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強溝通能力?

tdjrx


我在多篇文章中,一直在強調一種職場上必備的能力:人際能力。題主提到的“溝通能力”實質上是人際能力結構中其中的一項能力。為了能夠加強溝通能力,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溝通能力的結構。要了解事物的真相,我們往往要從結構說起。

一、溝通能力的結構。

1)結構:溝通能力的展現往往存在於這樣一種結構中,我們用一個公式來表示:

溝通能力的結構=有溝通的內容 X 能清晰地表達內容 X 表達的方式X傾聽。

2)解釋:我們說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強,往往暗示著:這個人很能說(有表達的內容),而且溝通時時思路很清晰(有邏輯、有重點、有優先順序),而且很會說話(表達的方式),能聽得進別人的看法(傾聽)。

在我們瞭解清楚溝通的結構以後,根據這個結構,我們接著來看看如果能夠加強和提升溝通能力。

二、加強和提升溝通能力的具體方法。

1)豐富自己的溝通內容。

要想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首先解決的是自己在溝通時,有豐富的溝通內容。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人,溝通的時候過於“乾脆”,兩句話就完事,主要原因就是“沒什麼內容可說”。所以,想要提升和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見識和眼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要確定一個“錨”,即一個點,它或許是你的專業,或許是你擅長的或喜歡的某個領域,儘量多地獲取圍繞這個“錨”的知識,如品質、生產、採購、營銷、市場、商業、投資、人力資源、物流等等。與人溝通,總要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海闊天空“亂彈(談)”,那不叫溝通能力。之後,要圍繞著這個“錨”,展開周邊知識的拓展,甚至距離這個“錨”很遠、很“邊界”的知識也要逐步掌握和擴大,以便自己溝通的內容除了骨頭還有肉、還有筋、還有血。這樣可以大大豐富我們溝通的內容,為溝通的豐富性和延續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2)讓自己的溝通有邏輯、有層次、有結構、有優先。

當我們有了溝通的內容這一基礎之後,就要學會將這些內容有效地傳遞給別人。我們以前談到過“金字塔結構”,就是說話的時候,要先從一個主題開始,然後圍繞這個主題一層一層剝下去,提供必要的支撐觀點。但在整體溝通的邊界內,要讓溝通的內容分塊、分層,形成一種清晰的結構,讓人容易聽懂和理解。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對最開始溝通的內容會記得很清楚,這是一種規律。所以,那些內容先說,那些內容放在後部,都要遵從這樣的規律。當然,溝通內容的有限排序也會與邏輯本身有關,比如,我們在溝通一件事情時,先說可能會關聯到的一些概念的定義,這樣避免後面的溝通受到阻礙。但,溝通有邏輯、有層次、有結構,有優先,需要循環往復地進行自我訓練。定期找一個溝通的話題,按照我們所講的金字塔結構,表達的邏輯和層次、結構、優先順序去訓練自己。最好能夠進行現實的訓練,與朋友閒聊、與朋友吃飯,都是很好的鍛鍊機會。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找一位“導師”,不一定專業或水平很高,因為聽者總是會有好、壞感覺的。每次自我訓練時,讓“導師”聽,然後指出自己的不足,再來。

3)表達的方式。

表達的方式,重點在於對方願意聽。如果純粹是乏味的溝通,想必會大大降低溝通的效率。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溝通適時、有效、有趣、有味、有立體感,就要關注自己的表達方式。表達方式包含了兩個維度:

第一,宏觀的維度。宏觀維度包括了我們溝通的時間、地點、場合、時機、火候、溝通對象的喜好。如果在宏觀的維度上選擇錯誤,很可能會導致溝通的失敗或無效。

第二,微觀的維度。表達方式的微觀維度包括了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的表情、眼神、幽默、手勢、用詞、態度等。

表達方式,決定了溝通時信息輸出的效率和溝通的結果。這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觀察、摸索、思考和改善。如果你與正在度假興頭上的一個人打電話溝通某項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估計不至於失敗,但也不會有效。如果你溝通的過程中一本正經,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或許心裡造就開始牴觸說教式的溝通了。

4)傾聽。

溝通永遠是雙向的,儘管有時候可能是一方主導另一方。在溝通的過程中,適時聽一聽對方的反饋,不要打斷或插話,也是非常重要的。傾聽,可以建立平對溝通的氛圍,傾聽,可以讓自己靈活改變自己的溝通策略。一味地自說自話,導致溝通的失敗是很自然的事情。學會傾聽並不難,只是它需要自身在某些方面的改變,尤其是一些隨意插話、隨意打斷的不良習慣。

我想,提升溝通能力,能夠做到以上四點,就會有效果。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進步。


耕然夫


溝通能力的躍升需要在三大版塊同時發力,缺一不可。很多人在口才、溝通力方面的努力往往是缺項的,因此呈現出“事倍功半”的現象。

老鬼下面所談的,是提升溝通力繞不開的三個版塊!也是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同等重視、系統提升的三個版塊!如果您看完後,感覺太麻煩、太累,試圖取取巧——不好意思,您就別提什麼溝通力了!

一、溝通力的基礎——腦袋裡、肚子裡的“硬貨”!

溝通力、口才,是需要【根基】的,不能做“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一個人溝通力的高低,取決於自己腦袋裡、肚子裡到底有多少硬貨!

1、對於職場規則、法則的理解、瞭解;

2、與職場中領導、上司、同事、下屬各種場合溝通交流的理念;

3、職業化工作規則、法則的透徹理解、瞭解與執行;

4、職場人情世故的通透、理解;

5、社會上人情世故的理解;

6、各種信息、知識、文化的儲備;

.........

如果很多東西不懂、很多道理不通、很多規則規範性的東西不知道/不接受、很多人情世故的道道兒不瞭解、換位思考的能力與水平不夠,那就別談什麼溝通力了!

“說話”與“辦事”是一個道理:不懂規矩辦不好事兒、不懂人情世故與處理不好問題、職業技能不夠也做不好工作——“說話”當然也不例外!

因此,溝通力的提升,是有前提的!是要有大量的“硬貨”傍身的。

日常與人交流,人家說的某些話題你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沒聽說過,你的溝通力從哪裡來?

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面對客戶的刁難、推脫、異議等等,能準確的理解、洞悉客戶內心裡真正的想法、需求,你的溝通力、口才,根本發揮不出作用!

職場與人發生矛盾,或者被誤解,不能準確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你的口才、溝通力也會大大失去效果!例如,某些問題或許採用暫時忍耐並用時間去證明的方式效果更好,自己卻希望立刻、馬上用語言、行動去解決。那效果自然很差!即使你的口才很厲害,也抵不過正確的處理方式的作用!

因此,要想提升口才、溝通力,最關鍵是知識的儲備、技能的提升、社會與職場規則法則的研究、人情世故的通達、換位思考能力的強化.......

沒有這些,就別談什麼溝通力。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山!必須要爬過去的高山!


如果只關注了口才、溝通力的表面功夫,會非常麻煩,會給人留下很多負面的印象:

那傢伙就是長著一張好嘴而已!肚子裡沒貨!

那個人嘴皮子挺溜,就是說話說不到重點上!

那個年輕人,別看好像嘴巴挺甜,但是個空心大蘿蔔!

嘴皮子挺好,但都是一堆讓別人無可辯駁的歪理!

那傢伙挺能說,聊一兩次還行,時間長了和他聊天沒意思,全是表面文章!

........

因此,溝通力提升必須要面對“儲存硬貨”這個問題!

很多人在研究、學習、訓練口才、溝通力方面,往往對於這個版塊關注不夠。這也是很多人多年下來也感受不到學習溝通力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最大原因!——空心兒的!


換種說法:有些人的嘴皮子不太好使,口才也不那麼好,但是深得他人的信任、喜愛,原因在於他們對於這個版塊的重視與應用。口才不好,做事兒做到位了,也是可以的!因為,我們研究溝通力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在社會、職場上更多的支持、信賴,對我們的人生、事業等產生幫助作用嘛!


二、太多人對於溝通力與口才提升的理念搞偏了!或者說:多數人根本沒有潛心去研究溝通力!

老鬼非常不客氣的、不照顧面子的說:多數人潛意識裡面都有一種“討巧”心態。希望找到相對簡單的、拿來就用的技能、方法。

很直白的告訴大家,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將“溝通力與口才”按照情境、場合、技能等等進行拆分,不能分門別類的下功夫,你的溝通力根本不可能有實質的提升!將永遠在“表面文章”上打轉。

“溝通”,這個概念本身是一個日常工作、生活各種情境之下都會用到的行為。而不同情境之下、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的溝通內容、面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溝通的策略方法是不同的,溝通的邏輯自然也是不同的!

↑ ↑ ↑請接納這個現實! ↑ ↑ ↑

而世界上根本沒有哪一種溝通力提升的“總綱性”指導思想、原則、精髓能夠讓你應用到任何領域、場景中,讓你完全可以在此指導思想與原則的推動下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 ↑請務必同時接納這個現實!↑ ↑ ↑

因此,要想真正的提升溝通力、口才,請從現在開始樹立分類意識吧!

別覺著這樣太麻煩、太費力、太繁瑣!

日常閒聊時,如果打破尷尬的氣氛;

閒聊時沒有話題了,如何尋找話題;

與朋友閒聊,如何發表個人的看法;

如何讚美他人;

如何向領導做一對一工作計劃彙報?

如何在公司會議上做工作總結;

如何向領導提加薪請求?

客戶對我們的產品的評價有偏頗之處,如何回應?

與領導私下溝通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一個社會人、職場人,能否靜下心來,將溝通力、口才可能應用的版塊進行拆分,進行針對性的思考、研究、學習,是一個人溝通力提升的關鍵!

因為,溝通力的推動劑是溝通的理念、思路,是面對問題時的應對策略與方法。如果不進行拆分,將無法以具體情境之下的應對思路、理念、策略方法作為支撐,你的溝通往往會出錯!

這也是老鬼在第一部分中重點強調“硬貨、乾貨”的原因!

別覺著拆解的方式太煩、太慢。那些能夠耐心拆解並一一研究、學習、請教、訓練的人,往往每天都能得到一點點實質性的收穫!日積月累,三五個月後就可以脫胎換骨了!而那些嫌煩、嫌累的人,三五個月、三五年了,還在原地打轉呢!

如果你能分門別類的一一研究,將能夠實戰性的學到語言表述的邏輯、詞彙的使用、表達的策略與方法、核心內容的輸出策略與技巧.................

三、真正讓溝通力、口才產生作用的不是“嘴巴里說的話”!

科學研究: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文字、措辭、內容等),所產生的作用,只佔到了溝通效果的30%而已。

因此才有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現實狀況: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兩個人說出來之後,其效果、被信任程度、被接納度等等有天壤之別!

要想讓溝通產生效果、達到預期目的,70%要靠語言文字之外的東西:人的整體形象、神態、肢體動作、表情、說話的語氣、節奏、所藉助的工具等等。

例如:前兩天一位做銷售的朋友,給陌生客戶打電話的掛斷率極高,因此非常苦惱。

老鬼讓他用模擬的方式(就把老鬼當客戶來對待)演示一遍打電話的過程。

老鬼一聽樂了:他的電話開場白內容沒什麼問題!但是說話的口吻、強調、語速等等,讓人沒有任何感覺!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受到的是:不自信!

老鬼通過反覆指導的方式,幫他調整了說話的強調、節奏、語速、重音。結果第二天效果明顯變好了!

上面的案例只是通過電話溝通時所呈現的問題而已。單單的通過聲音、語氣等等,都能夠給對方傳達不一樣的“感覺”,更別提面對面溝通時人的整體展示了!

因此,溝通力要想真正提升,還是對於此方面做十二分的關注、研究、學習吧!


以上三個版塊是提升溝通力必須要面對的,也是必須要認真研究、學習、訓練的。離開了這三點,幾乎不要指望什麼提升溝通力了。

當然,提升溝通力,可以有系統、實戰的訓練方法,這方面的內容,容老鬼以後陸續分享吧。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說活!


老鬼歸來


什麼是溝通能力?是不是單純的會說就是溝通能力?是不是越會說溝通能力就越強?當然不是!溝通不只是說,只會說那叫演說或演講!只有瞭解溝通的三要素,才能增加你的溝通能力!

什麼是溝通三要素?那就是聽、說、析!

一.聽:你必須沉下心來,認認真真聽對方說話;聽聽Ta講了什麼話,你必須記住每一段關鍵的內容,記住每一個關鍵的詞!你在聽的過程中適當表達理解Ta的心情,給予適當的安撫!

二.析:聽Ta講完之後,你不要急於表態!你要先關心關心Ta,緩和緩和對方激動的情緒!同時你必須認真分析Ta講話的內容,以及內容後面的動機!只有等你弄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狀況,才能夠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三.說:同樣的內容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效果是不一樣的!你在對Ta說話之前要考慮對方的理解能力,要顧及Ta當時的情緒,要留意當下的場合,要充分想到可能產生的後果及應急預案;才能確保你說的到位,Ta接收的到位!

當你明白以上溝通的三要素並掌握後,你的溝通能力自然增強!如果想要自己的溝通能力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你還需要多模擬溝通練習、多溝通實踐!

(我是諸葛教練,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實戰經驗;關注我,有問題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快回復🤝)


諸葛明職場教練


我是名諮詢顧問,從事管理諮詢10多年,幾乎每天都要和不同的客戶打交道,這個問題我分享下這些年總結的8個套路,如覺得有用,請順手點贊、轉發。

套路1:講故事

講故事公式:衝突+行動+結局+情感+展示。

套路2:越具體越有吸引力

比如討債,可以說:王哥,要不你先還我200吧,這幾天沙縣小吃的老闆都問我為什麼不加滷蛋了。

套路3:緊扣目標,避免話癆

講目的目標,不要做祥林嫂。

套路4:溝通的本質:聽懂+有回應

沒有回應的溝通都是無效溝通,都是自嗨而已

套路5:人人都喜歡被關注

先表達關心,然後讓對方開始話題

套路6:結構化思維+4象限原則

核心,結構化思維(結構化+圖形化),四象限原則(緊急重要性原則)

套路7:迎合:我懂你

如果對方說的是看法和觀點,你就補充一些現象或事實;

如果對方陳述的是事實,那就將事實做一個概括,總結一個觀點;

套路8:讓對方展示自己

說白了:就是讓對方吹牛。

-------------------------------

我是明哥,10年諮詢顧問經歷,職場技能(PPT彙報、邏輯思維、溝通表達)掰開揉碎,說給您聽,分享了300多篇PPT和溝通方面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

思維導圖PPT


有效溝通是高能人士的一項重要的能力,怎麼加強溝通能力主要有兩人方面,一是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二是增加別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人與人交往需要溝通,在單位或公司內,無論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上司,員工與客戶都需要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高效能的人士絕不會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相反,他應當是一個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充分理解對方,不以針鋒相對的形式對待他人的人。在溝通中,我們除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外,還可以和大家一起去參加各種活動,或者禮貌地關心一下他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使每個人覺得,我們不僅是工作的好搭檔,在工作之外也是很好的朋友。,同時要明確溝通對象。改善溝通壯況。優化溝通方式。做好計劃。控制自己的溝通。最好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監督,比如用日記,圖表記載自己的發展狀況,並評價與分析自己的感受。


用戶22816978495


精準的語言猶如利刃,助你高效溝通!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個場景,兩軍交戰前夕,諸葛亮和王朗兩人在陣前對罵,王朗直接被諸葛亮活活罵死了。想來不可思議,怎麼一番話就能有這麼大的威力呢?只能說諸葛亮的這番話戳中了王司徒的痛點。可見,精準的語言殺傷力不可小覷,它猶如一把利刃,見血封喉,讓人無招架之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職場上,語言無處不在,溝通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需要靠不斷的溝通來獲取各種信息。但是,你會溝通嗎?為什麼有些時候明明你想表達這個意思,別人偏偏就不明白呢?這其中,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在尼基.斯坦頓的著作《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尼基.斯坦頓,英國作家,他是一位傑出的諮詢顧問,擅長管理、溝通、商業英語、領導以及團隊發展等領域。對於各領域的溝通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一書中,尼基.斯坦頓從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全方位的進行了溝通技巧的講解。向人們展示瞭如何在電話,談話,會議,演講,簡報及寫信,報告等各個領域進行細緻的溝通,同時向人們講述了非語言溝通,聆聽,閱讀,視覺溝通以及如何利用視覺輔助工具等來幫助你增進溝通的效率。


接下來,我就從五個方面來聊聊究竟該如何去提升溝通技巧。

01好好說話

溝通是一個過程,從信息的發出者,到信息的接受者,這其中經過了信息的編碼重整,解碼,最後接收並反饋,這其中,任何一個程序出錯,都會導致溝通失敗。 因此,無論是在口頭溝通還是書面溝通中,溝通的本質都是為了讓我們所傳達出去的信息被人所接收,然後理解,緊接著被接受並使對方採取相應的行動或者改變某個行為或者態度。通俗點講,就是好好說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可能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說話,多數人反而忽視了說話,想說什麼就脫口而出,不加思考,這往往會阻礙你的有效溝通。

《溝通聖經》提到好好說話的技巧有兩個,即個人特質和聲音特質,你平時說話是否清晰有條理,是否正確,你說話的態度是否真誠,你是否具有同理心,能夠換位思考,同時還要注意你的聲音特質,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是否帶有感情,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與他人的溝通是否成功。

都說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可是,我和母親之間一聊天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經常不歡而散。前陣子,我要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母親聽了後,隨口問了句,你這個朋友在你結婚的時候是跟了禮金的嗎?我當時內心裡就有點很不耐煩母親的這個問題,心想,如果我結婚,人家沒有隨過禮,他也不會邀請我參加,禮尚往來,難道都不懂嗎?於是,我脫口而出;“我又不是傻瓜,難不成我結婚他沒隨禮,我也去去參加他的婚禮嗎?”言下之意,嫌母親多此一問了。沒想到,母親當即就不高興了,說我跟她講話語氣不好,她不過就想跟我聊聊而已。事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確實,當時我說話的語氣挺不耐煩的,內心也很排斥跟母親講述這個無聊的問題,我的語調不知不覺中洩露了我的情緒,所以,母親很不高興。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我換種說法,不要用這種反問式的語氣,可能就避免了後面的不愉快。

在與他人面對面溝通之時,請時刻記住:“無論你說的話在字面上是什麼意思,你的語調和表情往往會洩露你真正的想法”!

02學會傾聽

溝通的成功要素之二就是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在溝通的四大目標中,第一大目標就是信息被接收,信息的接收需要你學會傾聽。所以,如果你沒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又如何能作出正確的反饋呢?

當老師的人可能都有這樣一種體驗,明明班級裡面三四十個孩子,同樣的一個老師,同樣的一節課,同樣的內容,為什麼有的孩子就可以掌握的好,有的孩子就掌握的差,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傾聽的問題,你有沒有在傾聽,你的傾聽效果如何?

網絡上有一個段子是這樣形容學生在上課時傾聽的效果:老師以4G的速度講,學霸以wifi的速度聽,學神以3G的速度記,有的學生以2G的速度瞅,有的學生聽著聽著掉線了,有的學生壓根沒開數據連接,還有的學生一直飛行模式,甚至有的學生一上課就自動關機了。這個段子是相當形象的說明了傾聽的重要性。

在《溝通聖經》裡,提到了增進傾聽方法的十大技巧:



你是一名合格的傾聽者嗎?對照以上十點,仔細思考,你在跟別人說話時,是如何傾聽的,會不會抓重點,會不會插話,會不會因為對某個人有偏見或者對某件事有看法而拒絕傾聽呢?如果有,那麼從現在開始,學著改變,你會發現你的傾聽技能又提升了一步。

03察言觀色

無論是口頭溝通還是書面溝通,都伴隨著著語言溝通和非語言的溝通,所以在關注語言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沉默的語言,時間的語言,肢體語言以及在書面溝通中所出現的圖形表格等各類非語言信息。請記住,如果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存在矛盾,那麼請留心非語言信息所傳達出來的意義,這往往才是說話者真正的意圖。所以,學會“察言觀色”,能為你在溝通中佔取先機。

在溝通過程中,沉默有時反而更有力量。還是拿教師來舉個例子,教師在上課時,有時學生會過度興奮而安靜不下來,這樣的場面,往往教師喊破嗓子學生都無法快速安靜下來。但是當教師沉默著,用眼神嚴厲地掃視四周,一段時間之後,課堂就會安靜下來。這個就是非語言信息所傳達出來的意圖,有時比說話更有效果。因此,要想高效溝通,一定要學會讀懂非語言信息。

同樣地,在書面溝通中,由於對話者不是面對面地交談,所以,我們無法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等來判斷對方的溝通意圖,但是我們要學會尋找非語言信息,準確地讀懂對方的溝通意圖。比如,在會議上、各種報告會或者培訓會上,主講者往往會利用電子白板,投影儀等等來輔助溝通,展示一些他需要重點講述的內容,圖表等,那麼我們要學會通過這些輔助工具來讀懂各種關鍵信息,這能幫你快速地理解溝通的關鍵性問題。

04高效閱讀

書面溝通在我們的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職場人士,可能每天需要通過處理大量的書面文件來進行溝通,不少企業甚至通過郵件來進行日常溝通的。那麼如何快速的通過閱讀這些文件來獲取關鍵信息並進行有效的溝通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高效率閱讀。

在《溝通聖經》一書中,尼基.斯坦頓著重提到了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的問題。大多數人囿於學生時代讀書的習慣,喜歡逐字逐句讀書。實際上,這不利於我們理解文中的內容,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閱讀速度。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快速閱讀,學會看資料,而非讀資料。

針對提升閱讀速度,他提出了瀏覽和略讀兩種方法。首先,學會分辨給信息並進行歸類,信息分為必要的,有用的,以及不重要的,然後針對信息的重要程度,選擇瀏覽,略讀或是精讀。

瀏覽,即瀏覽序言,目錄,大小標題。段落首尾句等來了解資料的大致結構和內容,通過瀏覽可以確定需要重點閱讀的部分,然後選擇適當時機進行細讀。

略讀,即讀文章章節的首末段,段首第一句話以及段落中標誌性詞句,轉折性詞句等來了解文章大意。為了略讀更有效率,他又提出了略讀七法則。 他提出的略讀七法則對於提高閱讀速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閱讀效率,他還提出了一個SQ3R閱讀法。


通過這個法則,你的閱讀效率會大大的提升。

05精準輸出

我們知道成功的溝通取決於信息的發送和傳達準確性,要想高效溝通,就要做到精準的輸出,書面溝通中尤其如此。只有精準地輸出,才能得到正確的反饋。有效的溝通包含五大方面,溝通的目的,溝通的對象,溝通的地點,溝通的內容,溝通的方式。基於這五個方面,在溝通之前我們要好好考慮,做好計劃。

在《溝通聖經》中,尼基.斯坦頓提及了計劃溝通的七個步驟:

1.寫下溝通目的。

2.收集信息。

3.信息分類。

4.決定順序。

5.製作大綱。

6.攥寫初稿。

無論何種方式的溝通,只有目的明確,條理分明,簡單清晰,才能一擊即中,讓對方準確接收到你所發出的信息並作出正確的反應。

------------------------------------------------------------------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要高級,就是因為人類創造了語言,並學會運用語言。通過語言,人與人之間實現了精神層面的溝通。好好說話,很簡單,但也很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精準的語言讓你的溝通更高效,同時也為你的人際交往錦上添花!


糖小包愛吃糖


1、想要吸引人,一定得有情緒上的轉折,記住,轉折!!!


2、溝通並不是“告訴”。


3、最想表達的事情放在開頭說更容易被記住,這是首因效應。


4、同樣的,自我介紹在第一個說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5、在對方得到滿足的時候,提出請求可以增加同意的概率。(比如剛休息完,剛娛樂完)


6、有求於別人時,先施恩與他,會更容易幫助你,這是互惠原理。


7、1秒原則,聽完別人說話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仔細聆聽。


8、學會聆聽,前提是對方表達出了傾訴的慾望。


9、引導對方表達自己,人會根據自身感覺判斷這次聊天是否美好。


10、初次跟別人聊天時提前準備一個備選話題。


11、負面溝通不被個人情緒所主導,正向溝通可以表達情緒。


12、學會暴露自己的缺點,透露一點隱私更易建立信任。


13、化解矛盾的做法是讓對方幫個忙,化解尷尬和搭訕同樣適用。


14、借東西往往是一段姻緣的開始,有借有還。


15、先要吸引人,一定得有情緒上的轉折,記住,轉折!!!


16、眼光落在溝通者眼睛與鼻子構成的“臉部三角區”會顯得更加真誠。


17、跟孩子玩時像個孩子,跟狗玩時像個狗。


18、職場中,將對方的話用自己的理解複述一遍,是防止曲解的最佳辦法。


19、結實同一聚會的大人物的最佳時機,是在他當眾發言之前,這時他的效能感最低,之後就很難引起他的注意。


20、相較於“一問一答”,“一問二答”會讓對方更輕鬆,二答是對話題稍作延伸。


拉了個微信群,重點討論工作5年以上的職場共性問題。

比如缺乏深度思考、晉升瓶頸、激勵下屬、轉行、個人能力體系不完整等等。附一張群內截圖:

進群是免費的,但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禁止在群內閒聊,發鏈接,大家需要一個乾淨的環境。

在公眾號:YouCore 回覆“悟空”即可進群。


框架思維


人具有社會屬性,身處社會之中,與其他人的信息傳遞必不可少,溝通交流是信息的傳遞和反饋的重要途徑,所以溝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日常生活中失敗或者不順利的溝通事例屢見不鮮,由於不順暢的溝通帶來的經濟財產情感損失,更是讓人苦不堪言。如何順暢、高效的溝通成為了很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生活技能。

在這裡,我想向大家推薦的一種溝通模式-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這是我去年讀到的由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編著的一本書的名字,也是裡面提出的溝通模式。下圖是讀書時,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信息,給大家瞭解一下這種溝通模式的來源發展,這裡不做具體闡述。

要想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首先要知道我們在日常溝通中容易出現的思維模式的誤區,在書中這些誤區會導致“異化的溝通模式”。

道德評判

我們往往將一個人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行為看作不道德的,從而進行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等的行為。比如很常見的“這人有病吧”“這人真自私”,這些評價中確實包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但是這種表達方式,往往對於實現我們的願望起到的卻是南轅北轍的效果,因為這種行為容易招致對方的敵意,對方自然不會願意再去感受我們的需要,對我們做出讓步。

進行比較

進行比較其實也是評判中的一種,這種行為特殊在除了招致敵意,還容易使自己甚至對方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親近的關係當中,結果會使得自己可能都不清楚自己對對方的愛意已經有了變異的趨勢,或者被自己的比較所矇蔽。

迴避責任

我們遭遇的一切事情,自己都是負有責任的,因為選擇是內在的(Choice is internal)。當發生不好的事情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抱怨或者指責他人,習慣於用不得不被動形態。比如:“沒辦法,我不得不加班”。這個時候,你可以將自己化為主動的一方“我選擇加班,因為我想保住工作”。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要讓自己處於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狀態,這樣你會更加積極地面對問題。

強人所難

社會中的強者對於弱者的很多要求中,往往暗含威脅的意味。比如說家裡孩子爬上櫃子摔下來,家長生氣會說“我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爬那麼高”,明明你想表達的是爬的太高的會有摔下來的危險,我不希望你受傷,那樣我會心疼,所以你可不可以下次不要做這麼危險的事情。如果表達出的是前面的語言,孩子恐怕不太容易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意。

當你的思維出現了以上四種誤區,使用的語言有道德評判的傾向,或者回避自己在事件中的責任或者用威脅的語言對待弱者,這會直接給交流的對方和自己之間平添一道隔閡。那麼我們在溝通中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就是具體的溝通方式

NVC溝通模式由四要素構成: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因為是翻譯過來的詞語,可能理解起來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不太一樣,所以這裡用示例來告訴大家這四要素的含義。

觀察,對應的溝通誤區就是道德評判。我們在溝通中需要描述觀察道德現象避免是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論,從以下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觀察與評論的差別。

感受:即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但是這個很多人很難做到,需要經常練習。因為我們平時表達的往往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導致我們在感受這方面容易表達錯誤或者找不到表達自己感受的詞語。

需要:需要其實是讓我們去體會感知,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這種感受到底來自於我的那種需要或者期待。比如說,我有些失落,因為我希望得到你的重視。

請求:請求就是說明自己溝通的訴求,在表達請求時應該注意兩點,要區分請求和要求,同時要明確的表達請求。請求越清楚越具體,別人才能明白我們想要什麼。比如說:“我希望你能更關心我一些”遠不如“我希望你能在我表現出不開心的時候,哄我開心”來的乾脆直白。明確的請求就應該像河東獅吼中的柳月娥講的那番話

“從現在開始,你只許對我一個人好;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心。不許騙我、罵我,要關心我;別人欺負我時,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我開心時,你要陪我開心;我不開心時,你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裡你也要見到我;在你心裡只有我……”

這樣陳季常也能夠做出準確的回應:

“從現在開始,我只疼你一個,寵你,不會騙你,答應你的每一件事情,我都會做得到,對你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話,不欺負你,不罵你,相信你,有人欺負你,我會在第一時間來幫你,你開心的時候,我會陪著你開心,你不開心,我也會哄著你開心,永遠覺得你最漂亮,做夢都會夢見你,在我的心裡,只有你!”

書中對應有這麼個非暴力溝通的例子大家整體的感受一下:

一位母親對處在青春期的兒子:“XX,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表達感受),因為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明確地請求)。

到這裡基本整個溝通模式都已經梳理完了,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能比較難。因為要避免自己之前的種種溝通雷區,讓自己時刻注意和感受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對方的情感需求。有可能一次兩次做得到,難能可貴的是堅持。 我自己就一直在努力去踐行這種模式,當我感覺到自己和身邊的親人同事相處的越來越好,溝通起來沒有之前的隔閡誤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夠了解這種溝通方式,並且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在溝通時克服自己的惰性,不再用自己最拿手的溝通方式,超越自己的侷限想法,和一些固化的思維方式,用不帶有攻擊傷害的方式去和別人溝通。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早日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法,在工作生活中和人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更加高效順暢的與人溝通。


職叔己見


蔡康永說“把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這句話很有道理,說話只是動動了嘴皮子,但是卻有可能收穫友情、愛情以及親情。會溝通的人總是能讓他人為自己做事,幫自己說話,理解到自己的立場。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技能呢?

1、說重點

現代人的生活非常地快節奏,但你們不是在閒聊,而是在討論正事時,說話一定要簡潔明瞭,說重點。不要前面鋪墊一大推,說話總是要用各種修辭堆砌。別人都沒時間,也懶得聽你講那麼多,而且很有可能你講的對方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

有重點的時候要麼一開始就說,要麼留在最後,不要中間說。由於首因效應,人的大腦對最近的知識記得比較牢。

2、別當真

有時候別人開你的玩笑或者嘲諷你時,不要當真,你也可以開對方的玩笑,幽默點可以化解尷尬,說不定還可以贏得對方的刮目相看。當別人給你承諾時,也不要當真,對方履行約定之後才是真的。

比如黃渤在頒獎現場說錯了佟麗婭的名字,然後他風趣地說“壓力山大,上臺前還唸了好幾遍,不要念錯了,沒想到還是念成了tong ya li,不知道要請多少次飯才可以擺平”。佟麗婭也非常大方地說“你只是說出了我的曾用名,就是因為壓力太大了才改的名字。”

3、先了解

良好的溝通需要多點了解,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你瞭解對方的喜好、軟肋時,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對方關心的話題,溝通過程會更順暢。

綜上所述,想要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第一是要說重點,第二是要風趣,第三是要了解對方。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溝通”這門我們本應人人掌握的生存技能卻從未上過課堂,它總被歸結於天生、性格,它看上去無形又難以捉摸的,但其實“溝通”是科學也是藝術,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學習的技能。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而這就取決於三點——認識自己又要關注對方,用同理心理解對方傳達的信息,認真傾聽改善彼此的關係。


聖經故事中有一則說,很久以前天下的人都用相同的語言和口音,溝通順暢無往不利。有一天他們要齊心協力建一座通天塔以傳揚人類的威名,聚攏天下的人心。上帝驚覺如果這樣下去,統一強大的人類將所向披靡,沒有什麼事做不成。於是他打亂了人類的語言,讓他們難以溝通,矛盾叢生。最終留下半途而廢的高塔叫做“巴別塔”。

巴別塔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人類溝通順暢,連上帝都要畏懼三分。原來“溝通”的力量如此強大,可卻因為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看上去稀鬆平常。但我們真的會溝通嗎?還只是僅僅會說話、寫字而已?畢業生常因為面試時無法表達自己而錯失理想的工作,夫妻間常因為爭執冷戰而走向婚姻的終點,育兒時常因為父母的言行導致孩子性格的缺陷,這都是不會溝通惹的禍。

“溝通”這門我們本應人人掌握的生存技能卻從未上過課堂,它總被歸結於天生、性格,它看上去無形又難以捉摸的,但其實“溝通”是科學也是藝術,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學習的技能。《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就是這樣一本殿堂級的教科書,洋洋灑灑60萬字的經典著作因為海量的電影、美劇、真人秀、漫畫等例證讀起來輕鬆有趣,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正是溝通最好的典範。

作者美國溝通學專家羅納德·B·阿德勒與拉塞爾·F·普羅科特1990年相識,因為共同的研究方向和愛好成為摯友,通過在溝通領域數十年的研究和經驗合作編著了《溝通的藝術》,中文譯本再版15次,數十萬本的銷量也印證了他們努力的價值。

溝通是什麼?在《溝通的藝術》一書中將它定義為:交換信息的過程,即為“交流”。交流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表情等很多途徑。在這裡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人、信息和關係。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而這就取決於三點——認識自己又要關注對方,用同理心理解對方傳達的信息,認真傾聽改善彼此的關係。

一、看入人裡:認識自己關注他人

溝通聽上去似乎與自我無關,但其實認真地認識和了解自我,才能更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班裡隨機選出20%的學生說他們是天才,上課的時候給他們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並及時提出表揚,結果在期末測試中這20%的孩子普遍表現的更加出色。人是同時具備“生物性”和“社會性”的動物,生物性來自基因,比如內向和外向。而社會性則像一面鏡子,來自身邊父母、師長、摯友等重要人的評價,這一點對於認識自我至關重要。

社會對於女性的評價多集中於外貌而不是頭腦,比如誇一個女孩我們第一反應總是說她漂亮、皮膚白、身材好。我們厭惡物化女性又不知如何改變,那不如就從和一個小女孩的對話開始。不是敷衍的說一句可愛,而是去問問她最近在讀什麼書,有什麼想法。這是對女性頭腦價值的肯定,是對性別定義小小的反抗,這一舉動可能會改變一個孩子對自我的認識。


溝通是雙向的,在認識自己的同時還要關注溝通的對象。夫妻吵架時男人愛說“女人就是不講道理,女人就是無理取鬧!”這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溝通中把每個人當做一個獨立個體看待,不去把他/她歸納到任何分類,改變固有成見,共同尋求解決辦法才是理想的溝通方式。上中學時我們班主任胳膊上總是有油點燙傷,後來才知道那是她給孩子做飯時候留下的傷痕,從這我們發現在她教師的角色之外還是個不太擅長廚藝的母親。

回想你大學的一堂課,那是任課老師苦心研究的一門學問,而對於學生那卻是諸多攔路虎中的一隻。還有句話叫“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愛可以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絕世美人。這些都是影響我們認識他人的因素。“當你意識到了解一個人是不能僅僅通過眼睛去看的,那就是你真正變得成熟的時候。”

二、看出人外:用同理心理解信息

有一個笑話說軍隊裡的一個吉祥物驢子意外死掉了,副團長給團長發電報“驢子不幸逝世,再買一頭,還是等你回來?”還有一條微博“黑夜總會過去,光明才是永恆”,看起普通的一句話卻因為有敏感詞被屏蔽。這些都是對信息的誤解鬧的笑話。

信息分為語言和非語言兩種。語言塑造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所塑造的人物,遮住人名只看一句話就能知道這個人大概的地位和品行。語言還反映了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兩個人同樣小心翼翼地做事,對於我們喜歡的人我們認為這是“謹慎”,對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認為這是“膽小”。如果下屬遲到了也許你會表達出自己的生氣,而如果家人遲到了你可能更多表達的是擔心。

非語言信息就應了一句“此處無聲勝有聲”。電視劇裡男女主演一深情對望我們就知道他們可能要接吻了,這時候不需要語言,確定過眼神就可以了。當你參加面試或者參加聚會想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時,不是單靠嘴上說,而是靠禮貌優雅的舉止行為。還有我們在微信聊天中發的各種表情,都是“非語言溝通”。“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在發送關於自己的信息。”

《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是個物理天才,卻因為低情商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多煩惱。一個人“情商”的高低取決於他的“同理心”,就是以對方觀點、情感、關心去理解對方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讓我們用自己期望的方式對待別人,但同理心告訴我們,更好的方式是用別人期望的方式對待別人。“同理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卻隨著成長被慢慢遺忘。一個嬰兒聽到另一個嬰兒哭,自己就會哭。當小朋友與同伴發生爭執的時候,單純的指責不如說“你這樣做你的朋友會很難過”。

三、看人之間:認真傾聽改善關係

“我們一直聽,卻不一定在傾聽。”在我們的生活中傾聽佔了很大的比重,據調查一名大學生每天有55%的時候用於傾聽,說話的時間只佔了16%,一名公司職員則有60%的時間花在傾聽別人說話上。在全國人力資源調研中“有效傾聽”被列為管理者應具備能力的首位,在婚姻中無法傾聽伴侶的觀點是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我們學習如何書寫,如何說話,卻鮮少去學習如何聽別人說。

“聽”是生理上的,而“專注地聽”是心理上的。想象一下你說話給別人聽,你希望的到的回應是和你一直保持眼神交流還是一直不停的打哈欠?答案可想而知。聽和說的不同步是我們心不在焉的原因之一,一個人每分鐘能聽600字,卻只能說100-150字,所以說的人全心貫注,而聽的人卻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可以去想別的事情,很容易走神。現在很多視頻課程有了語速加倍的功能,這是一種幫助學員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古希臘哲學家說過“我們生來有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為了讓我們多聽少說。”當我們想要專注攻克一門課程時,會選擇去圖書館而不是在宿舍回家裡,這是因為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有太多幹擾我們的因素。傾聽也是如此,當你想專注傾聽而不能時,關掉手機、電視、電腦,忘卻自己的問題沉浸在彼此的話題中。

世上有兩種最親密的關係是註定的,那就是父母和孩子,還有兩種最親密的關係是可以自己選擇的,那就是愛人和朋友。我們因為相似性而吸引,因為互補性而融合。你的幸福感從何而來?經調查發現90%的絕症患者在被問及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時都最先選擇了親密關係——親情、愛情、友情。“你不必等到變成我這種狀況時,才知道生命中沒有任何失去比愛更加重要。”

當我們“溝通”時,選擇正確溝通方式的關鍵在於我們所傳達的“關係信息”。比如“今天輪到你刷碗了”,如果是用溫和的語氣說就是提醒,如果是用強硬的語氣說就是命令。當你表達愛時,要確定對方能夠理解的,如果不能那就是一門外語。比如當你的伴侶需要你專注陪伴或者幫他度過難關時,你卻送上了一份貴重的禮物,還被自己感動的不得了。



《溝通的藝術》從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方面為了我們深入剖析了溝通的方方面面,把看似神秘的“溝通學”變成了通俗易懂的“交流技巧”。而在“新媒體”到來的今天,“溝通”又迎來了新的挑戰。新媒體為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羞於或無力於表達自己的人提供了平臺。各種交友網、婚戀網應運而生,一些殘障人士也通過社交媒體表達自己,很多遇到困難的人在網絡中得到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但與此同時,“匿名”也導致了“鍵盤俠”和“網絡暴力”的出現,一些人將生活中缺失的“勇氣”和“正義感”統統搬到網絡中,造成了很多當事人的困擾。

生活並不是“朋友圈”。我們有成百上千的好友,但真正親密的不到五個。過度依賴“新媒體”讓我們越來越不擅於面對面的交流,還讓原本親密的關係被影響,曾經貼心的情侶回到家便各自對著冷冰冰的手機,往日熱鬧的餐桌上朋友們開始紛紛拍照修圖編輯下一條信息。溝通是放下手機,留給親密的人“面對面”的時間。就像“最強大腦”裡的“水哥”王昱珩,每週日關掉手機陪女兒讀書運動,畢竟真實的溝通是網絡永遠無法代替的。正如《溝通的藝術》中所說“成功的人際關係遵循的還是古老的方式,它們的意義不會因為比特、字節和美元而減少。”


如果有什麼疑問或意見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你的點贊和分享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