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新闻看到了一个33岁的成年男性,在回老家的路碰到自己曾经初中的班主任,在网上视频里看到,这个男性对老师进行施暴一直说,你记不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你是怎么打我的。这个男性在事后详细写出他十三岁上学的时候遭受过老师的体罚,老师是怎么打他的一些经历,甚至有些同学可以证明他们看到过这样的过程。

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很多市里,县里,农村里的学校,老师打学生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习惯了把孩子送到学校,告诉老师孩子不听话,只要是为了他好,你只管打没事。教师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的,也不排除在人民教师队伍里混杂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尊重的人。

新闻事件的男主人公说小的时候老师在他身上施的那些暴和恶,他20年也不会忘,那时他的年龄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青春期,是他的性格,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后一次可塑性机会。他说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女儿的爸爸,他有了女儿后更忘不了老师对他做的事,他会想象女儿以后上学,每天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事情,一定不会让孩子再受到任何一点点的伤害。每天的生活他需要努力去克服自己,怕矫枉过正。

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儿童心理学说一个孩子从小的时候,我们给他心里留下一点点什么样的种子,在他长大以后就会结出一个什么样的果,而且这个影响是很久都挥之不去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小就可以恶语相向,甚至我们的情绪失控,都会给孩子心里留下非常不好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果,一定有什么样的因。

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教育心理学角度说人的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超过24时的记忆就是长时记忆。关于脑科学儿童的研究表明,孩子在8到12周甚至更小的时候开始有长时记忆,孩子用脚去踢一个玩具,然后会唱歌,孩子很喜欢,过了一天之后孩子还记得该怎么去踢。因为他不会表达,我们感觉孩子没有记忆,两三岁的孩子会很好的表达自己,我们才知道他有记忆,他懂事了。

孩子早期的记忆会把我们对他做了什么记在大脑里,只不过他长大以后提取有些困难,他可能有些事情朦朦胧胧的记得,但是不记得具体细节了,有情绪的感知。他会习得当他不爽的时候,当他生活中遇到一些有问题,自己如何去调试自己的情绪,完全是从爸爸妈妈对他的方式中学到的。

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妈妈生完孩子体力消耗会很累,爸爸要承担这些孩子的事情,晚上要换尿片,喂奶等等,这个时候爸爸对待孩子的方式很重要,孩子哭让爸爸很不耐烦;耐心的安抚她,不管他多闹爸爸都会慢慢的安抚处理,这些记忆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塑造都有很大影响。

孩子饿了吃东西就要哭,爸爸妈妈怎么说孩子忍一忍,马上给你吃,孩子就会稍微等一下;孩子长大一两岁的时候,要一个东西没有立刻满足,他就慢慢学会延迟满足。我们想去教孩子一些好的品德,就缘于孩子早期大量的训练。

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孩子

那个老师为什么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源于老师的童年原生家庭相处关系。因为不是所以老师都这样,有的老师会用春风细雨的方式解决问题,用温柔的力量和持续的力量改变孩子,比用狂暴的力量更能持续的改变孩子。

我们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谁也不要轻易去做那个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事情,不确定可以给孩子好的影响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去影响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