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如果給你1000塊錢,再給你2個小時的時間,你能賺到多少錢呢?

也許有人會說去買彩票,的確,很多人都想中個500萬的彩票。嗯,如果真的中了500萬彩票,你會怎麼做?是不是從此就財富自由了呢?事實上,95%中了彩票的人,最後的生活都打回原形甚至窮困潦倒。

為什麼呢?

財商和財富不匹配。對於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沒有足夠的能力妥善處置,最後就像流水一樣,什麼也留不住。

瞬間財富暴增的人,通常有幾種做法:

1.消費,各種奢侈品買買買,然後揮霍一空;

2.好一點的,取出來存銀行定期或者保險櫃,但是永遠跑不過通貨膨脹;

3.去投資,買各種理財產品,但是多數因為不懂導致投資失敗甚至陷入投資騙局。

你買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很多人以為投資和理財是一件事,其實不是。理財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比如日常消費支出計劃、買房買車計劃、配置保險、配置教育金養老金等等都是理財中的一部分,涉及到一個人或者家庭的所有用錢計劃。

我們每個家庭都會在十幾年的時間裡過手幾十上百萬,怎麼去管理這些錢呢?怎麼讓有限的財富帶來最大的增長呢?不同的處置方式,在時間的積累下,本來相似的人會拉開巨大的差距。

理財能力最終體現在我們對資產負債的辨別能力上。很多人其實無法正確區分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別,這種觀念上的改變,需要一些時間來鍛鍊。

平時我會翻看自己的日常收支明細,來找一些分辨資產負債的靈感。細細思索每筆收支變化所對應的資產/負債主體。

常見的資產有:有工資收入的工作、能夠帶來房租淨收入的房產/商鋪、有利潤的企業和這些企業的股權/股票、有利息收入的投資(比如債券、存款等);常見負債有:欠親友的錢、欠銀行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逾期欠款等。

你買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但是生活中還有一些不那麼容易辨別的,比如:汽車和房產是大家觀念裡普遍所認為的"資產",但用"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的標準衡量,車和房並不總是資產。

財商教育的經典書籍《富爸爸,窮爸爸》裡說到: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我們公司的一個供應商,他是公司的資深銷售工程師,工作努力,喜歡拜訪客戶,與客戶聊天。他平時的生活比較節儉,工作兩年,有了10萬的儲蓄,這工作後的第一個10萬,他選擇買了輛大眾汽車,這輛車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主要是工作效率提高了,活動半徑變大了,成了工作上很重要的一個助力。

一個比較明顯的跡象,有車後他外出拜訪客戶的效率非常高,是過去跑客戶數的三倍。而公司領導也開始安排一些更重要的客戶給他,他的工作成績也很突出,年初被公司領導提升,做了銷售部經理。

對這位朋友來說,這輛車是工作的助力,改善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收入,所以,車是他重要的資產。

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貸款買車後,每月除了償還貸款,還要支出養車費、保險費、過路費等等費用,車就是一個消費品,不斷地從我們口袋裡拿走錢,它就是標準的負債。

你買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當然,車的辨別難度還不是最高的,還有更難一些的思考比如:

什麼時候房產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什麼時候公司股權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以房子舉例,如果你有一套房子,你租出去獲得租金,而且租金扣除了房貸和物業管理費之後還有結餘,那麼這個房子給你帶來了淨現金流入,它就是資產。反之,沒有租金或者租金無法覆蓋房貸和物業管理費,自己每月還要掏錢,那就是負債。

有人覺得買很多套房子空在那裡就是擁有了很多資產,其實不然,在沒賣出之前,房子一直都要往外掏錢。即使房子升值了但沒有變現,也還是負債,變現了才是資產。就像大家的自住房,就是市價再高,也不太可能變現賣了,相反,你每個月還要為自己的自住房掏出一定的費用,所以自住房也是負債。

但是,自住房還是要跟投資區分開,如果房子是剛需,那是必須要承擔的負債,這是沒辦法避免的情況。

所以,成為富人的第一個秘密是:在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而不是負債。你想成為富人嗎?那你的投資買入的是資產還是負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