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去歐洲旅行,去逛各種博物館和教堂是必不可少的。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但,大部分時候都是走馬觀花,跟著語音導覽把掛在牆壁上的畫作瀏覽一遍,拿出手機拍拍照片,就當是欣賞過大師的原作了。


具體看了些什麼?

每一幅畫是什麼風格的作品?

表達了什麼寓意?


可能一問三不知。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在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知識下,去欣賞畫作是非常“敷衍”的事情,甚至不能用“欣賞”二字,只能用“看”這個字。


當然你也可以反駁說,我們又不是專業的藝術鑑賞家,何必用專業的眼光去審視那些藝術品?


非要搞懂每一位作家的生平經歷,他的畫作風格,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才有資格去鑑賞藝術嗎?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遊客,看著好看、覺得賞心悅目不就行了嗎?


當然可以!


我們不必把每一個普通的人培養成藝術家,有時候不帶有預設的立場,去觀看藝術品可能也會有額外的驚喜。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大腦一片空白”的前提下,想要理解眼前的作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作者各種隱晦的細節和想要表達的重點極易被我們忽略,這種時候,適當的背景知識的補充,對我們欣賞藝術作品大有裨益。


只有讀“懂”了作品,才能跟作者產生跨時代的共鳴,也才能真正明白,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畫作、雕塑,蘊含著什麼深意。


作為一名“偽藝術愛好者”,看到陳丹青老師的《局部》這檔節目分外欣喜。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局部》第一季在2015年上線,豆瓣評分9.5,業內外人士都給予其極高的讚譽;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第二季在2018年上線,這一季關注點更為集中了些,圍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數十個展廳中的館藏陳列展開。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他曾在紐約旅居,經常跑去大都會看展,一待就是一整天。


第二季的口碑也依然出色,豆瓣9.4分,在文化類節目當中,絕對屬於上乘。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時隔兩年,我們終於等來了《局部》的第三季,維持著原有的“高水準、高品位”的基調,一亮相就讓我們驚喜不已。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第三季,陳丹青把目光鎖定到了意大利,而且只聚焦到了意大利的“溼壁畫”上。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溼壁畫是一種壁畫畫法,為了長久地在牆壁上保存壁畫,要先用耐久的熟石灰顏料溶解於水,然後繪製在新粉刷熟石灰泥壁上。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意大利“盛產”溼壁畫。


因為其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陳丹青才特意將“溼壁畫”作為一個專題,用了12集的視頻去講述。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意大利的溼壁畫,始於文藝復興時期。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外界對於“文藝復興”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繁華、興盛、多元、自由”的階段,而實際上,真正的“文藝復興”時期也見證了各種殺戮。


意大利在1861年才建立共和國,在共和國成立之前,其政治形勢動盪不安。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所以當時的很多壁畫描繪了戰爭紛亂的具體過程。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到今天,人們談論起文藝復興,皆是對其的溢美之詞。


大概是因為這段歷史時期也是“藝術的集大成”時期,產生了眾多流傳甚廣的名篇佳作,也滋養了多位藝術大家。


壁畫的變遷史,也反應著一個王朝在幾個世紀內的興衰史。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16世紀之前的意大利城邦國家富庶、時尚、豪華,城市發展水平領先於其他歐洲國家,因此君王們熱衷於發展教育、藝術、文物和詩歌。


好的社會環境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好的創作環境,來在於上層權利機構的支持,也為藝術家的自由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所以他們的日常工作可不只是畫畫這麼簡單,還要承擔一切設計類工作,可以說是非常全能了。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的溼壁畫,如果能有閒工夫去細細審視畫中的每一個人物,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都有他們的故事。


我們在有著巨幅壁畫的牆前走過,只記得眼前劃過無數人的臉,卻記不清任何一個人的樣子,更無暇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的神情,他們手頭正在做的事情。


但是在陳丹青老師的鏡頭裡,這些人都有了姓名,讓我們能比以前更多一些耐心,能仔細地,不慌不忙地,去品味每一個時代的“小人物”或“大人物”們。


每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在壁畫中有著體現。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藝術發展離不開傳承,任何風格的演變都帶著早些時期的影子。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文學作品如此,繪畫作品也是如此。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文藝復興”就是“啟蒙運動”的前奏和鋪墊。


在講述繪畫時插入時代背景,不是孤立地去評述一幅幅畫面,而是描繪一個個場景,賦予其故事性,讓原本靜止的人物都變得鮮活了起來,他們彷彿在牆壁上展開了動態表演。


在陳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述中,讀者展開了想象力,設想自己也處於那個時代,設想自己成為壁畫中的人,設想自己正在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然後畫風突變,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戛然而止,戰爭時期的槍火聲,吶喊聲,哭泣聲逐漸佔據了主導。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市面上各類鑑賞書畫名作的書目不少,但是鑑賞家們總愛犯一個毛病,就是過分聚焦於每一幅作品的細節,從各個角度去給出自己的解讀。


作者運用的每一道光,每一個陰影,每一種構圖,其背後都是有著深刻的含義。


讀者看完這樣的解讀,經常產生的感想不是“原來如此”,而是,“怎麼還能這樣解釋”。


所以,有些時候我也不得不佩服那些藝術鑑賞家們的細節品鑑能力和語文修辭能力。


眼前的作品是什麼不重要,只要你告訴他這幅作品知名度很高,他就能變著花樣的,以看似專業和學術的語言長篇大論地去賞析這部作品。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陳丹青老師也鑑賞作品。


但他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沒有把《局部》做成一檔完全的自說自話的書面作品賞析類節目。


而是,站在了更高的視野,帶我們走進了那副畫產生的大時代背景,讓我們能走出具體的畫作。


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欣賞作品,去建立作品與作品之間的聯繫。


這種聯繫,甚至跨文化跨地域跨時代。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從欣賞方式上看,《局部》並沒有改變我們看畫的形式,但是從內容上看,《局部》卻完全改變了我們欣賞壁畫的思路,後者才是本質性的東西。


聊畫,聊藝術,也聊藝術相關的一些哲理性問題。


比如什麼樣的作品才算是知名的作品,知名的作品一定就是好的作品嗎?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把《蒙娜麗莎》的受歡迎稱作是“炒作”,他也真的很敢講!


《局部》三季均9分以上,他帶著“網類文化節目最高水準”回來了

既然我們欣賞溼壁畫的渠道這麼有限,那何不趁著這個機會,讓《局部》成為我們的觀景器。


一覽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及以後時期,那些堪稱人類藝術史上寶藏的溼壁畫呢?


“繪畫是沒落的藝術,但它又永遠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