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汉朝第五任皇帝,他有哪些功绩?

小fan影视剪辑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迷人的时代,不仅仅在于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还在于普通民众所达到的幸福程度高于大多数时代。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越发的感到这个时代是西汉强盛奠基的时代,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大概已经有底了。对!这个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被后来的史家称为“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强盛做出了重要的奠基作用。那么,作为“文景之治”开创者的汉文帝刘恒,有说不完的故事,本文就功绩方面略谈一下。

汉文帝刘恒,从其谥号来看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谥法有言:“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等等,可见,谥号有文的帝王是牛人。

轻徭赋税的措施。汉文帝的勤俭节约历来被广为传颂,说他经常穿两三套衣服,用来换洗。可见他自己对生活有着很深的体验,所以他更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他在位时期下过好几次的降税令,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优惠。前元二年,据史料记载: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田租之半。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老百姓靠它来养活,有的人追求商业而荒废了农业,因此而变得困顿不堪,他深深的担忧,因此带群臣观摩学习,并且降低了农业税的征收。后来,汉文帝刘恒又降了几次赋税,切切实实的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的好。

巩固西北边疆。汉武帝以前,匈奴始终是一个让汉朝统治者棘手的问题,文帝时期也一样。汉文帝在位的第十四个年头,匈奴又一次入侵西北边疆了,杀死了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市附近)都尉,于是,文帝派了军队去镇守北地、陇西、上郡一带。同时,文帝亲自去了军队驻扎的地方,进行了慰问和阅兵,奖励了打仗的军人,文帝表示出亲征的想法,被随从大臣给阻止了。正是文帝对边疆事务这样的上心,东阳侯张相如带领的军队击败了匈奴,守卫了边疆的安全。

提倡约法省禁。这一治理思想在于“轻刑慎罚”,重视良好道德风气的培养,提倡“以德治国”,这样的治理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起到了较好的效应,改善了社会风气,减少的罪犯,增加了国家劳动力。为景帝时期“文景之治”的正式到来提供了一定的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汉文帝,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帝王。他的独特性在于身居高位而始终保持个人生活的节俭,这是十分难得的。当然,他还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他将被人们永远所怀念。


白龙赤子


汉文帝前面有四任皇帝,高祖刘邦,孝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

刘邦逝世后,吕后专权,刘盈、刘恭、刘弘只是陪衬而已。待到吕后去世,周勃、灌婴、陈平这些重臣立即动手,把吕氏势力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他就是汉文帝。

好女人旺三代。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这样的人。她做事低调,谨言慎行,心态佛系,不与后宫争宠,不为自身争利,既保护了自己,又确保了儿子的平安。娘俩在代国时,生活的小心翼翼,把小小的代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赢得了好名声,为以后刘恒上位创造了条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的稳固基础是汉文帝打下的。我们看一下他的主要功绩。

“摘桃派”刘恒入京称帝后,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他采用拉打结合的手段,恩威并施,迅速稳定住了局面。

汉文帝对自己很抠,但对待老百姓却很不错。他废除了一些极不人道的酷刑,兴修水利,长时间不收田赋,让百姓休养生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力日益强盛。

在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后,边疆的严峻形式就凸现了出来。北边的匈奴,南越的赵佗,都对国力不强的大汉朝形成了威胁。面对“胡强南劲”的局面,汉文帝采取了非常正确的策略,北拒匈奴,南抚赵佗,赢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汉文帝,真是大汉子民的福星。


微山秋水


西汉政权建立后,西汉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方针和“文武并用"的统治手段,提倡黄老政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农业生产逐步发展起来,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文帝执政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国的势力逐渐增强,“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各自割据一方,收租税,铸钱币,不服中央调遣,甚至寻衅叛乱。

针对这种情况,汉文帝采纳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土地分属七国,淮南国土地分属三国,以削弱诸侯,集权朝廷。文帝的“削藩"斗争为景帝的进一步“削藩"和平定“吴楚七国之乱"铺平了道路,朝廷收回了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力,从此诸侯王其地位只能等同郡县,从而保证了政权的稳定。由于这一时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所以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