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交易員誕生記——《海龜交易法則一》

偉大交易員誕生記——《海龜交易法則一》

著名的交易大師理查德·丹尼斯想弄清楚偉大的交易員是天生造就的還是後天培養的,為此,在1983年他招募了13個人,教授給他們期貨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們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則,學員們被稱為“海龜”。這成為交易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因為在隨後的14年中,海歸們取得了平均複利80%的收益。

丹尼斯證明了用一套簡單的系統和法則,可以使僅有很少或根本沒有交易經驗的人成為優秀的交易員。當時,海歸們認為應對理查德·丹尼斯負責,商定在他們議定的10年保密協定於1993年終止後也不洩露這些法則。但是,有個別的海龜在網站上出售海龜交易法則而謀取錢財。兩個原版海龜柯蒂斯·費思和阿瑟·馬多克為了阻止個別海龜對知識產權的偷竊和出售海龜交易法則而賺錢的行為,決定在網站上將海龜交易法則免費公之於眾。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海龜交易法則,即是由此而得。

這個系列,我將帶著大家一起拜讀這一部經典。

《海龜交易法則一》玩風險遊戲的交易者

買賣股票或者期貨,到底是在做交易還是做投資?兩者之間的區別往往模糊不清,有許多自稱投資者的人實際上卻在做著交易者的事。

投資者買東西是為了長遠目標,他們相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之後,他們的投資會升值。他們會買實物,也就是實實在在是東西。沃倫·巴菲特就是個投資者。他買的是企業,不是股票。他買的是股票所代表的東西:企業本身,包括它的管理隊伍、產品和市場低位。股票市場也許並不能反映他的企業的“正確”價值,但他並不在意。事實上,他正是靠這一點賺錢的。他會在股票市場嚴重低估了企業價值的時候買入企業,然後在股票市場大大高估了企業價值的時候賣出企業。

交易者們卻不去買像企業這樣的實物,他們也不會買下穀物、黃金或白銀。他們買的是股票、期貨合約和期權。他們不會太關心管理團隊的水平,不會太關心寒冷的東北部地區的油料消費趨勢,也不會太關心全球咖啡產量。交易者只關心價格,從本質上說,他們買賣的是風險。

金融市場允許風險從一個參與者轉移到另一個參與者,這實際上是人們創造金融市場的原因,也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永恆的功能。

下一章將討論交易行為中的心裡偏差現象,那些缺乏經驗的輸家和那些經驗豐富的贏家之所以觀念不同,行為不同,這些心裡偏差就是根源所在。

我是投顧冬海,關注我,跟我一起讀金融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