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罢黜百家,独尊墨术”,我们能否在三国时期完成工业革命?

用户5547772922


墨家?道家墨客!墨家是(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尚黑历史文化分枝来的一个门派。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实际上就是先有的鸿钧大道,还是先有的日月星辰上天?两种天地观世界观的引经据典大辩论!无极而太极,万年黑,千年白;先坤次乾,阴为阳母,是墨守陈规的世界观!颠倒黑白,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先乾次坤是儒家的世界观?总之,这一世界观人文思想的大鸣大放大辩论,让那也信奉幽幽邃月,風华雪夜,風月同天,芈月传“秦娥”历史文化的祖龙秦始皇,动用国家机制“焚书坑儒”给予定论了。显然,若是不出现“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yue游圆上清(仲)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变故。从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上看,就知道中国若是不出现“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文化断肠断层的周而复始改朝换代动乱而发展到今天,是无法来估测的


盖天宣夜说


如果“独尊墨术”,中国历史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先不说三国时期会不会有工业革命,有没有汉末三国这段历史都存疑。

汉武帝尊的儒术,不是先秦原始儒学,而且董仲舒那一套改良儒学。这套儒学之所以能被武帝看上,是因为它满足了这一时期汉帝国统治思想转型的需要。

武帝之前,西汉统治的主导思想是黄老学说,强调清净无为,也就是曹参说的“举事无所变更”,大体上延续西汉立国之初那套政策。但是到了武帝时期,内部央地矛盾激烈,中央对地方的优势不足,而且外部匈奴频繁侵扰,强大的国力也使武帝有了一举解决匈奴问题的想法和自信。

这个时候,再延续黄老之说,佛系处理央地关系,放任地方强大,消极应对匈奴进犯,已经被这些问题困扰百年的西汉很快就会因不作为而走向崩溃。

所以,董仲舒的儒学就很合适宜。它强调的是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并以三纲五常强化臣民的效忠。同时,春秋大一统思想针对的是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地方处于弱势,安分守己,另一方面方便以举国之力对抗匈奴。最后,董仲舒还提出了限田、薄敛、省役政策,想做的就是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如果独尊墨术呢?节用思想倒是和限田、薄敛、省役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尚贤也利于汇集人才,明鬼、尚同似乎稍加改良也可以取代君权神授。

但是,非乐是实实在在地破坏了等级制,伤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这还算小事,大事是墨子最为核心、最著名的思想兼爱和非攻,讨论墨家思想,就绕不开这两个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中央要打压强势的地方,西汉要反击屡次犯边的匈奴,兼爱、非攻岂不是助长了地方和匈奴的声势,使主动出击的中央政府处于道德低地,在舆论上落了下风?就拿汉匈战争来说,对西汉来说,这场战争既是自卫战争,也是在外线的侵略战争,而墨家思想只会将汉军遏制在本土反击的一步上,无法真正解决匈奴问题。

而且,如果武帝公开“独尊墨术”,那么在人才选拔、军事战略制定等方面必须遵守(虽然不是严格遵守,但至少也是以其为核心,也就是汉宣帝说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如果言行不一致,对武帝个人威望、中央权威甚至国家自信都会产生影响。

长远来看,由于缺少稳定的信仰体系,国家的正常运转也会遭到严重干扰。所以,一旦“独尊墨术”,就只能坚持,或者直接将其摒弃,独尊他术。

坚持,不符合国家利益;摒弃,不就得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吗?

不过,墨家并没有真正消亡,其一部分思想(如逻辑思辨)被儒家吸收,和其他学说一起构成了“糅合百家”的儒学。


司文郎中


回答这个问题,得让我们先回到过去,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驱动原因去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其目的是为了统治阶级加强统治思想的一致性,明确“天地君亲师”的阶层关系,是为了巩固帝国的封建统治的,所以从时代背景来看,不具备墨家复苏的政治条件,即使退一万步来说,真有人专研墨家机关数术也无法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回想一下即使是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墨家的追随者也并不多,这和墨家的宗旨有关,墨家更像一个群体。

我们再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工业革命长足的发展了生产力,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而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什么特点呢?是以土地所有为基础,少数地主拥有土地,大量的农民被土地所束缚,地主占用绝大部分农民的劳动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是没有自由的(经济收入来源的自由),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是依靠对自由人的剩余价值的榨取来获得利润,因此只有资本家才有足够的动力驱动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封建地主阶级是不会干这事儿的。所以即使西汉时期“独尊”了“墨术”,在当时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下,也不会有发展的驱动因素。

再回头看墨家自身的,实际上到了战国后期,墨家内部也产生了分裂,一支在科学领域继续进行研究,包括朴素严谨的几何学理论,光学理论等等,另一支则发扬了墨家的兼爱非攻精神,形成了游侠阶层。分裂之后,墨家更加缺乏社会基础,缺乏孵化和发展的普世土壤,所以到了西汉时期,即使说想要推动墨术的发展,也会缺少足够的传承,也很难在三国时期产生中国的工业革命。

可以说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甚至亚洲,都是历史的选择,虽然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墨家所进行的科学理论研究远远早于西方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