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今天偶然看到一輛等紅燈的小車,開車的是一個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副駕上坐的年輕女人抱著一個大概兩三歲的幼兒。我趕緊走過去,提醒他們小孩子不能坐在前排,這樣很危險,萬一出事,彈開的安全氣囊對小孩的傷害很大!

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車裡幾個人一臉無所謂地看著我,甚至還有些不快,面無表情地對我擠出來三個字:曉得了。但他們沒有采取任何動作,等綠燈一亮就開車走了。事後想想,估計是嫌我多管閒事,或者是責怪我烏鴉嘴讓他們“出事”,所以對我有些不滿。

回家後,心裡很不是滋味,對這一家人、特別是那個年輕司機淡薄的安全意識甚至法律常識感到難以理解,也為他們感到擔憂。曾經我的一個鄰居,一家人開車旅遊,老公開車,妻子帶著一個兩歲多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爺爺奶奶坐後排。一開始,還算有點安全意識的司機希望父母抱著小孩坐後排,但由於老人有些重男輕女,不太喜歡小孫女,所以就推脫。於是,小女孩就“順其自然”地被媽媽抱著坐在了前排。

不幸的是,車子行駛中發生追尾事故,雖然車損不算太大,安全氣囊彈出擊中小女孩,頸椎嚴重受傷。後來,雖經全力醫治,還是造成了終身癱瘓……

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思前想後,覺得很有必要來說說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是司機朋友非常熟悉的被動安全配備。其英文正式名稱為SRS(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輔助約束系統,而依其結構亦常直接稱呼為Airbag。

安全氣囊是高強度的布囊,平時摺疊扁平地收納在車室裝潢之中。當車輛發生撞擊意外時,撞擊感測器偵測到意外發生後,便會啟動氣囊,氣囊迅速充氣,作為乘員與車輛之間的緩衝體,避免因為撞擊到車體或破損的玻璃等物品而受傷。而在達成緩衝效果之後,安全氣囊的機構亦會迅速排氣,以避免阻擋駕駛人的視線及救援工作的進行。
氣囊是安全帶的輔助被動安全裝置,在碰撞時快速充氣作為緩衝,以免人員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駕駛座的氣囊一般在方向盤中間,而副駕駛座位於前方中控臺上。依空間與設計不同,形狀亦有所不同。

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必須注意的是,安全氣囊本身僅有緩衝的輔助效果,乘員最主要的安全防護,主要靠安全帶將身體固定在座椅上,避免乘員飛出車外,並讓各種被動安全設計生效而提供防護,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傷害。這也是安全氣囊全名為“輔助約束系統”的原因。
氣囊的設計,完全是作為安全帶的輔助之用,僅能在安全帶發生作用的情形下,預防更嚴重傷害的發生。單純的安全氣囊,並不具有保護的作用!

為追求氣囊充氣的效率,現在氣囊均配置有炸藥包,以引爆的方式,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氣體。由於引爆產生的能量極大,因此氣囊炸開時會產生極大的衝擊力量,對於乘員可能會造成傷害。而以成人為設計標準的氣囊,對於未成年的乘客更有致命的可能,因此交通法明確要求未滿12週數的兒童不得乘坐在汽車副駕駛位置,不管是單獨乘坐,抑或是家長抱著。同時,兒童乘車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因此,乘員在上車後正確繫好安全帶,兒童不能在前排就座,既是交通安全法的強制性要求,也是在意外事故發生時最大限度保護乘員的需要。

再次鄭重提醒所有的網友,主動安全配備與被動安全配備,在汽車行駛上都屬於「輔助」裝置,都是在車輛超越操控極限的情形之下的輔助提供安全保護。裝配這些輔助裝置,並不能確保行車的絕對安全,僅能降低車禍意外發生的機率及傷害的程度。真正安全行車的關鍵,仍在於適當的保養,確保車輛機構的正常運作以及安全的駕駛行為。

汽車意外撞擊時,安全氣囊可保護乘員,但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大傷害

感謝閱讀。

本文由輪胎不怕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