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諸葛亮不堅持北伐,而是等曹操、司馬懿內耗,結局會怎樣?

有線一定有道16


結局會怎樣?

輪不到蜀漢佔便宜。

孫吳不是倚長江之險,苦捱那麼多年?

結果,曹魏和司馬懿內鬥,也不忘敲打另兩家,時不時騰出手來,還能約一架。

蜀漢實力比江東,如何?

草根劉備奮鬥大半生,卻沒能掙來個優秀的繼承人。

諸葛亮獨木難支。

即便守成,也不一定能守得成,以攻代守,說不定還能培養出一些人才出來。

總而言之,劉備先天不足,後繼無人,坐等和出擊,至少出擊還有一絲可能。

用今天的話來講,如果你弱,還指望大佬們出個錯揀個便宜?

其實難度約等於守株待兔!


錢多多讀文史


諸葛亮戰術有小勝,而不能抵消戰略上的愚蠢。

劉備原本有一手好牌,讓諸葛亮給糟燼了。

“隆中對”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就給劉備挖的坑兒,使劉備本來的“弱旅”分兵為二,致使關羽人死地失;

隨後諸葛亮進讒言,害死劉封;

夷陵之戰敗在糧草不濟,諸葛亮難辭其咎;

曹操平定北方後,必然南下與孫吳一戰,劉備正好置身度外而漁翁得利,劉備騰開手進取漢中,得手後,進可得隴西而建立騎兵軍團,這是統一天下的基礎,而諸葛亮計不出此,實在愚蠢。

十一年後,曹操先得漢中,之後劉備與曹操爭鋒漢中,雖經慘勝得手,但漢中已被曹操掏空。

取漢中,勝而無利則軍弱;

關羽人死地失,蜀斷一臂;

夷陵之戰,蜀國主力盡失;

害李嚴、魏延、廖立,內耗蜀國人力資源;

又領益州牧,軟禁劉禪,已然篡國。

六出祁山,絕無勝算,舉全國之力勞師襲遠,耗盡蜀國民心。

結論是,諸葛亮不論北伐與否,蜀國都得亡,只是諸葛亮窮兵黷武,加速了敗亡的時間。


張鐵軍158


諸葛亮假如不堅持北伐,而是等曹操和司馬懿內耗,結局不會變多少,蜀國還是難以擺脫被滅的命運。

首先,我們來想個問題:諸葛亮北伐很爽嗎?

當然不是了,諸葛亮帶著軍隊出去征戰,四處奔波,又何來的舒服可言呢?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堅持北伐呢?

諸葛亮堅持北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完成劉備的一致,想要克復中原

2.證明自己的正統性

3.轉移社會的矛盾,讓國內的幾股勢力矛頭一致對外,減少內鬥。

4.通過北伐來妨礙曹魏的發展,保留能夠克復中原的可能性。

證明自己的正統性

劉備被人稱作是劉皇叔,他建立了蜀漢政權,並自詡是漢室正統,將自己視為漢朝的合法繼承人。

曹魏呢?曹魏的政權是從漢獻帝手中奪過來的,諸葛亮通過北伐想要告訴世人:我們的皇帝姓劉,我們蜀漢才是漢室正統。

蜀漢內部矛盾多,諸葛亮北伐要轉移社會矛盾

蜀漢集團內部並不團結,不是上下一條心的。

我們知道劉備原先在荊州發展,後來他奪取了西川,再之後,劉備建立了政權。

蜀漢集團內部派系眾多,主要分成了三大派:

一派是劉備諸葛亮為首的荊州人士,他們從荊州來,對於西川來說是屬於外來人員,但荊州派主宰著蜀漢的大權,是實力最強的一個派系。

一派是劉璋留下來的一些人,西川原先是劉璋治理的,劉璋走後,他手底下的一些人留了下來,這部分人主要是在蜀漢中擔任中層的領導。

一派是西川本土的一些豪族。

既然是不同的派系,那麼它們的利益就不一樣,利益不同,在和平時候就容易發生鬥爭。

能不能讓他們團結起來呢?很難,不同的派系利益不一致,你如何才能夠讓他們之間達到一個平衡,讓他們團結起來呢?

派系鬥爭如果搞大了,那麼在國家治理上可以說是非常不好的。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不同派系暫時的停止相互爭鬥?有,那就是北伐。

北伐有什麼好處呢?

通過北伐可以將派系鬥爭、社會矛盾轉移到戰爭上去。三大派系之間的利益還是不一樣,但是如果北伐開始,他們就必須要同仇敵愾,一起行動,因為北伐一旦失敗,那麼無論是哪一方,他們的利益都會受損。

諸葛亮希望通過北伐,通過戰爭,來達到轉移派系鬥爭和轉移社會矛盾的目的。在上個世紀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日本和德國選擇發動戰爭,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要轉移社會矛盾。

要等內耗,不容易

諸葛亮想要等曹魏內耗,很難。無論是題目中說的曹操和司馬懿內耗,還是曹丕和司馬懿內耗,都很難實現。

司馬懿是非常怕曹操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前期司馬懿不敢出仕的原因。曹操是個非常多疑的人,司馬懿如果不小心暴露自己的野心的話,恐怕後來就沒有司馬家族的事情了。

為什麼說要等曹魏內耗很難呢?因為無論是曹操在位的時候,還是曹丕在的時候,整個國家是很穩定的,曹家的實力和影響力非常大,司馬家族根本沒辦法比。

並且,曹操和曹丕也非常好的將自己的親信和宗族的人提拔起來,讓他們掌管軍政大權。權利在手,何懼司馬?

單靠諸葛亮一人的努力,很難改變蜀漢的命運,蜀漢的經濟差,國力弱。在亂世之中,沒有強大的實力,註定要被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