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鴻雁傳書,魚帶尺素,青鳥殷勤為探看。

鴻雁,錦鯉,青鳥,它們都是信使,飛來飛去傳消息,真美。

花為媒,紅葉題詩。

原來花和葉也曾為媒介,你來我往訴衷腸,古人真浪漫。

可是,在民國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卻有一片泣血的紅葉,它見證了一場純真的革命友誼和一段令人遺憾的愛情往事。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1、

這是1925年4月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老師石評梅坐在窗前,桌上鋪著紙,手中握著筆,可她卻寫不出一個字。

往事如煙,散了又聚,和窗外的悽風苦雨一樣,無邊的黑暗和無盡的痛苦正一點一點把她吞噬。

她打開抽屜,從一本紅色封皮的日記本中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鮮豔如玫瑰的紅葉,看著紅葉上熟悉的字跡,石評梅心如刀絞,淚水再一次滑落臉頰。

物是人非,陰陽兩隔,天上人間,此刻,那個送她紅葉的人已經走了快2個月了,而且再也不會回來了。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2、

時間回到1920年,彼時18歲的石評梅和24歲的高君宇在北京相識於一場山西同鄉會。

此時,石評梅已經從太原女師畢業,是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在讀學生,才華橫溢的她已經有進步文字見諸報刊。

此時,高君宇北京大學在讀,他是五四運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同時他還是我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二人通過交談,得知自己的父輩們即是故交,如此算來,彼此即是同鄉又是世交,關係自然而然地就較別個親近一些。

石評梅和高君宇都是進步的革命活動家,在這條進步的路上,高君宇給予石評梅許多的鼓勵和幫助。

共同的理想和抱負,漸漸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但是,石評梅只接受高君宇的友誼不接受愛情,因為她曾遭遇一場失敗的初戀,不敢再言及愛情,儘管那時高君宇已經擺脫了那一場有名無實的包辦婚姻。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3、

1923年10月26日夜裡10時左右,石評梅收到一封來信。

信封裡面只有一張白紙,抽出紙的那一刻,一片紅葉從紙裡翩然落下。

石評梅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顫抖著拾起這枚豔麗的紅葉,只見上面寫著兩行字:

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天辛採自西山碧雲寺十月二十四日

天辛既是高君宇,他正式地向她表明了心跡,可是,石評梅又一次決絕地拒絕了,她只想和他做最好的朋友和革命的同志,她已經在愛情裡傷怕了。

回到燈下,石評梅在這片紅葉的背面寫下了這樣一行字: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而後,她仍舊用原來的白紙包了這枚紅葉,寄還給了高君宇。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4、

高君宇收到這枚紅葉時一度非常難過,但是他並未因為石評梅的拒絕而放棄他對她的愛。

1924年9月,石評梅生日時,高君宇從南方給她寄來一封信,隨信而來的還有一隻象牙戒指,高君宇在信裡寫下這樣一段話:

“……容易丟棄了的,便是兢兢然戀守著的,願我們的友誼也和雙手一樣,可以緊緊握著的,也可以輕輕放開……


昨天我忽然很早起來跑到店裡購了兩個象牙戒指,一個大點的我自己帶在手上,一個小的我寄給你,願你承受了它。或許你不忍心,再令它如紅葉一樣的命運……”

這一次,石評梅沒有拒絕,她把它戴在了手上。

可是,當這場歷盡了艱辛曲折和重重考驗的愛情即將畫上圓滿句號的時候,1925年6月3日,年僅29歲的高宇君因病永遠的離去了。

石評梅痛不欲生,在收拾高君宇的遺物時,在一堆信件裡她發現了那封裝著紅葉的信,紅葉依然,墨跡依舊,只是,人再也回不來了。

石評梅雙手顫抖著捧起這枚紅葉,淚如泉湧,泣不成聲。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5、

高君宇去世半年後,睹物思人,石評梅在極度孤寂和哀傷中寫下了一首《雁兒呵,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的現代詩。

……已經秋深,

盼黃昏又到夜靜;

今年呵!為什麼雁影紅葉都這般消沉!

今年雁兒未銜紅葉來,

為了遍山紅葉莫人採!

遍山紅葉莫人採,

雁兒呵,

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

真是字字錐心句句泣血,令人淚目。

是的,雁兒呵,永不銜一片紅葉再飛來!

鴻雁在雲魚在水,脈脈此情誰訴。

斯人已去,天涯望斷,再無歸途,獨留人世間的那一個痛不欲生苦苦煎熬。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高君宇去後被葬在北京陶然亭畔,這是他生前和石評梅經常談心散步的地方。

石評梅追悔莫及,總覺得愧對高君宇的愛。她在君宇的墓地遍植松柏,並親自在他的墓碑上刻下這樣的話:“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石評梅一有時間就會到高君宇的墓前坐上大半天,她哭幹了雙眼,流盡了一生的眼淚。

3年後,思念成疾,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腦膜炎病逝在高君宇逝去的那家醫院,她追隨高君宇永遠地去了。

好友們把她和高君宇並葬在陶然亭畔。

“生前未能相依共生,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石評梅實現了她生前的夙願。

一片鮮豔的紅葉見證了二人對友情和愛情的矢志不渝……

一片憂傷的紅葉,記錄了一場民國往事,見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本文劉玲子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刪,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