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

在大學裡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你今天吃什麼?”而當大學生涯走向尾聲,最留戀的也依舊是大學裡的特色美食。味道,深藏在記憶的最深處,難以察覺,卻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縈繞於腦海裡,那難以忘卻的味道背後,是永遠值得懷念的青春時光。紀錄片《嗨,大學》將鏡頭聚焦於高校美食,在呈現不同美食誘人風味的同時,全方位展現了高校學生的生活狀態。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

《嗨,大學》是由嗶哩嗶哩出品,五星傳奇聯合出品的全網首檔校園人文美食紀錄片。該片通過對不同高校特色美食的呈現,講述了美食背後高校學子的生活百態。大學生活充滿了快樂與溫情但也同樣有著挑戰與壓力,而每當身心疲憊的時候,總有美食能夠慰藉他們,美食的不同滋味,映照著學生們的人生百味。《嗨,大學》關注的不只是美食,更是當代大學生們的熱愛、夢想、執著、友情與愛情。

打卡各地高校美食

感受不同高校文化氛圍

不同高校由於學科建設、學生來源、歷史文化等種種原因,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圍,而在這些獨特的文化氛圍下誕生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高校美食。《嗨,大學》就將鏡頭聚焦在了北京眾多高校中,力求將無數高校學子魂牽夢繞的校園美食呈現在觀眾眼前。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中央民族大學以“飯好”聞名海淀,56個民族都有學生在這裡共同學習、生活,而同一民族相似的飲食習慣則成為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們溝通情感的紐帶。在中央民族大學以院系分宿舍的原則下同一宿舍的同學多為同一民族,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慣。

中央民族大學蒙古語語言文學系的寶心和他的舍友都來自蒙古族,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夠吃上一口正宗的家鄉菜是對外出求學的遊子最大的慰藉。位於中央民族大學南門的塔林小館用其正宗的蒙餐吸引了一屆又一屆的蒙古族同學,也成為了寶心他們宿舍聚餐的根據地。塔林小館裡的招牌菜都是老闆七哥從小吃到大的正宗蒙菜,拔絲奶豆腐、手扒肉、鐵板血腸是每次寶心宿舍聚會的必點菜。餐後,大家圍坐桌前唱起了蒙古語民歌,歌聲盪漾的背後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北京語言大學每年五月會舉辦世界文化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子都會支起小帳篷,盡情地展示自己國家、民族的特色美食,儼然一場迷你世博會。不同於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號“小聯合國”肩負著外國留學生漢語教育的重任,為了照顧全世界範圍內吃貨們的口味,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生宿舍大多設置了廚房滿足不同國家學生飲食需求。

來自三千公里外的留學生羅佳琪每個月的月底都要和朋友們在宿舍廚房一展廚藝,製作自己國家的特色美食。從巴基斯坦的Biryani(一種食物)到吉爾吉斯斯坦的Orom(一種食物),不同地區的特色美食展示著不同地區的文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次次美食的交流中被不斷拉近。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從中國傳媒大學的廣院肉餅到北京科技大學的“鋼鐵搖籃”;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小火鍋到北京大學的雞腿飯;從人民大學的冬陰功湯到柳葉刀燒烤店的“金榜題名”。校園美食憑藉自己獨特的魅力為校園文化的建設貢獻了不可忽視的一份力量,成為眾多學子大學記憶的重要部分。

探尋美食背後的人間溫情

友情與愛情譜寫出動人的青春協奏曲

在大學裡,學生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許多獨屬於青春的寶貴回憶,友情與愛情,如同烹飪時的調料,總能為生活平添幾分溫情與幸福。在《嗨,大學》第一集中的寶心來自蒙古族,在高中時基本沒有朋友,總是獨來獨往,很少主動與人交流,到了大學,寶心遇到了他的舍友,打開了心扉,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寶心在談及他的舍友時稱“我們舍友都特別好,特別溫暖,處處都想著別人,很樂意跟你交流,很樂意跟你做朋友。”友情的力量令寶心哪怕身處異鄉也依然覺得溫暖,對於寶心而言,和舍友的友情同校門口的蒙族餐廳一樣,都擁有著慰藉異鄉遊子的力量。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在大學裡談一場或轟轟烈烈或細水長流的戀愛或許是很多新生對於大學生活的規劃之一。外交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的靜璇從本科一年級開始與男友異地戀,男友李華強就讀於上海電力大學,兩人相距1000多公里,每天只能依靠互聯網進行交流。

實習期提前結束的靜璇準備前往上海給男友一個驚喜,出發前靜璇在北京的副食店裡買了一罐正宗的老北京麻醬作為禮物送給男友。到達上海後靜璇和男友兩人用帶來的麻醬吃了一頓熱騰騰的火鍋,熱氣瀰漫間,持續升溫的是二人堅守多年的感情。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靜璇離開時李華強趴在欄杆上長時間地凝望著靜璇離開的方向,彼時,一個眼神勝過了千言萬語。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嗨,大學》作為一部校園人文美食紀錄片,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到了學生身上,並用精闢的解說文案、暗含深意的鏡頭拉近了觀眾與紀錄片的距離,彈幕中很多觀眾表示“看到了從前的自己”“代入感太強,已經開始哭了。”片中在著力展現高校特色美食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當代大學生的情感生活,從而引發了觀眾對於影片內容的共鳴,提升了觀眾的觀看體驗感。

講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呈現新時代青年的熱愛與堅持

大學是新生活的開端,也是當代青年展現自我的平臺。《嗨,大學》就將當代青年學子對夢想的堅持和對自我的挑戰展現地淋漓盡致。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沐上,放棄了電臺主播的工作,轉行成為一名美食up主,曾經的早功訓練仍舊是他闖蕩新世界的重要助力,在回憶起練早功的那段時光時,沐上的臉上充滿了笑容。在中國傳媒大學,每個清晨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同學都要進行普通話練習和發聲訓練,這一練習有助於擴展音域、美化音質俗稱“早功”。發聲需要依靠胸腹肌肉調節氣息震動,練聲前空腹已成為傳統,想要走上舞臺中央,每個懷揣夢想的學生都需要經歷“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練歷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日復一日的練習是他們對熱愛與堅持的詮釋。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北京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的趙冰倩擁有比他人都長的考試周,從一開始的月考到現在的週考,對於醫學生來說沒有考試周,只有考試學期。面對比其他學科更重的學習、考試壓力,趙冰倩表示:“累肯定是很累的,但是也得學,因為你是學醫的。”不僅僅是趙冰倩,節目組隨機採訪了許多其他醫學專業學生,他們都紛紛表示雖然學醫很累,但是並不後悔,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路。“特別以這個職業為驕傲,你會覺得治病救人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他們在大學的堅持與付出會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基石,也正是有了這些高校學生的努力鑽研,社會各行各業才會擁有著源源不斷的發展力量。
以美食憶青春,《嗨,大學》探尋有關校園的味道與記憶紀錄片《嗨,大學》在為觀眾講述不同高校特色美食的同時,還向觀眾展現了各個高校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圍,呈現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與蛻變。《嗨,大學》的主角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個個敢於熱愛,堅守初心,為自己未來努力奮鬥的大學生,美食是他們前進道路上的補給站,相信在飽餐一頓後,他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收穫著新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