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疫情即将过去,关闭了两个多月的影院就要开启,一大批新老经典电影很快可以和翘盼已久的观众见面了。

其中有表现世界网球冠军李娜的电影《李娜》,这位网坛女神将以银幕女神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深值我们期待。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01.李娜:一个真实和可爱的网坛女神。

电影《李娜》改编自李娜撰写的自传《独自上场》。

由于李娜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再加上她真实而精彩的描述,此书一问世,销售量就超过10万册,打破多年体育名人传记的销售纪录,后又再版19次。足见李娜的人格魅力和这本书的影响力,这为电影《李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球场上的李娜

此书首次向人们披露了李娜的不幸身世。

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幸遇网球教练夏溪瑶的救助,完成了小学学业,并苦练网球。小学毕业后,进入省网球队,李娜倔强的性格不适应体制内那一套,15岁时只身一人赴美国深造。回国后进入国家网球队,依然与体制内发生冲突。李娜下决心选择了艰难而又自主的“单飞”之路。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比赛中的李娜

“单飞”就预示着没有团队作战的孤独,预示着缺乏组织依托和经费保障的艰辛,再加上个体作战的网球特点,李娜就像挥着长矛打天下的“唐吉坷德”。《独自上场》一书为我们形象地描述了这幅情景:

<code>我站在场地上,忽然觉得这个场地很像古罗马的斗兽场,观众的喊叫声如同龙卷风一般从我头顶呼啸而过,他们在呼唤他们战无不胜的女王,而我就是那个倒霉的角斗士,手里的球拍像是一块吸引公牛的红布,但我却忘了带上长矛。/<code>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比赛中的李娜

“孤独勇士”凭借一身的坚韧和倔强,终于打进世界前100,这也是当时中国网球的最好成绩。

好胜的李娜继续向世界网球前10独自前行,此路更为艰辛和残酷。2013年的澳网决赛,李娜两次摔倒,两次站起;同年的美网拼杀,李娜不慎负伤,退下球场。

她悲情英雄的英姿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面对媒体的短刀长矛,李娜展示出更为惊人的不屈不挠和不卑不亢。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获得世界澳网冠军的李娜

2014年,李娜终于实现了父亲和国人寄托在她身上的梦想:击败四路“豪杰”,夺得世界澳网和美网冠军。​

这时,风口浪尖上李娜选择了急流勇退,与相伴多年,也是她精神支柱的爱人姜杰结婚成家,过上平常人的平静日子,复归她本有的平常心。

李娜的平常心更表现在她湖北人特有的幽默、霸气、豪爽,火辣、直言不讳的性格上。所以,她的自传没有一般体坛名人书中闪耀的光环,而是一个真实、可爱的人。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片场工作中的导演陈可辛

02.独具慧眼的导演陈可辛

导演陈可辛看上的正是李娜身上这些闪光点。

这位早年游走于好莱坞、又在香港电影颓废时、坚韧支撑华人电影荣誉的导演,是华人电影界一个标杆性的人物。

他不但对现代娱乐工业理解深刻,对电影题材的选择准确,对故事与人物地把握更为透切和擅长。

陈可辛也是最早与内地电影合作的香港导演。他用自己的优势给内地电影注入了旺盛的活力,他监制或导演的《如果·爱》、《十月围城》、《中国合伙人》等,都取得当时最好的票房,赢得观众的喜爱。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导演陈可辛在电影李娜拍摄现场

陈可辛自然成为操刀《李娜》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电影导演的不二人选,也在驾驭这一珍贵的题材上,展示了自己独具匠心的功力。

他没有扼守自传电影的模式,进行流水账的描述,而是摘取李娜网坛生涯中最典型、最闪光的四个节点,施行细腻的刻画,把故事与人物性格交融一体,使体育精神和电影艺术巧妙的结合。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李娜和网球名将齐布尔科娃

其中2014年李娜首夺澳网冠军的情节是陈可辛精心打造的重头戏。

为了体现电影的真实性和可视性,陈可辛专门请来当时与李娜进行冠亚军决赛的对手齐布尔科娃参演。

这位身价很高的世界网坛名将激情似火,积极配合,真刀真枪地与李娜圆满地复原了当时的激战情景。

齐布尔科娃向采访她的记者说:

<code>虽然我此行只有两天半的时间,但每天的拍摄都有18个小时,很艰苦,感觉也不错,能体验到好莱坞大制作的感觉,场面非常壮观。/<code>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李娜和扮演她童年与少年角色的小演员

03.好演员成为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陈可辛对演员的选择历来挑剔,对这部特殊电影的演员使用更加苛刻。

仅主角李娜的人选就反复多次,难以确定。

开始请汤唯扮演李娜,视镜后不妥,又计划由李娜本人扮演,但现在的李娜保养的很好,没有了当年的状态。几经选择,陈可辛终于找到了形象、气质与李娜很像的女子,她皮肤黝黑,身体矫健,也喜欢网球,经过训练,就是当年叱咤球场的李娜了。

可喜的是,导演还找到了两位位很像李娜8岁和15时的女学生。她们经李娜本人的接触并考察后,十分喜欢与认可。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李娜与她的丈夫姜杰

女主角定下来,陈可辛又为扮演李娜的丈夫姜杰的演员犯愁与操劳。

姜杰是李娜的另一半,是李娜生活与事业的支撑。李娜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向他倾诉与宣泄,也正是这种痛快的倾诉与宣泄,使李娜在紧张时减压,在苦闷时振奋,在关键时爆发,从而走向冠军之路。

所以,这个演员很重要,也不好选。经过反复地选择与视镜,陈可辛把目光聚焦在胡歌身上。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胡歌在电影《李娜》拍摄现场

胡歌温文尔雅又不失内涵与爆发力,在许多电影中都有精彩的表现,成为目前中国一流的男演员,也是观众喜欢的偶像。由他表演一个包容、鼓励李娜的丈夫是最佳人选。

庆幸的是,胡歌的父亲就会打网球,胡歌从小就在网球的熏陶下长大,他也曾在《旋风十一人》等体育题材的影视剧中有过这方面的实践。

胡歌对扮演这一角色十分喜欢和珍惜,他拿出素有的认真与刻苦,苦练武汉话和网球技术,力争把自己塑造成真正的“姜杰”。

电影《李娜》I  从网坛女神到银幕女神

电影《李娜》海报

以上种种因素足以证明,《李娜》将是一部好电影,会给观众送上满意的精神盛宴。

让我们共同期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