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高開低走,熱播劇“注水” 白瞎了誰?

頻頻高開低走,熱播劇“注水” 白瞎了誰?

近期熱播的《新世界》《如果歲月可回頭》《安家》等新劇高開低走,儘管擁有孫紅雷、靳東、孫儷等一批成熟演員,題材也不乏閃光點;奈何拖沓的節奏、浮誇的表演,令不少觀眾搖頭嘆息,甚至發出“砍掉一半集數可能會好看些”的感嘆。面對好戲“注水”,差評、棄劇和“倍速播放”成了觀眾常見的選擇。

國產電視劇“注水”的問題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有編劇曾不無戲謔地透露,一些電視劇“寫劇本時二三十集,拍攝時四五十集,播出時六七十集”,可見“水分”之大。一旦電視劇被“注水”,就會造成劇作敘事拖沓、情節冗長、藝術水準降低,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長此以往,國產劇整體“虛胖”,就會影響電視劇的整體質量,觀眾紛紛打差評甚至棄劇,則會影響電視劇行業的長遠發展。

頻頻高開低走,熱播劇“注水” 白瞎了誰?

切莫以為“注水”是“爛題材”或者“爛劇”的專利,如今,一些好題材電視劇,或者說,在開播前期被觀眾評價為好劇的電視劇,也有“注水”行為。比如,脫胎於10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的行業劇《安家》,被硬生生拉長到53集,拓展出多條支線劇情,女主角慘遭原生家庭傷害、男主角慘遭妻子背叛、合租男女日久生情……不少觀眾認為,《安家》哪裡是職場劇,分明是情感劇。越到最後,情節越是拖沓,讓人有不想追下去的念頭,其在開播之前被寄予厚望,開播之初被給予好評,可是後來,它的豆瓣評分一直在下降,似乎可以這麼說,《安家》恐怕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像這樣因“注水”而高開低走的電視劇,在這些年來比較常見。“爛劇”會被觀眾很快棄劇,這當然是這類劇作的悲哀——只能孤芳自賞,冷了觀眾的心,浪費了投資者的錢;而被“注水”的所謂“好劇”,則會“享受”到“倍速追劇”“微博追劇”等“待遇”,這同樣值得創作者們深刻反思——你怎麼對待觀眾,觀眾就會怎麼對待你;你不潛心創作、細心打磨,觀眾也不會慢慢品味、細細咀嚼。

頻頻高開低走,熱播劇“注水” 白瞎了誰?

說到“倍速追劇”,不得不提及的是,去年召開的一次網絡視聽論壇發佈了一則調查分析,數據顯示,超七成年輕人在視頻平臺追劇時會開啟“倍速”功能、“只看他/她”功能。在調查中,有人表示“不開倍速都不適應”,有人還覺得一倍兩倍速度不過癮,希望開通三倍四倍播放功能,有的甚至認為“看完預告等於追完一集”。有人或許要說,“倍速追劇”也是一種觀劇方式,可是,“倍速追劇”只稱得上是淺娛樂,是在消費快餐文化,“一幀都不想錯過”地觀劇才是深欣賞,符合觀眾在精神層面的追求,這樣的劇作才是真正的優質好劇。有人願將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快餐嗎?

繼“倍速追劇”後,“微博追劇”又成不少年輕人的新寵。在相關的調查中,57%的觀眾會通過微博搜“劇透”,甚至會直接搜結局;43.3%的觀眾透露曾用微博“刷完”一部劇;35%的觀眾甚至只會看微博的預告混剪。一句話,不少年輕觀眾只要打開微博熱搜,便可輕易掌握一部劇的劇情走向,“微博追劇”可以“省時間”,也是被“劇情拖沓”所逼。這恐怕是打向“注水”劇的又一耳光。

當“倍速追劇”“微博追劇”成當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觀劇方式,電視劇的確該摒棄“注水”行為了。內容與質量是檢驗電視劇該長還是該短的唯一標準,觀眾口碑是檢驗電視劇成功與否的不二法則。尤其是那些好題材的電視劇,更該用高品質創作擠幹“水分”,免得“白瞎了”一個好題材。當然,僅有倡導不管用。電視劇“注水”是為拼湊集數,而集數是電視劇買賣交換的基本單位。所以,應變革以集數購買電視劇的購銷模式,綜合劇作品質、預估收視率、社會影響力等多種因素定價,更為科學合理。(何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