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11抗疫郵票的收藏價值,可能還不如這個,你還會收藏嗎?

集郵的大家都會知道,但凡突發重大災難性質的社會事件,中國郵政一定會以特字頭髮行紀念郵票。無論是非典、還是多場震度大的地震,特字郵票都少不了。

所以在疫情開始在全國範圍變得嚴峻的時候,我就猜到了抗疫相關郵票有很大機會發行,畢竟紀念價值很高,而且作為中國郵政最賺錢的“副業”,國家肯定也是支持郵政發行這樣的郵票來賺錢。

特11抗疫郵票的收藏價值,可能還不如這個,你還會收藏嗎?

什麼?發行郵票是賺錢?這個說法可能有些不可思議。畢竟很多人發覺,郵政手上買郵票的都是面值價格,反倒是郵幣商販賣的價格才是真正的溢價。比如現在抗疫郵票在某寶上的單套價格基本上在35元以上,60元以下,比起2.4元的面值,郵幣商販的售價基本上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只不過商販沒有空手,起碼還是花了點錢買了手套來套白狼。

但面值價格基本上很難買到,除非是發行當天有空排隊還能有量給你排到來買的,亦或者是在郵政網上商城搖號抽籤抽到你的,基本上不可能面值購買。所以當初大版搖號一堆人參與就是這樣,這可能比買雙色球中特等獎還要嗨,畢竟搖號又不要錢,搖上了倒手可就是白賺上千塊錢。

所以,這就是特11抗疫郵票的價值嗎?

顯然不是。

歷史上,尤其是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發行的郵票,很多都形成了今天的價值,很大程度來自郵票本身價值的被消費。郵票不就是拿來寄信的憑證嘛,在那個沒有手機和網絡的年代,寄信才是通訊的主流,自然發行的各種形形色色的郵票不僅不多,同時使用量較大,更重要的是那時還沒有郵幣商販的概念,這才導致新郵票反而少之又少,存世量不斷降低,價值只會水漲船高。

特11抗疫郵票的收藏價值,可能還不如這個,你還會收藏嗎?

反而現在的郵票,寄信沒幾個人,即使有也買打折票和郵資封,寄EMS寄包裹又不能用,發行出來的郵票基本上都直送到了郵幣商那邊去了,變成炒作工具。現在連現金都沒幾個人用,我到現在都沒有在市面上見到過有人拿2018年版的人民幣來消費,更不要說郵票的使用。

所以,即使抗疫郵票發行量不多,在沒有把這些郵票用掉的前提下,郵票的價值其實掌握在商人的炒作水平上,他們的拿貨成本其實更多在於渠道,但在此基礎上再想漲上去,你覺得這套郵票的漲幅能漲過通脹?說不定還不如老老實實買個理財產品。而集郵顯然不能過分只考慮價值,興趣才是第一位。

特11抗疫郵票的收藏價值,可能還不如這個,你還會收藏嗎?

而且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你看中的只是特11抗疫郵票的價值,那麼萬一倒手出去可能會變得很困難。我曾經在閒魚上掛出2013年的特8雅安地震紀念郵票的首日實寄封,20元都無人問津,你如果只是買個散票更是不可能賣出去。當然你說如果是賣大版又是另一回事,但這和小散沒有關係。郵票其實離我們生活已經變得很遙遠,連很多集郵愛好者更看重的是境外郵票的收藏而不是中國郵票。

或許你在網上賣紀念幣出去可能還更容易倒手,畢竟那是真真正正從銀行裡兌出來的錢,如果看重的是還是買賣價值,那麼抗疫郵票真的還不如普通紀念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