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虧錢,

是對投資者最好的教育”

這句話出自李迅雷。

如果你熟悉財經新聞的話,應該會對這個名字有印象。他現在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算是證券研究行業的知名人物了。

在去年的杭州灣論壇上,說到投資者保護和教育的問題時,李迅雷說出了剛才的那句話,“對投資者最好的教育就是讓投資者虧錢”。

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大家也是這麼想的嗎?

(內心獨白:

我當然是不想啊,

看這股市跌的,教訓太貴叻……)

今天,小巴就想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花錢一定能買到教訓?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花錢買教訓”這句話。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錢損失得太多,會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會反思。

之後,我們就會採取一些行動,儘量避免遭遇同樣的情況,比如在投資上謹慎一些。畢竟,刻骨才能銘心。

但話又說回來了,花錢就一定能買來教訓嗎?

那可未必。

就比如說,你去樓下的超市買東西,不巧碰到有人打劫超市,順便也劫走了你幾千塊錢。這種情況是你沒法預料到的,但你會從此以後就再也不去那家超市,就當是花錢買教訓嗎?很少有人會這麼做。

但對超市來說又不一樣,經歷了搶劫事件之後,超市的經營主體可能會意識到,安保方面做得不到位,因而會加強防備措施。這對超市來說,的確是可以花錢買教訓。

小巴打的比方可能不太恰當,實際上想說的是,市場本身對投資者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與美股等海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發展時間才短短29年,市場環境還不夠成熟。投資環境與政策的不完善,會對咱們的投資產生很大幹擾。

普通散戶投資者和大資金持有者的信息不對稱,人家持倉的成本也低,可以輕鬆套現,你卻只能割肉。

不成熟的市場,還存在著大量不成熟的投資者。

他們可能是“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是抱著賭博的心態來進行投資的,妄想通過炒股的方式來獲取高收益。股市大漲的時候,高高興興地砸錢進去,結果被套牢了,虧損慘重。這回輸得慘,可不能白虧了,要翻本,就得繼續炒股。

捕風捉影,情緒化,高吸低拋……

這樣的賭徒多了,加重了市場的投機性。就算再謹慎,投資過程中出現“黑天鵝”,結果不如意也是很常見。

如果在這樣的不成熟的市場中,虧錢未必就是最好的投資教育。


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對於那些不成熟的投資者,比如以投機賺差價、賺快錢為目的,那就更別談吸取到教訓了。

即便是成為了被割的韭菜,也還是執著於炒股,主要就是因為虧錢後並沒有反思,而是陷入了“賭徒心態”。

“有賭未為輸,虧了那就得賺回來。”

得到的總嫌少,失去的總嫌多。

有一個賭徒大家可能更加熟悉,就是之前的電影,《動物世界》裡的李軍。

他在澳門賭場輸光了錢,就開始借高利貸,甚至不惜騙自己最好的朋友鄭開司,把鄭開司家裡唯一的房子用來幫他擔保還債。負債累累,接著賭,接著輸。最後一次面臨金錢和道義的選擇之時,雖然心有愧疚,但李軍為了錢,再次出賣了鄭開司。真的是死性不改!

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電影《動物世界》截圖)

所以,在不成熟的市場中,對於那些不成熟的投資者來說,虧錢還真不一定得到教育。

魔鬼就在實踐的細節當中,出人意料。

最怕的是,怎麼虧錢還是小白。

這樣看來,虧錢買不買得到教訓是兩方面的因素:

一個是市場,另一個我們自己。

當然,市場的問題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話事的。像規則制度的制定、監管的完善、執行遵守等等,都不是短期的事,需要摸索磨合。

一個國家要把金融做好,是很難的事,也需要參與到其中的人,或者說全社會的共識。

所以,我們就只能先做好自己的部分。

首先,就是要養成反思的習慣,而不是由著自己的情緒沉溺在“沉沒成本”裡。

如果接連遭遇重大的損失,你都不去了解自己投資產品是否出了問題,沒有反思自己的投資目標、風格、策略,也不採取辦法降低風險等,那你有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投資大師也會有虧損,但他們也在反覆總結經驗。如果你不反思總結,那你的投資經驗還是處於非常表層的狀態。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汲取投資的知識和經驗。比如說,你可以從相關的經典書籍入門,或是向專業的投資人士請教,少走彎路。

實戰經驗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在投資方面遇到了問題,我們可以尋求幫助,儘量避免巨大的虧損。或者說,我們可以從更有投資經驗的人身上,學到自己缺乏的知識和技巧。

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小狗錢錢》是很經典的一本理財入門書籍,通俗易懂,爸爸媽媽們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咱們說說其中的一個情節。

書中的主人公吉婭,一次和她的朋友,因為幫助陶穆太太守住了地下室的財富,而獲得了一筆贈款。陶穆太太引導她們可以用來投資,吉婭和朋友各出資5000馬克投資了基金。她們的錢也隨著基金的上漲變多了起來。

但過了一段時間,原本賬戶面值的2萬馬克跌到了14128馬克,損失超過了25%。吉婭非常難過,陶穆太太和朋友們支持低位買進,提議大家再湊齊2萬馬克進行加倉。

吉婭為此犯難,她存的錢不夠,又不想動用夢想儲蓄罐的資金,就向爺爺奶奶借錢。爺爺奶奶覺得這種投資太危險了,不支持吉婭。

吉婭就去問金先生該怎麼辦(金先生也是個有錢人,投資上更專業,平常也會提供一些理財諮詢的服務)。金先生告訴她,現在用2萬馬克再次買進基金不太好,建議1萬馬克就夠了。

吉婭不理解,金先生很耐心地給她進行分析,解釋為什麼不能把全部的錢都投資在股票或者基金上面。

最後,吉婭意識到分散風險的重要性。於是,她決定向夥伴們提議集資1萬馬克再次買進基金,自己剩下840馬克投資銀行的日拆。這樣一來,自己隨時可動用銀行的錢,還能享受穩定的收益。

所以,陶穆太太的引導,讓吉婭認識並接觸到了基金這個投資品種;

另外,她還懂得了長期投資能帶來的複利效果,以及低位買進的操作;

而在向金先生尋求幫助時,她又明白了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吉婭對於投資的知識和經驗,就是在實際操作以及主動向專業投資者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積累下來的。

為什麼虧錢的總是我?

放回現實當中,面對市場的不成熟,自己也是新手或者投資能力不強的話,那麼用定投的方式來投資基金組合,是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

因為經驗不足,你既不知道哪些市場才是最值得投資的,也無法預測市場的漲跌,與其為博取高收益而一虧再虧,不如用定投基金組合的方式來獲取市場的平均收益。

基金組合的優勢是,各成分基金之間是不相關或者負相關的,按照一定比例配置。

比如我們的譜藍投資組合,配置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思路,既有國內的基金,又有國外的基金;既有指數型基金,又有債券、貨幣基金。(關於譜藍以及譜藍組合更多的資料,可以在理財巴士公號的對話框輸入“app”這3個英文字母查看)

所以說,虧錢了不要緊,但就怕你怎麼虧錢都還只是一個投資小白。但不管是賺是賠,都要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這樣才能不斷成長,變得越來越專業。如果糊里糊塗的投資,長期來看,賠錢的機率一定是大於賺錢的。

最後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有什麼關於投資的經驗教訓?

知識總是越分享越多

你也能借此機會再次靜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