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引子

存在即真理,任意東西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吐谷渾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存在時間、領土範圍,都是少見的王國之一。即便如今,依舊有後裔在世。吐谷渾之所以“歷久彌新、長存於世”的原因,或與吐谷渾不同於其他少數民族的政治制度、治理理念等。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吐谷渾的興亡史

吐谷渾,是中國西北古代民族名,但最初卻是人名。只是為紀念先祖,吐谷渾的後人以此為族名、姓氏。經過6世8傳,每任大單于多具有雄才偉略。此時正值南北十六國時期,中原一片混亂,吐谷渾部因此割據甘肅、青海等地,實際掌控面積更是遼闊,東至四川松潘,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420年左右,吐谷渾更是兼併羌族,其實力一時間達到頂峰。此時的吐谷渾可謂是西北最強悍的勢力,即便中原各國,也不敢小覷。北魏時期,即便北魏一家獨大,吐谷渾依舊保持著相對的強盛。此時吐谷渾戰友金城、隴西等郡,除開總部在沙洲外,還有四座大城。

隋朝時期,吐谷渾更是和隋朝正面對戰。直到唐朝,吐谷渾才被打怕,偏安一隅,並且成為唐朝的附屬國唐朝龍朔三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但是吐谷渾後人依舊存在,當時吐谷渾的王室奔往涼州,率領數千帳歸附唐朝。唐朝因此設置安樂州,供吐谷渾後人居住,並且世襲青海地號。

唐朝後期,吐谷渾出現了分裂——部分移居河東,部分留在涼州。五代十國時期,吐谷渾曾附屬於沙坨李氏,後屬後晉石氏。元朝時期,吐谷渾被稱之為西寧州土人。至於現在吐谷渾的後人,有證據證明的,一部分與各民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了如今青海的土族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開明先進、海納百川

和其餘遊牧民族不同,吐谷渾不在意種族差異,十分留心士人,司馬、博士等官,均任用儒生。不止如此,在吐谷渾鼎盛時期,設有王、公等號及僕射、尚書、將軍等官職。就連建築,也多是和中原相差無幾。很難想象,吐谷渾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以養馬為生,

其政權和中原卻極為相似,這點是大多數少數民族政權做不到的。不同於其他少數遊牧民族,吐谷渾堪稱第二個中原王朝。除卻政治上和中原十分相似之外,經濟上也相差無幾。

遊牧民族以放牧為主,但吐谷渾的農業、手工業卻異常先進。吐谷渾豢養的馬,良種頗多,因此對提升戰力有極大的幫助。而吐谷渾境內的羌族人除從事畜牧業之外,還從事農業生產,並且手工業有較高水平。尚且不止如此,就連冶煉業也十分發達。白蘭山出黃金、銅、鐵等金屬,因此吐谷渾的冶煉業十分發達,主要有采掘、冶煉、製造兵器以及金銀門。先進的冶煉技術、自給自足的農業、興盛的畜牧業,無疑讓吐谷渾成為西北方最先進的部落之一。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再者,吐谷渾的優越地理位置,讓吐谷渾多了更多可能。作為中西陸路交通要道,吐谷渾是中原和蒙古高原、中亞等地的中轉樞紐,就連絲綢之路中的青海道也被稱之為吐谷渾道,因此吐谷渾在中西交通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而讓人更意想不到的是,青藏高原上,最先接受佛教文化的並非藏族,而是吐谷渾。在當時的草原來說,吐谷渾不再是遊牧社會,而是進入了封建時代。隨著佛經傳入吐谷渾,吐谷渾表現出極為開明的接納態度,就連當時的吐谷渾可汗,也派遣使者到梁國,求取佛經和佛像。不難發現,吐谷渾稱得上青藏高原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民族,甚至極有可能,佛教是從吐谷渾向四周滲透。而吐谷渾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鮮卑語和漢語,其中貴族階層多使用漢語

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為何能在西北稱霸多年沒有消失?

漢化、融合

文化之間的彼此融合,其實是大時代下的必然。吐谷渾能在西北強悍300多年,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依靠的正是與時俱進的“開明”!

所謂“落後就要捱打”,單從遊牧民族來看,除卻吐谷渾,還有幾個民族會如此向漢?並非漢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只是文化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在歷史的洪流下,漢文化能傳承千年,並且受到多數人認可,這就證明漢文化的確有不少可取之處。而吐谷渾在發展的過程中,以漢文化為核心,傳承數百年,直至今日,依舊留下痕跡,就證明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的趨勢!

參考資料:《宋書·卷九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