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你的,其實還是“同類中的美”

有一種美麗是“同類人中的美麗”,那是記憶中的美感,是久遠的美感。

我比較喜歡觀察人,不是刻意的觀察,而是隨意的。但在隨意間卻也能捕捉到很多內涵。

今天偶見一人姿態舉止舉手投足間有著一種久遠同類的美感。

同類的美,那是同一類人、同一屬性的人,同一地區的人,同一時期的人綜合的審美觀。這種美是更有吸引力更有能量的美。每個人都有最喜歡的一種類型的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審美觀。我們就稱之為“同類之美”。


最吸引你的,其實還是“同類中的美”

配圖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但是所見之人也並不是同一地區,也可能不是同一年代,所以說也不是絕對的。生在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人也可能有長得有同類美感之人。

人們出生的時代不同,年代不同,美感也不同,最本初的審美觀也不同。

可以誇張地說,生於不同年代的人,大多已經不是“相同的物種”。不論外形外貌還是內在的心靈世界都不同。都有著很大差別。

假如70後和80後觀察一下90後和00後,雖然她們長得也很美,但是那個身體形態和氣質,不是吸引你的類型。甚至你和其交往、和其接吻都不一定有感覺。(當然了,這個說的是基於能量,而非基於激素荷爾蒙。)

最吸引你的,其實還是“同類中的美”

配圖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假如你閱盡天下人,你會發現,你的原始審美依然是同類之美,同屬之美,同族之美。這種美並不一定在你的出生地,並不一定在你的家鄉。也並不一定和你同一年出生年代。這個說不清,說起來有點玄。

其實簡單點說,同一個國家,同一個人種,同一個民族,最好區分美感。同樣在中國,不同地區的人長相也不一樣。同一地區的長相比較接近。但是,此文我要說的是更細緻的分類——根據同一種審美觀來分類。

最吸引你的,其實還是“同類中的美”


所以,出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人當中,也有“同類之美”的人。中國人中也可能有外國氣質的人,外國人中可能也有中國氣質的人。90後當中可能也有80後氣質的人,80後中可能也有90後氣質的人。

理論上來說,一個人外在的形態美感(體型,體態,聲音語調,舉止動作,氣質和品味等),都取決於內在的“能量形態”和“靈性形態”,以及“意識形態”(注:是真正意義的意識形態,而不是所謂的思想政治)。

所以說,天下皆兄弟姐妹,你的“同族人”可能散落在不同地方。你不知道“同類”可能在何處。

文/散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