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戰之前,要怎麼幫助曹操才能打贏這場戰爭?

Dean_木木


挑戰這個問題的難度很大,不是能不能回得到三國去,而是回去後咋辦?

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就像打了激素的雄獅,又恰在發情期,沒有任何人能攔得住他。

攔不住他,赤壁之戰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其結局就不會有所改變。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

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正月,曹操北征烏桓,大勝而歸。回到鄴城後,就開鑿了玄武池訓練水軍。這是曹操準備挾戰勝烏桓之餘威,大軍南下,乘勢進攻荊州劉表。

為了這場戰役,曹操可謂是非常重視和謹慎。曹軍善於陸地作戰,都清楚他的虎豹騎戰隊,那是見誰滅誰,比鐵甲戰車毫不遜色。

但荊州劉表,地處長江流域,水網密佈、大江縱橫,水上功夫了得。曹操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開鑿玄武湖,訓練水軍,意在與劉表進行水戰。

此時的曹操,根本就沒有把握戰勝地跨千里、帶甲十餘萬的劉表。做出與劉表決戰,已經是重大的戰略規劃,絕不會去考慮戰勝劉表以後的戰略安排。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感覺劉表遠在荊州南邊,曹操要千里遠征才可以與劉表決戰。

其實不然,劉表就在曹操眼皮底下。

據《三國志·劉表傳》記載:

是時山東兵起,表亦合兵軍襄陽。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睿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兵於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由於受到袁術的阻截,劉表無法正常上任,於是隱姓埋名、單騎赴任,才得以抵達荊州上任。

此時,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劉表也聯合兵眾屯駐襄陽,但沒有參加討伐董卓的戰鬥。

據《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司馬彪《戰略》記載:劉表到任以後,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人共謀大略,採納蒯越“南據江陵、北守襄陽”的戰略,很快就平定了除了南陽郡之外荊州各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儘管司馬彪的《戰略》屬於小說類的書籍,但結合陳壽所著《劉表傳》等史料,可以證明,劉表把荊州治所由漢壽(今湖北漢壽),遷移到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以此作為荊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

劉表駐屯在襄陽,而不是南郡的江陵。

襄陽緊鄰荊州南陽郡,是與曹操對峙的最前線。

南陽郡開始由袁術佔據,袁術被曹操、袁紹聯手擠走到了淮南,張繡、賈詡又佔據了南陽。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的前夕,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了曹操。南陽郡就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

因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師南下,進攻劉表,選擇決戰的地點就在南陽郡與襄陽接壤的地帶。

遺憾的是,雙方還沒有接上火,劉表就因病掛掉啦。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劉表一死,其次子劉琮代替劉表的職位,派遣使者投降了曹操。當時劉備屯兵樊城,一臉懵逼,還不知道曹操大軍已經南下,看這情報工作做得,諸葛亮也沒有算出來,曹操要攻打劉表。

直到曹操到了宛城,也就是南陽郡治所,劉備才聽說,隨即立馬南逃。經過襄陽,諸葛亮建議劉備取襄陽,但劉備以不忍心為由拒絕。

這就是曹操精心準備要與劉表決戰的整個過程和結果。

雖說劉表不具備袁紹那樣的勢力,曹操也不再是與袁紹官渡之戰時那麼菜,但劉表能夠單騎赴任,開拓出荊州這麼一番事業,也絕非等閒之輩。

曹操恐怕是做好了艱苦作戰準備的。

但沒想到,劉表自己主動就死啦,劉琮又積極來降。但曹操已經膨脹的荷爾蒙無處發洩,就全部撒向了劉備身上。哥倆其中的恩恩怨怨就不必多說啦,這次,曹操摟草打兔子,決心把劉備徹底除掉。

隨後的長坂坡大戰,也是酣暢淋漓,但卻跑掉了劉備等主要首腦人物。

真正的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雖說這個前奏長了點,但這是赤壁之戰的要害所在。要想解決曹操赤壁之戰的問題,不看看這個前奏,是搞不清楚的。



據《三國志·賈詡傳》記載: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佔據荊州之後,想順江而下,征服孫權,賈詡進諫道:“明公應該利用昔日戰勝袁紹,今收復漢南的餘威,趁機安撫荊州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不必興師動眾,就可以讓孫權稽首臣服。

但裴松之作注時評論道,賈詡之言不合時宜。其理由是劉備、孫權都是一代梟雄,如果不及時擊敗,一旦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就難以對付了。

由此得知,賈詡曾經是勸阻過曹操的,但曹操沒有采納。

不過,豹眼不贊同裴松之的評論,還是支持賈詡的論點。

因為曹操得到荊州,實屬意外,運氣太好啦。曹操是被這一勝利衝昏了頭腦,驕兵必敗。長坂坡之戰更是助長了曹操的驕傲情緒,以至於誰也阻攔不住啦。

曹操整個戰略目標就是擊敗劉表,甚至消滅劉表的計劃都沒有,恐怕是想把劉表趕到江陵至多是長江以南,就十分滿意啦。曹操就可以把勢力範圍擴展到長江北岸,虎視江南,東窺江東孫權。

但劉表突然死亡,劉琮投降,打亂了曹操的戰略部署,可以說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荊州全部。

此時的曹操已經膨脹,就想順勢除掉劉備。孫劉聯合後,曹操又想一舉消滅劉備、孫權。

這個僅僅是曹操一時頭腦發熱的結果,沒有一個具體的戰役計劃,這是兵家之大忌。

儘管赤壁之戰,出現了疫疾,導致了曹操戰事不利。但根本而言,還是曹操過於輕敵,沒有完整的戰略規劃。

賈詡的建議是有道理的,應該穩紮穩打。如果沒有赤壁之戰,曹操大軍穩穩佔據江陵,訓練水軍,與劉表水軍加強磨合,讓北伐兵士熟悉水性。經過仔細規劃下一步的戰役方案後,擇機擊敗孫權更為有利。

賈詡已經拉不住已經膨脹的曹操,即便是郭嘉在也不會阻止得了他。

不要看曹操戰敗後,大哭: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其情其景,或許是真情流露,但曹操僅僅是為自己失敗而後悔,或者是一個藉口。

即便郭嘉在,恐怕也不能拉得住曹操。

曹操已經像一匹受驚的野馬拉著上了大道的戰車,沒人能夠阻攔得下。

就算郭嘉不死,能夠預知將有大疫,但華佗已死;縱然華佗不死,他一時也無法解決幾十萬大軍的防疫藥物。瘟疫的問題解決不了,曹操就沒有取勝的機會。

因此,不管誰穿越回到了赤壁之戰前夕,唯一能夠做得就是勸阻曹操不要急於東進與劉備、孫權決戰,而是採納賈詡的意見,經營好荊州。雖然不會像賈詡說得那麼簡單,孫權自動稽首臣服,等熟悉了荊州地理,掌握了水軍作戰的套路,然後順江東下,或許一舉可定乾坤。

劉表經營荊州近二十年,與孫權多次交戰,孫權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曹操如果穩紮穩打,沒有赤壁失利,佔據江北,繼而經營江南,是完全可行的。

當年官渡之戰時,桓階就勸說長沙太守張羨反叛劉表,馳援曹操。這就說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具備輻射力的。

除此之外,除非攜帶短程導彈、以及兩棲登陸艦等大傢伙穿越回去,還不能有人攜帶航母穿越回去馳援孫權,更不能把核武器借給諸葛亮,否則也沒法玩。

本就是扯淡的事,就此一樂吧。


豹眼看歷史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戰前,要怎麼幫助曹操才能打贏這場戰爭?

我覺得這有點難,因為導致赤壁之戰曹操輸的方面太多了,我會建議曹操不打這場仗。

引言

穿越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總聽小說,都是耳燻目染了,誰都有個不切實際夢想,說不定哪天咔嚓一聲巨響,睜開眼居然成了曹操帳下第一謀士—郭嘉

穿越成郭嘉

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麼會選擇穿越成郭嘉?也可能有很多朋友對郭嘉不太瞭解?

赤壁戰敗,曹操從華容道回到南俊時,80多萬大軍,只剩下27騎……

曹操大哭,眾人不解,於是問曹操:丞相在兵敗危難之時,毫無懼色,現已離險境,為何反而大哭?曹操說;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決不會使我有此大失。

按照《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的記載:“太祖徵荊州還,與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口中的奉孝就是郭嘉,曹操集團第一謀士,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老喬想了好久,最終還是覺得穿越成郭嘉才有分量些,才能給曹操建議,也非常符合題主的意思。也順便圓了曹操赤壁之戰無郭嘉的遺憾。



赤壁戰敗

接下來,咱們一起分析下曹操戰敗的原因,看看能不能逆轉全局。

1.赤壁之戰是曹操比較失敗的戰役,用80多萬大軍去打幾萬的聯軍,幾乎全軍覆沒逃回北方,足足修養5年。

這場戰役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


2.曹操得到荊州,本想一鼓作氣攻下江東,但準備的卻是不夠充分,本以為對南方天氣很瞭解,其實他判斷錯了,當天作戰的時候,颳起了東南風,這就導致曹操的部隊寨子,來了個火燒糧草,把曹操的糧草全都給燒了,這就導致曹操沒有了糧食的供給。這是敗給了天時



3.曹操士兵大多數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上作戰,而南方部隊都習慣水上作戰。這一點曹操也有意識到,所以自己在來之前就已經訓練了水軍,但是即使在怎麼訓練,這無論如何都是趕不上從小就生活在水裡的孫權部隊的,所以相比較之下,在水上作戰的時候,孫權的部隊顯示出了看家本領,而曹操的部隊明顯心有餘而力不足,士兵在水下沒一會就不行了,所以在水上交戰的時候,孫權大勝。這是敗給了地利



4.在幾次失敗以後再加上自己沒有糧草,就導致這曹操部隊裡的很多士兵沒有了信心在作戰,時間一長,大家就開始有了內戰,各自都開始想著逃跑,都不在一條線上,人心渙散,與此同時,軍隊裡瘟疫橫行,傳染速度又很快,大家都沒有了戰鬥力,又沒有糧草,又不熟悉水上交戰,士氣全無,怎麼戰勝?這是敗給了人和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

5.黃蓋詐降成了壓倒曹操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毫無懸念的敗了。


古語有云;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然而曹操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也註定了輸的結局。

總結

按照上面分析的失敗原因,想要扭轉戰局也根本不可能,也只能建議不打仗,不打仗或許會就是贏吧!繼續修養生息,穩定荊州,做好糧食補給,按照當時曹操膨脹指數來看,就算郭嘉給他建議,他也肯定不會接受,這場戰役也會發生,但驕兵必敗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曹操《龜雖壽》中這樣寫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想要在自己還壯年的時候,一舉拿下東吳,實現他統一亂世登頂稱帝的宏願。

現在想一想曹操寫的這句話,也許是知道必定會失敗,但也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也要去拼一下。

老喬更認為就算赤壁之戰勝利了,也是為司馬家做嫁衣,到最後還是迴歸歷史軌跡。

我是老喬,一名職業畫家,喜歡書畫藝術的朋友點點關注。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共同學習。


老喬聊書畫


合理想象,胡謅一下。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雖然由此可見曹操的優勢,但曹操之敗並不是偶然,而是輸在戰略層面。因此,幫助曹操贏得此戰須以戰略層面為主,兼顧其餘細節。

首先應當使曹操避免操之過急的失誤

曹軍多是北人,不習水性,這注定了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曹操採用鐵索連環是個大錯,那麼不把船連起來呢?火攻或許能避免,但在顛簸的船上曹軍幾乎沒有一點戰鬥力。

要想打破這個困局,有兩個方法。第一,訓練從北方帶來的軍隊,改陸師為水師。第二,在荊州當地招募軍隊,讓熟悉水性的當地人對付孫劉。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赤壁之戰的失敗歸於曹操中周瑜反間計,在蔣幹盜書後處死水軍將領蔡瑁、張允。

其實這段給人深刻印象的情節是虛構的,曹操並未冤殺二人。至於他們為何不能發揮作用,一是因為他們新降,曹操不能信任;二是因為蔡張二人的實力與孫劉聯軍以及劉琦的水師相抵,而剩下的曹軍都不懂水戰。

因此,曹操能選擇的只有上述兩條路,要麼訓練已有軍隊,要麼在荊州招募水師。若從可行性來看,我個人傾向於後者,畢竟南方人在水戰上還是更有天賦,而且曹操也不能把大量軍隊都耗在南方練水戰,不管遼東、涼州的威脅。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之前,賈詡就曾勸他先安定荊州,收服人心,再以此為基礎統一南方。倘若真的如此,幾年後曹操便能擁有一支龐大的水軍,就不必鐵索連環,導致火燒赤壁了。

所以,若能穿越到赤壁之戰之前,我會勸曹操步步為營,待到時機成熟再開戰。

其次,應採取適應南方環境的措施

赤壁之戰後,曹操曾說過:“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雖然這是他失敗的託辭,但也並非毫無道理。

古人對疫病爆發的原理不清楚,來自北方的曹操更不會知道南方潮熱環境的危險。因此,他並未做好衛生工作,使疫病在軍中迅速蔓延。若是我能去幫助曹操,會建議他注重衛生環境,採用現代化的軍營管理。

另外,曹操對赤壁附近的地理環境一知半解。他知道冬日盛行西北風,卻不知道當地還存在一套小氣候。若我在場,會把當地的氣候特點告知曹操,即使自己不清楚,也會提醒曹操重視地理因素。

最後,勸誡曹操戒驕戒躁

曹操在接連的勝利之後,難免產生自大心理,輕視孫劉聯軍。另外,古人壽命偏短,赤壁之戰時曹操已五十三歲,在古時已算老年。曹操不知自己還有多少時間,自然急切地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這也是曹操不聽賈詡勸阻,執意開戰的原因。對於這點,應以事實為依據勸其戒驕戒躁,但曹操的心理因素很難由他人改變,勸誡是否奏效實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