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化冲突的角度探析秦朝的灭亡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虽然其存在时间仅仅15年,但却为历史留下许多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秦的灭亡,横扫六国的秦国为何会在区区数年之内覆灭于农民起义的风暴中呢?长久以来,史学家都将秦朝的灭亡的归咎于暴政,譬如征发百万民众修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等。虽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秦帝国的覆灭,但若是将秦帝国的崩溃全部归之于暴政,则不免有失公正。秦国官吏自身的问题、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和民族融合问题对会对秦帝国崩溃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方面却很少有人谈及,因此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去简要论述一下秦朝灭亡的原因。

从地域文化冲突的角度探析秦朝的灭亡

秦国疆域图


一、官员的有作为与无作为

自秦襄公以来,秦国就一直处于战火之中,长期的战争使秦人养成了彪悍善战的性格。秦孝公使用商鞅进行变法,设立二十等爵制,使将军功设置成了秦人获取功名与地位的唯一途径,由此便将秦人“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的脾性和崇尚武力、鄙弃诗书仁义的传统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秦国实现最终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和人员,同时也导致秦国官员极为自律,执行任务时雷厉风行的作风,从而使秦国有了极为高效的官僚系统,但在这样的官僚系统下却存在致命缺陷,即官员们只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下发的任务,而不会考虑命令的合理性,以及其后果。当统治者懂得爱惜民力,百姓自然能居有所食有粮,但当统治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时,百姓们的生活就饥寒交迫,如果不得已只能挺而走险、进行起义。还有,当一些任职地方的官员们如果犯下某些致命的错误时,其治下官员和民众畏于权威不敢纠正官员的错误,矛盾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引燃起义的导火索,导致王朝覆灭。


从地域文化冲突的角度探析秦朝的灭亡

秦军将士


二、关中与山东六国的文化差异

在春秋战国以及秦帝国时期,各国或各区域之间,其文化虽然总体呈逐渐融为一体的趋势,但仍其仍保持比较明显的地区特色。战国时期,可大致分为四个文化区:秦文化区,楚文化区,三晋文化区和齐鲁燕文化区。不同的文化氛围也培养出不同性格的民众。三晋地区“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剿,休则掘军作巧奸治”,齐鲁燕地区的民众则是“而民雕捍少虑”“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楚人则“其俗剿轻,易发怒”,秦人则“先暴庆,后仁义……君子惧焉”。当时,关东六国都将自己视为华夏正统而鄙视嘲讽落后的秦国,因此,虽然此四大文化区彼此对立,但秦国能成为众矢之的,却并非偶然。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述的秦人和楚人之间的文化鸿沟及其对抗为代表,就足以说明当时秦与关东六国之间的文化冲突的剧烈。文化间的巨大落差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虽然各个文化区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但东方六国有一种倾向于儒家文化的共性,如此便与彻底反对儒家文化的秦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战国时期“儒者不人秦”的惯例和《战国策》中的数不胜数的反秦思想便是关东六国对秦国的文化优越主义心理的最好证明。在这种文化优越主义心理的作用下,关东六国抗拒秦国将其意志和习俗强加于自身的现象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地域文化冲突的角度探析秦朝的灭亡

战国七雄


任何时代的统一都不仅仅只是武力的征服,隐藏在武力背后的是征服者文化对被征服者的同化,而文化上的同化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同化时间都是以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为单位的。对秦而言,文化的同化速度远远赶不上疆域扩张的速度,对关东六国的征服只需短短数年时间,将其同化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由于秦的统一过于短暂,短暂到无法压制关东地区的反秦思想,更逞论将其同化了。

而且,秦在同化东方六国时错误地采取了“一刀切”的同化政策,要从文化上将东方六国连根拔除,“……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如此极端的政策非但没有带来统治者想象中的成功,反而大大加深了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仇视情绪,项羽火烧秦王宫中。的诗书典籍就是此一文化报复主义的最好证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极具讽刺性的现象:本应成为稳固秦统治的有力支柱的同化政策反而变成帝国崩溃的催命符。

三、秦与关东六国之间的民族对立和未完成的民族融合

虽然战国七雄都将自己归属于“中国”的范畴,尊黄帝为始祖,但在其内部依然存在明显的民族矛盾。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战乱使得各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得以确立并发展成熟,几百年的流血冲突也将国与国之间的对立与仇恨根深蒂固于民众的心中。秦的统一更像是征服,是帝国的开疆拓土。被占领地区的人民从未将秦军看成是王师,反而将其看成是侵占自己家园的侵略者。这种做法就为秦国的统一埋下了隐患,六国民众与秦军之间从未同心同德,双方矛盾也是一直存在,只因秦国强大的武力,六国民众敢怒不敢言。“防民之日,甚于防川,川奎必溃,伤人必多”,和平时期,在秦人强大的武力的威慑下,地区局势因而也能保持稳定。但只要有一丝火星出现,六国民众积化已久的矛盾将燃起冲天大火,以火山喷发之势将秦王朝覆灭。

秦始皇起初并未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直到荆柯刺秦和高渐离事件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缓和、甚至消除这种对立,秦始皇采取了诸如“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等措施来弱化六国地区的反秦情绪,但这些对策治标不治本,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压制矛盾,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秦始皇驾崩后,继任的统治者秦二世胡亥更无法解决,反而导致被强力压制的仇恨快速反弹,代表东方六国文化的旧贵族们纷纷起兵逐鹿中原,天下分崩离析,正应了那句谶言“始皇帝死而地分”。

四、小结

总之,由于秦没有在征服之后处理好官员的职责、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方面的问题,导致二世而亡。而随后的汉朝吸取了秦的经验教训,解决了这些困扰秦朝的问题,使汉王朝延绵数百年而不衰,民族能融合为一体,文化能包容万象而长存,不再有楚人、秦人、齐人等地域之分,而统一称为汉人,真正融合为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民族——华夏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