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這裡所說的自戀和心理學上自戀者人格障礙有所不同。

自戀者人格障礙的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就像斯圖爾特·尤多夫斯基(Stuart C. Yudofsky)所解釋的那樣:真正的自戀者“人格存在嚴重缺陷”。

但我這裡寫的是小小的“自戀”,其實是一種“自愛”,是一種健康的對自己的認同和尊重。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1

比如剛在朋友圈裡看到的做手工蛋糕的娟子發的朋友圈:

“降溫了,據說保暖的方式只有兩種:愛人的擁抱、和我的純手工蛋糕。”

這種對自己純手工蛋糕的自戀,你只會感覺到她的自信和溫馨。

還有的姑娘發自己的自拍,看著就很養眼啊!

新的一天,就在這美好中開始,比看著一些戾氣的或抱怨的文字爽心多了。

我很愛看朋友圈裡那些自戀性的小文字、小圖片,發它們的主人一定是一個單純善良之人,熱愛生活,熱愛人生。

這樣自戀的人,越多越好啊!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2

據說民國才女林徽因在香山休養的時候,每次在寫詩之前,都要沐浴更衣;焚上一炷香;穿上白色的綢袍,面對著一池荷花,這讓她非常的有靈感。

她的詩歌有很多也是充滿著自戀情節的,比如有學者分析她的詩句:

“孤僻林裡閒開著鮮妍花”。

自戀的人是愛美的,即使這些小資情調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卻給人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知道林徽因是有肺病的,擁有慢性病的人生實際上是非常痛苦的。

但她用對美的追求,對自己美的欣賞化解了生活中的苦難。

這何嘗不是生活中的一種藝術與智慧呢?

所以我總是喜歡自戀的人,他們的浪漫中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一種柔韌的看不見的力量。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3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覺得第一課是“安全的教育”,第二課就應該是“自愛”的教育。

愛自己的相貌、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師和同學。

但許多中小學生缺少這一課,他們看似打打鬧鬧的很開心,其實是像一部機器一樣活著的。

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崩潰甚至走上極端的道路。

他們把自殺看作像“睡了一覺”的事情,不知道那些意味著什麼。

還有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隨著現在熱播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那些看似欺負別人的少年,其實是缺乏自愛自戀的。

他們缺乏一顆柔軟的心!

小孩子從小就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很脆弱的,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要珍愛自己的生命,也要不傷害他人的生命。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4

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講女神是怎樣煉成的。

其中他講到商業魅力時講到有一個同女神身上學到的關鍵詞:自戀。

自戀天生有一點高傲在裡邊。

他就舉例小米手機,“它不是敞開來賣,是社群當中大家有F碼的人才能買得到,是能聽得懂我的話,跟我氣味相投的人,我們才在一起玩。”

女神就是得有一點神秘、一點冷豔。

自戀的人要重視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要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修養,這也是我喜歡的地方。

其實,我更喜歡有點自戀的人

5

也許,你乍一聽“自戀”,覺得它好像不是個褒義詞,好像是個貶義詞。

它意味著出風頭、驕傲、冷漠,極度的自私。

但你看完了這篇文章,便明白我說的是對自己那深層的“愛”。

在平庸的日常中找出美好的“自愛”,抵禦年華流逝而感慨的“自愛”,能讓人蹦出靈感的“自愛”,能稀釋痛苦的“自愛”。

即使這自愛在別人看起來有點“做作”,也不必擔心什麼。

心理學家採銅說過:

“在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之中,獨特會讓你更容易被發現、被牢記,更加地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獨特意味著你的形象、個性、知識、經驗中的一項或者幾項是別人無法複製、無法模仿的,意味著你為這個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