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磊 “神童” 官员归来

李书磊 “神童” 官员归来

文|张笑晨

编辑|孙凌宇

北京日报社旗下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1月3日爆出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李书磊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

离开北京整两年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回来了,这次履新在很多人看来是他政治生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书磊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官员。他没有在基层不断刷经验的经历,没有辗转各地任地方大员,简历上轨迹明晰,透着浓郁的书生气。

1964年李书磊出生在黄河边上的刘庵村,上小学后,他连跳两级,读大学之前,更是把家里所有能找到的书都看了一遍。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14岁,顺利考上北大。收到通知书的那天,他把羊鞭丢进了黄河,终于不用放羊了。想着以后只要能看书就可以了,于是选择了图书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进了北大之后,同学大多比李书磊大一轮,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中国的一部社会史,他见识到了过去十几年里想都没敢想的事情,他说自己“在不断的惊愕中进步”。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中文系继续深造,专业是现代文学。

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已经小有名气,在多家报纸开专栏,写文化评论,当时被封为“第五代批评家”。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两年后回到北大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梳理李书磊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可以发现其思想轨迹的变更。80年代,李书磊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文学和文化上,以当代文学为主。1991年,李书磊风格一变,转向了古典文学,对小说和诗词进行了一番讨论。

1995年,受到当时“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影响,李书磊在《文艺争鸣》上发表了《“人文精神”的真实含义》。此后其研究对象也上升到文化层面,议题也不断宏大,先后发表了《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理解》、《文化的无用之用》等文章。

2000年,李书磊在进入中央党校10年后,开始担任校委委员,并在2004至2006年挂职西安市委副书记。在此期间,他开始有一批政论性文章面世,比如《我们面临的外来文化挑战》、《文化战及其限度》、《强化文化意识建设文化强国》等。

2008年,李书磊成为中央党校副校长,年仅44岁。2014年他离开北京,前往福建,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任后接连出席了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永定土楼·青春诗会”、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并倡导福建本土文化的保护。

李书磊是中国政坛几年来学者型官员的最新代表,出版二十余本专著,在豆瓣上评分都不低,他正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学而优则仕”。

做官是一种大俗,读书是一种大雅。从俗的、做官的立场上来看,这大雅对大俗是一种拯救;而从雅的、读书的立场上来看,这大俗对大雅又是一种成就。

在回京后,这位“神童官员”是否还会坚持“读书”,我们需要等待答案。

李书磊 “神童” 官员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