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過去

2019年在工作中有幸接觸到清華大學的積極心理學課程,然後慢慢知道了一位叫做阿德勒的心理學大家。

阿德勒出生於1870年,離我們並不遙遠。

重要的不是過去

他有很多淺顯易懂的現代心理學種子廣佈民間,例如他認為“發生什麼事不重要,我們怎麼看待這些事才重要”,這大概也是很多公關人士在處理所謂輿情方面所藉助一個理論指導工具。

阿德勒思想體系豐富,在不同領域都很有建樹。其中最主要的,大概是其對自我解放的闡述。

記得大約兩三年前,和一位從警的老哥聊天時,偶爾提到他們工作中看到的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士,很多都是小時候經受了各種不幸,然後導致了後來的種種不端行為,以至於最終走上犯罪道理。並依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進行了一番剖析。弗洛伊德的理論,大概說的,是信奉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在成長過程中,童年的這些經歷會變成潛意識,影響和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

放在以前,一向懶得窮根究底的我早就覺得這個分析很有道理了,但那之前恰好讀過一本關於阿德勒的書,依稀記得阿德勒說過,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這在我看來,弗洛伊德推導的這種因為小時候怎麼樣,會很大程度影響到長大了就只能怎麼樣了的說法,是一種認命式的消極。

消極最讓人討厭了。

重要的不是過去

作為來自一個社會底層的老百姓,我知道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有很多做的還不錯,他們鮮有出身名門顯貴的,如果一開始就是這種認命的思想,他們只怕很難有所突破。

這種情況下讓我在這方面接受弗洛伊德的思想,雖說我理解的可能有偏差,但是,這種忽視後天努力近乎認命的理論,這種讓人把奮鬥意志削減的研究結果,我覺得是需要解放的,而阿德勒的出現,讓人看到了光芒。

可是阿德勒之所以成為阿德勒,他的思想自然是不止這一個成果。

在人際關係上,他系統講解了人們的很多心理困擾主要是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與評價。這種無處不在的評價體系,造成了人的驕傲和自卑。阿德勒的這個關於人際關係的理論,他認為理想中的核心,其實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通俗的說,是我愛怎麼愛你,是我的事,是與你無關的事;而你愛不愛我,是你的事,我愛你,與你愛不愛我沒有關係。並由此延伸到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踐行這個自己的認識,人和人之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

重要的不是過去

阿德勒的核心理論還講到關於束縛的事情。他認為所謂束縛,主要來自於未來。他說很多人脫離了當下,當為了未來的某些目標捨棄當下好多美好的東西,是不值得的。他強調當下的意義。

我記起幾年前翻過慄憲庭先生寫的一本書,書名是《重要的不是藝術》,主旨是“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評價藝術的標準”。現在看來,慄老師對阿德勒應該也是不陌生的。慄憲庭先生被譽為當代中國的藝術教父,在當代藝術上的建樹有公認的學術地位。他如果也對阿德勒先生的著作內容有所感觸,我覺得可能算是當今的一位賢者對另一位先賢的致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