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箭扣長城東段近日開啟修繕工作。說起長城修繕,上世紀80年代曾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集資修長城活動。由北京日報社等單位發起的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在當時成為自新中國成立以後影響最大的一次社會集資活動。

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

1984年7月5日和6日,《北京晚報》和《北京日報》分別在1版刊登了一則消息——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加速修復長城重點地段,舉辦“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7月6日,《北京日報》1版

為什麼修長城需要社會贊助?這就需要了解當時北京地區的長城狀況了。

從清代中葉以來,長城逐漸失修,許多地方變為廢墟。新中國成立後,對長城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和修復。上世紀50年代,國家投資數百萬元,分期補修了八達嶺關城城樓和南北各四個城臺,開闢為旅遊勝地。上世紀80年代,國家又投資修復了八達嶺長城北五、北六兩個城臺。同時,國家還投入鉅款修復慕田峪長城。

然而,綿綿長城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靠國家撥款修復。1984年,北京地區“航空遙感綜合調查”結果表明,區域內近70%的長城已成為“土堆”或只遺留下部分殘壁!八達嶺、慕田峪等段可以開放的地方也是屈指可數。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0年,密雲水庫旁邊一段年久失修的古長城。丁世儒/攝

八達嶺長城北七城臺原是八達嶺的第二制高點,登上它極目遠望,能把八達嶺全景盡收眼底。可當1984年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登上北六城臺至北七城臺之間時,看到的場景卻是這樣的——原有上百米的城牆早已破敗,連牆基都已坍塌,梯道也變成了渣石堆。北七臺已是光禿禿的土堆,垛口全部化為烏有。長城亟待修復。

北京晚報記者蘇文洋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大膽提出:是不是可以採用國外常用的社會集資的方法修長城?這個想法獲得了文物局和報社的支持。

北京日報社經過充分考慮,決定由報社旗下的《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北京日報郊區版》共同倡議,並邀請《經濟日報》、《工人日報》參加,與八達嶺特區辦事處聯合主辦這次社會贊助活動。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7月6日,《北京晚報》1版

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評價這次活動時說,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文物之一……如果繼續壞下去,以後就不好修了。我們這一代人現在修好它,並且保護好,對子孫萬代都是大好事。”(1984年7月6日《北京晚報》1版,《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長城專家羅哲文談長城修繕問題》)

鄧小平、習仲勳為活動題詞

當時提出這個構想還是需要勇氣的。一來那時社會贊助活動還很少,特別是國家重點文物由社會集資來修復更無先例。二來國家政策是否允許?三來萬一捐款的人很少,如何收場?

但是沒想到,這一想法馬上得到了市裡和中央的支持。

1984年7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同志就應邀為這次活動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並對記者說:“這是一個好的活動,是個大好事。”(1984年7月6日《北京晚報》1版,《修好民族象徵 激勵愛國豪情》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7月6日,《北京晚報》1版

當年9月,鄧小平同志應北京日報社之邀,也欣然為活動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

蘇文洋後來撰文回憶這段往事:捐款修復長城不僅是一次社會公益性質的活動,更是對全國人民的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如果能讓當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題詞,那該多有號召力啊!於是,我們立即著手找有關部門聯繫,把活動的有關情況寫成文字附上,託人轉給小平同志,但誰也沒有大的把握,因為小平同志日理萬機,是否有精力為此專門題詞呢?沒想到,只過了短短几天,從中南海傳來佳音,小平同志的題詞已經寫好了,讓馬上去取。聽到這個消息,大家欣喜若狂。(2004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鄧小平與北京》)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2004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

鄧小平、習仲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題詞,大大增加了活動的影響力。

捐款修復長城熱情高漲

到活動委員會辦公室捐款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上萬封書信,從祖國四面八方飛來,感人的故事一個接一個。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周莊鄉孫樹村的社員陳小合捐款60元,他在信中寫道:“黨的農村經濟政策落實後,我村經濟才逐漸好轉……錢不多,如果買不到一塊城磚的話,那就在熱天買點飲料,給戰鬥在修復長城工地上的工人們解渴,或在冬天買幾副手套,發給工人們。”

一位15歲的中學生寫來一封信:“從今天起,我1天存1角錢,到年底還有179天,可以存起17.9元。到時候,我一定湊齊20元錢。” 當年年底,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學生果然寄來了20元錢!

原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範壽康,1981年從臺灣轉道美國回到大陸定居。1983年2月他因心臟病逝世。由於種種原因,老人一生沒有到過長城,成為終身憾事。他的家屬得知將修復長城的消息後,馬上以老人的名義送來了1000元,以彌補他未到長城之憾。

河北省行唐縣興華貿易公司的經理張三海,一人捐出了1萬元人民幣。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經常被當地人民問起“你見過長城嗎?”回國後,他專門來看萬里長城,結果看到的是殘破不堪的情景,非常痛心。改革開放後,張三海帶領兩名待業青年,組成了合營小組,沿街賣貨,慢慢發展成了公司。兩年間他一共分紅2.1萬元,當得知要修長城的消息後,立馬捐出了1萬元。

令發起人感到意外的是,還有一些捐款來自於監獄和勞改農場。河南勞改二支隊薛樓中隊的全體犯人捐來了200元,表示要為修復長城盡微薄之力。(1994年7月9日《北京日報》5版,《萬里長城萬古存》)

除了捐款外,延慶為鼓勵群眾歸還從長城上拆走、撿拾的城磚和條石,還用新磚換取城磚。短短几天之內,僅延慶西撥子鄉岔道村就歸還了1500多塊長城磚。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6年9月19日,《北京日報》1版

長城在中國人心中的影響力巨大。原定持續到當年年底的活動並未如期結束,活動委員會宣佈,活動將長期進行下去,並不斷追加修復工程。(1986年9月19日《北京日報》1版,《“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成果喜人》)

為感謝捐款的單位和個人,活動委員會還在八達嶺、慕田峪分別設立了幾處紀念碑。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8年,一些為修復長城捐款的外國來賓高興地在紀念碑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葉用才/攝

卸下“鎧甲”接納外資贊助

用外國人的錢來修我們的長城?這在過去可能無法想象,但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很快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熱情地參與了贊助活動。其中巴基斯坦政府贊助了20萬元人民幣,希臘船主拉第希斯全家捐款百萬美元,著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等人從美國寄來了捐款。而長城,也卸下昔日“鎧甲”,敞開寬廣的胸懷,迎接世界各方遊客。

1988年年底, 71歲的陳瓊老太太站在長城烽火臺上,情不自禁地哼出了《長城謠》——一首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歌曲。就在她身後不遠的八達嶺下,一座由日本人投資的圓周影院正在修建。

開放,這看似尋常的兩個字,一經投射到社會生活中,便立刻呈現為如此生動而具體的事實。(1988年12月25日《北京日報》1版,《長城,敞開她寬廣的胸懷》)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慕田峪長城加速修復開放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第一期工程定為修復八達嶺長城第二制高點北七城臺及北六至北七城臺之間的城牆。第二期工程為北八城臺及七、八城臺之間的城牆。1984年7月28日上午,兩項修復工程同時開工,當年9月17日即宣告竣工。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8月,“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北京八達嶺長城北七、北八兩城臺的修復工程正在施工。圖為工人們正在修整第七城臺的一段城牆。袁汝遜/攝

社會贊助活動也加快了其它段長城修復的步伐。

1988年4月底,慕田峪長城經過修復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北京第二個長城旅遊勝地。其中,“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為慕田峪第一期修繕工程捐款一百多萬元。(1988年4月26日《北京日報》2版,《千樹桃花萬樹柳》)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修復中的慕田峪長城。葉用才/攝

始於北京地區的社會贊助修復長城活動,還影響到其他省市。天津、河北、甘肅、遼寧等地也先後開展了社會贊助活動。天津市薊縣境內的黃崖關段長城、甘肅的嘉峪關等都修復開放。(1988年6月1日《北京日報》4版,《一批長城景觀重現昔日風采》)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後影響最大、規模最大、成效最好的社會集資活動。當時,全世界有上百家報紙、通訊社、電臺對此活動作了報道。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4年,修復中的慕田峪長城。葉用才/攝

到1994年時,活動已開展10年,全國共收到海內外修復長城贊助款6000餘萬元,有關部門用贊助款修復了八達嶺長城北八至北十城臺、慕田峪長城三座城樓、司馬臺長城、沿河城長城等共計14處長城重點地段。長城旅遊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僅八達嶺長城10年間就接待遊客5000萬人次,其中外賓500萬人次,不僅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更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瞭解。1987年,萬里長城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9月23日《北京日報》3版,《首都各界人士隆重集會紀念 鄧小平“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題詞十週年》)

36年前,修長城為何要向社會“求”贊助?鄧小平曾為活動題詞

1986年的慕田峪長城。葉用才/攝

至今,“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影響猶在。由這項活動激發的愛國熱情,無法估量。在去年的長城文化節中,延慶區在主題展覽“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展區設立互動區域,併發起“長城保護,加我一個”的公益倡議。“長城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身為中華兒女而自豪,保護長城是我們的責任。”剛剛爬完長城的遊客張濤一筆一劃地在留言板上寫著。來源:北晚新視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