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泊吴用造假信”是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梁山军师吴用,为救在江州误题反诗的宋江,让圣手书生萧让模仿太师蔡京的笔迹,伪造了一封家书。当时吴用曾说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前面三位分别是苏轼、黄庭坚和米芾,这早有定论。不过,排在最后的“蔡”,真的就是吴用口中的徽宗太师、奸臣蔡京吗?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一、水浒中的苏黄米蔡

也许,你并不关注书法,也从未听说过“苏黄米蔡”的名头,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的耀眼光芒。此四人堪称北宋文艺界的流量大咖。

在水浒原著第39回中,吴用为搭救宋江,伪造了一封蔡京家书。为打消晁盖的顾虑,吴用明确说道:“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在吴用口中,苏黄米蔡的“蔡”就是蔡京,他的字体流传天下。因此,萧让模仿蔡京的笔迹并非难事。

而在水浒原著第40回中,无为军通判黄文炳也有相同的论调,“蔡”即蔡京,江州知府蔡九的父亲。当时,黄文炳一眼就看出了这封伪家书的破绽,便不无谄媚地提醒蔡九知府——“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

《水浒传》将苏黄米蔡的“蔡”,定义为蔡京,这种说法正确吗?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二、“蔡”乃蔡襄,非蔡京?

这个“蔡”到底是谁,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目前,一般认为,苏黄米蔡的“蔡”,是蔡襄,并非蔡京。

蔡襄,何许人也?

蔡襄,字君漠,是北宋仁宗一朝的名臣,他的书法取鉴晋唐,古韵悠长,正楷娟秀端庄,行书清新婉美,草书飞白大气。蔡襄的书法自成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曾先后临摹、学习过他的书法。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曾这样评价蔡襄:“独蔡君谟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黄庭坚也在《山谷文集》中写道:“苏子美(苏舜钦)、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苏轼、黄庭坚对蔡襄的评价极高,赞他为“本朝第一”、“翰墨豪杰”,足见蔡襄书法成就之高。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宋史·蔡襄传》记载,宋仁宗当时十分喜爱蔡襄的书法,曾“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又“令书温成后父碑”。蔡襄的书法作品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和认可,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蔡襄传》还记载了时人争相购买其作品的盛况。当时蔡襄为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作《四贤一不肖诗》,赞扬四人忠勇直言,讽刺朝中权贵。这首诗针砭时弊、书法独步天下,“都人士争相传写,书者市之,得厚利”。蔡襄作品一出,一时洛阳纸贵。而蔡襄之名更传于外邦,“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可见当时蔡襄的名气已远播寰宇。

但是,“蔡襄说”并非无懈可击。蔡襄生活的年代早于苏、黄、米,且后三人都学习过蔡襄的书法,按理说,“蔡”应该排在首位而非末位。这个纰漏至今没有合理解释。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三、“蔡”乃蔡京,非蔡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苏黄米蔡的“蔡”,就是蔡京,并非蔡襄。

这种说法认为,所谓苏黄米蔡,并非按照书法成就大小排序,而是按照时间来排位。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米芾生于1051年,卒于1107年;蔡京生于1047年,卒于1126年。苏黄米蔡正是按照他们去世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正如明人孙镀在《书画跋跋》中写道;“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漠(蔡襄),则前后辈倒置。”古人历来重视“长幼有序”,这也为“蔡京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明人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曾为蔡京鸣不平;“蔡京又胜于蔡襄,今知有蔡而不知有他蔡。”

清人杭世骏在《订讹类编续编》中也写道:“苏黄米蔡非蔡襄。”由此判断,“蔡京说”于明清时期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成书于明代的《水浒传》,大约也受到了上述说法的影响,而故事的背景年代又是蔡京的生活年代,故而作者采用了“蔡京说”。

但是,“蔡京说”也存在纰漏之处。《宋史·蔡京传》中对蔡京的书法成就只字未提,只说蔡京曾被“拜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一个专为皇帝起草、撰写诏书的官职。蔡京在这个岗位上算专业半对口。

此外,蔡京在徽宗时曾四任宰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不排除有趋炎附势之徒阿谀奉承,硬生生将蔡京挤进“苏黄米蔡”之中的可能。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四、“蔡襄说”更胜一筹

那么,苏黄米蔡的“蔡”,到底是蔡襄,还是蔡京呢?

其实,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公案。

正如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所说:“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厅去之而进君漠书耳。”这段话基本讲明了“蔡京说”和“蔡襄说”的由来。人们厌恶奸臣蔡京的为人,因而让书法出众又仗义执言的蔡襄取而代之。

而这,也正是国人摒弃不良价值、坚守道德底线的完美缩影。

水浒吴用造假信,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施耐庵你头晕了吧?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人精神信仰的现实载体。古人练习书法,不仅追求字迹工整端庄,更强调精神操守的升华。苏轼屡遭贬谪仍笔耕不辍,黄庭坚博学多才仍刚正不阿,米芾淡薄名利仍勤学苦练,蔡襄不屈权贵仍直言上谏,他们的书法作品正是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的真实写照。

反观蔡京,《宋史·蔡京传》说其人“天资凶谲,舞智御人”,“无复廉耻,见利忘义”,甚至将他列入了《奸臣传》。蔡京的书法作品虽笔法姿媚、造诣颇深,但他玩弄权术、人格低下,没有资格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相提并论。所以,小编更认同“蔡襄说”。因为,这才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价值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