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中原大地由於“三國時期”

的長期戰亂,再加上晉朝的腐敗統治,內部已經開始破敗不堪,而此時的中原外部的遊牧民族趁機而入,當時的中原內部本來就弱,這樣一來,中原更是雪上加霜,中原開始了幾百年的混亂時期,期間有大量的百姓被屠殺,被迫開始大量遷入南方,中原政權在北方苦心經營的經濟體系命脈被遊牧民族摧毀一旦,中華大地一時間風雲驟起,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這就是咱們常說的——五胡亂華

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當時勢力地圖

但是,期間有大量的遊牧民族首領開始非常崇拜和崇尚中原文化,在五胡中,其中鮮卑族是漢化最為成功的,五胡中,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的五個胡人部落。鮮卑族起源來源於現代中國的東北內蒙古鮮卑族原來是和匈奴為死敵,在大漢時期,漢朝把匈奴趕走了,鮮卑族開始有了轉機,期間在鮮卑族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位英雄,名字叫做檀石槐。他是鮮卑族的英雄。檀石槐俘虜和吸收大量的匈奴人才,統一了鮮卑,為鮮卑族的強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檀石槐

鮮卑族進入中原後,鮮卑族建立北魏,然後統一十六國,而自己的首都在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由於中原無休止的戰亂,大量的百姓和人文墨客跑到了甘肅、寧夏、五涼等西北地區,也被稱之為“塞外江南”而其中的一部分,就逃去了東北,自然就和那裡的鮮卑族打成一片。由於北魏吸收了大量漢人人才,北魏開始走向強大,攻佔五涼,而五涼也有很多的知識分子,期間達到了大融合,從這裡開始,北魏開始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漢化改革,鮮卑族非常喜歡

文化,在後來的魏孝文帝更是極端喜歡和主張漢化。在他即位以後,主張漢化並且誓要遷都到大同,最可惜的是,北魏孝文帝英年早逝,他在二十五歲親政,可惜在三十三歲就死了。雖然孝文帝死得早,但是他的成果是很大的,以下是孝文帝漢化改革內容。

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北魏孝文帝

1.禁止鮮卑族人穿胡服,禁止說胡語,必須學漢人的衣食起居和禮儀尊卑。

2.鮮卑族人死在哪裡就要葬在哪裡,告訴中原就是他們的家,不要貪戀原來的老地方,阻止鮮卑族人歸葬。

3.廢除自己的姓氏,改用漢人漢族姓氏,孝文帝自己姓拓跋,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元,要稱北魏為元魏,鮮卑族生生世世祖孫應當如此,全部改為中原姓。

4.積極鼓勵胡漢通婚,主張胡漢一體,在民族關係上胡漢平等,而且有一項漢人男人們非常喜歡,就是鼓勵漢族男人娶鮮卑女子通婚生子。並且自己妃子也要是漢人,當時有很多的人反對,尤其是孝文帝的兒子,結果孝文帝把他給殺了,然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反對。

5.並且十分尊重中國宗教文化,他非常較喜歡佛教文化,在《洛陽迦藍記》中就有明確記載。

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漢化

到了後期,由於北魏政權不穩定,常常有人奪權篡位,導致後邊分裂成北齊北周,進行了長時間的割據,但是漢化還是仍在貫徹到底,直到有很多出生的人,如若不告訴他,他以為自己就是漢人,其實在那個時候在鮮卑族建立的政權中,已經沒有胡漢分別了,已經完全胡漢一體。但是,在

北齊就不同,還是沒有放下民族成見,北齊雖然也在進行漢化,但是名族政策居然是民族主義政策,這就導致北齊國內很多人不滿,導致北齊人心渙散,達不到真正的平等,這樣一來,就讓很多人會帶上有色眼鏡,甚至遭到了迫害,所以很多人就開始逃離,逃到北周去,北周雖然沒有北齊強盛,但是北周是真正的名族平等,禮儀謙卑非常到位,導致很多人才跑到了北周北周予以重用,導致雙方差距越來越小,直到北周國力全面超越北齊,而北齊還不知悔改,荒淫無道,最後的結果就是北周滅掉了
北齊。再次統一了北方。漢化的程度已經滲透骨子,直到鮮卑族徹徹底底的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

古代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歡“漢文化”,他們是如何做的?

民族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