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山泉,半杯清茶

人與人的趣味兒各不相同。

比如飲酒與飲茶。

同一個“飲”字,飲的對象卻迥異。

一碗山泉,半杯清茶

有人說飲酒豪放,飲茶寡淡。

這自然有其合理之處。

酒能催化內心壓抑的情感,將“自我”以“擴大化”的方式釋放出來。

飲茶不似飲酒那麼富有張力,而略顯謹慎保守。

亦有人說,飲酒混沌,飲茶清明。

筆者深以為然。

表面上看來,飲酒豪放自如,將個人的豪情盡情揮灑。

但飲酒亦摧毀人的意志,讓人精力渙散,頭腦昏沉,庸庸懶懶而不知謹守恪勤。

過分嗜酒之人大約都會缺乏一種責任感。

酩酊大醉之後,便不省人事,生活中的責任常常被遺忘在腦後。

晉陶淵明嗜酒。

家中孩子眾多,溫飽尚未解決;田地裡“草盛豆苗稀”,這些家庭責任,都在陶潛“飲轍醉”中荒棄不少。

范仲淹在《九日》中發出了“爭似陶潛醉不知”的感慨。

飲而醉,只是對現實生活的短暫逃離,酒醒之後仍要繼續面對現實,仍舊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解決。

與其這樣,不如不飲,不如不醉。

飲與醉浪費的這點時間,其實可以用在直面真實生活上。

李白愛飲酒。

所以李白只適合做個四海漂泊的詩人。現世生活的責任感,他已然淡化許多。

與之相較,飲茶實在是清新脫俗。

煮水,煎茶,泡茶。

茶葉在沸水中旋轉,膨脹漂浮,將半指清水染成淡綠,極富有審美的興味。

而茶水的淡苦與回甘又沁透唇舌,直達心脾。

茶中的提神元素,讓人神清目明。

於現實生活中自省,自律,謹守一份恬淡的平和。

一碗山泉,半杯清茶

唐代白居易極愛茶,他在《山泉煎茶有懷》中這樣寫到: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閒坐於桌前,悠然舀起一瓢清涼的山泉水,放入茶壺中,看壺水沸騰中碧綠的茶粉,翻湧漂浮。

不需要什麼理由,端起一碗清茶,遙寄予愛茶之人。

白居易閒適安然的心境在清泉、淡茶中凸顯了出來。

茶帶給人的這種平和安然,是酒無法比擬的。

一碗山泉,半杯清茶

飲茶更是一種拙樸自然的慢生活。

真正懂得生活真諦的人,才能體會到暗藏於茶水間的這種拙樸和踏實。

不與世人爭強,莫與他人攀富,安安靜靜地守著自己的恬淡日子。

少飲酒,多飲茶,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