觀的模樣,新中國成立後,有些被翻新休整了,有些只剩下一個孤助無援的遺址,有些早已不見任何影蹤,永遠地消失了。

城牆、重鎮、關口,它們可能會被時間摧毀,但是它們曾經真實地存在過,有關它們的歷史故事會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5烽火戲諸侯,希望我們能夠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長城修築史長達2000多年,期間,誕生了很多人物和故事。

與長城有關的歷史典故有很多,比如:昭君出塞、土木之變、走西口等,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烽火戲諸侯。

古代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等現代化的通信工具,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傳送敵情的呢?

原來,當遇到敵情的時候,戍守邊境的軍隊就會焚燒狼糞,來傳遞信號。狼糞燃燒升起的煙稱為狼煙。為什麼使用狼煙呢?因為狼煙在白天實用,又黑又直,直衝雲霄,經久不消,很遠就能看到。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烽火戲諸侯”講的是:西周時,周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寵妃褒姒看到被戲弄的諸侯,果然哈哈哈大笑起來。周幽王一高興,於是三番五次點燃烽火。接二連三上當受騙的諸侯們慢慢不相信周幽王了,再看到烽火後,也就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死了周幽王,西周滅亡。

看到這個故事,不知道你想到了什麼呢?

我想到的是《狼來了》的故事。放羊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騙獵人,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獵人卻不來了。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周幽王和放羊的小男孩為了某種私人目的,他們一而再再而三消耗別人的信任,結果等真的大難臨頭的時候,他們徹底失去了別人的信任,沒有得到及時救援,損傷慘重。

我們可以說他們都是咎由自取,但是於我們自己而言,今天,我們讀到了這個故事,就要從故事中學會“信譽”的重要性!

《論語》中寫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我們學習文化知識,也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希望我們都能夠珍視自己的“信譽”、時刻維護自己的“信譽”,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06 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唐代詩人汪遵在《詠長城》中贊到: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這句詩,讚譽秦朝修築的長城很堅固,令敵人望而生畏。

但詩人在《杞梁墓》中,又寫到: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這句詩,寫的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但長城,也曾是中國百姓的噩夢!

千千萬萬箇中國百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一塊塊磚牆砌壘而成全國人民的保護牆,他們忍受妻離子散的痛苦,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造這抵禦外族入侵的“銅牆鐵壁”!

無百姓,不長城!

無長城,不中華!


--全文完--

本文系水木京華的小迷妹原創,歡迎轉載。

水木京華的小迷妹,一個可鹽可甜的軟萌妹子,與您分享好書!


萬里長城:無百姓,不長城!無長城,不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