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不仅是精诚所至,更是“后浪”的绝地反击

最近,B站一组名为《后浪》的短片刷爆全网 ,目前在b站播放量已超过1300万,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青春的逆行,跳伞、翼装飞行等熠熠生辉的尝试,固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但那只是少数人的后浪。

#天门山翼装飞行员已找到#事件中,比如翼装飞行这项极限运动所需耗费的金钱,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解决温饱问题,践行用知识改变命运,打破命运的天花板,才有机会成为后浪。

香菱学诗,就代表了《红楼梦》中的后浪一族,绝地反击迎向未来。

香菱以5岁的千金小姐之身被拐卖,遇上薛蟠打死冯渊抢走她,并娶她为侧室。

薛蟠这个使气弄性的花花公子,对香菱动辄打骂。眼看着,她就要从珍珠过渡到死鱼眼睛的年龄了。

  • 脂砚斋评: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之芳华,经曹公精湛的笔力描述,呈现出学诗的精彩情状,展现了她惊人的悟性和心志。

如宝玉所言:“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香菱学诗速成,自然源于黛玉因材施教、水平高超,但更因为她敏而好学,精血诚聚。

难怪宝钗借机说宝玉,一句话道破真相:“你能够象他(香菱)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 的。”

身世飘零雨打萍,香菱无力主宰个人命运,但却以苦志学诗,为自己打开通向诗词的大门。

此后,她更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大观园女儿们的诗歌群,堪列副册第一人。

而那一首被大众点赞的诗,便是香菱对命运的抗争,对爹娘的呼喊,对思念的宣泄。

香菱学诗,如寒门学子逆袭,有如下四点值得借鉴:

一、巧拜名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香菱一进大观园便求着宝钗教诗被婉拒,因宝钗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

香菱转求于黛玉,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不仅是精诚所至,更是“后浪”的绝地反击

林黛玉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又是书香鑽缨之族,其父林如海乃当朝探花,饱读诗书且礼贤下士,最是书香门第。

母亲贾敏与雅俗共赏的贾母一脉相承,气度不凡。

黛玉自幼得贾雨村启蒙教育4年,贾雨村是根正苗红的进士才学出众,未出头时已为甄士隐看中资助,仕途受挫受林如海看重聘请。

后推荐至贾政,贾政爱才优待,轻轻为他谋了一个应天知府,连省亲别院大观园的匾额都等他来题。

名师出高徒,林黛玉的才华有正面描写: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侧面描写:大观园举办诗社,她曾一举夺魁。

腹有诗书气自华,黛玉当得起名师称号。拜师找高手,似我不如无。

眼光独到,无需程门立雪,冰雪聪明的香菱投入了名师门下。

二、敏而好学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热情大度、诲人不倦的林黛玉,她的循循善诱让香菱如沐春风。

香菱敏而好学,善于举一反三。师生相得益彰,共谱出一首诗词启蒙的动人篇章。

黛玉有针对性地先指出初学者易受格律拘束,接着为香菱破疑解惑,明确了作诗的要领:

平仄虚实相对,但立意第一,有了奇句可不管格律,不以词害意。

“诗必盛唐”,在教材上,黛玉首推王维、杜甫、李白三大诗人的作品,目的在于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

黛玉开书目,要香菱读一百首王摩诘的五言律,香菱求知似渴,过了几天就来要杜诗。

香菱不但读诗,还细细揣摩个中意味,大抵情状如此: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 读完了王维和杜甫的诗,评论一番,求了一篇命题作业。

香菱喜得回来又苦思一回,做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五更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被批做得不好,她呆了一天,又做了一 首送去。黛玉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 。”

在黛玉的指点下,香菱边学边讲,在讲中学,在学中讲。她逐步知所取舍,领悟诗中三昧。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命题为“月”,又指定了韵部但不限字,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去作,她一句也不说。

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很适合“苦志学诗”的香菱。

香菱敏而好学,时时请问,不断揣摩,渐入佳境。

三、悟出三味

以香菱的身份来说,她不需要作诗。出嫁从夫,呆霸王薛蟠既不懂附庸风雅,也不会怜香惜玉。

薛家富贵,她只要守本分行分内事即可,薛家不要求她会吟诗作对。

然而,香菱读过书识字,能看些旧诗。大观园的女儿们高雅脱俗,香菱倾心不已。

学会吟诗作对,是她的初心。若不会,她永远是这个高级诗词文化圈的边缘人物,无归属感。

她有良好的资质,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决非“俗人”;

听黛玉讲诗,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是黛玉口中极聪明伶俐的一个人。

等读过王维的诗,讨论起来,她深谙其中味。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 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讨论如此精辟,宝玉忍不住夸赞:“‘会心处不在远’,你已得了三昧。”

在薛家,她是融不进去的外人,半为主子半为奴;在大观园,她始终是客人。

这个命运坎坷、漂泊无依的姑娘,在诗词里找到了归宿。

四、金石为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香菱学诗,如海绵吸水般全盘吸收。听了点拨,她能在练习中不断复盘,形成强大的学习力。

最重要的是,她在黛玉的指导下,废寝忘食勤作诗,疯魔似仙。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不仅是精诚所至,更是“后浪”的绝地反击

  • 前两首诗做出来费了洪荒之力,然而品质不高。香菱对第三首诗的创作,已达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境地,
  • 她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做出来一首新的。黛玉再评:过于穿凿,还需另做。
  • 香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 无论别人如何打趣嘲笑,她满心中正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躺下,两眼睁睁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着了。

如此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香菱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翻译过来是: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

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众人点评: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不仅是精诚所至,更是“后浪”的绝地反击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香菱的确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终于得偿所愿。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她思念亲人、感怀身世的抒情家园。


【结 语】

香菱本来不懂诗,因见大观园里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开始“苦志学诗”。她不耻不知。承认自己不懂诗也不会作诗,轻松上阵。她不耻多问。香菱写成一首诗后,及时向黛玉和宝钗请教,听取她们的指点帮助。

她不耻专注。探春见她入了神,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不觉大笑起来。宝钗戏称她诗魔,她也不以为意。

不耻相师。香菱学诗多次询问嘴尖的林黛玉,一连写了两首诗都被批,她毫不气馁。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好诗。

之后香菱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十分啰嗦宝钗,又向来客史湘云请教,两人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作诗。宝钗笑评:“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香菱学诗,既在于她精诚所至,不到黄河心不死,更在于她改变现状的“后浪”精神。

无论宝钗如何强调作诗不是分内事,不比针线女红,香菱只是不听,催她睡觉她也不闻。

说到底,比起空洞的金屋藏娇生活,香菱更倾心于丰盈的灵魂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但是,诗词能教会我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康震老师

香菱在古诗里陶冶出的情操,在现实中温暖着自己和生活,完成了自我蜕变和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是香菱,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内心憧憬着诗和远方。

矢志不移地追求初心,披荆斩棘实现目标,绝地反击直到如愿以偿,才是真正的后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