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時時提醒我:在求學工作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在我上初中時,文化生活比較貧乏,沒有電視機,就連收音機也是奢侈品,更別說手機和互聯網,是聽都沒有聽說過的事情,我唯一能接觸到的是課堂上老師將自己通過閱讀了解到的外面的世界,傳遞給我們。

記得語文老師王老師有一臺收音機,每天中午放學後,他都會聽長篇小說連播《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時時提醒我:在求學工作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每天的課堂上,快要結束時,同學們都會期待著王老師給大家講述這本小說裡的精彩故事。

王老師講得最多的三個人物就是孫少平,孫少安和蘭香三兄妹的不同命運,以及為改變命運而做出的奮鬥與抗爭。

給我留下記憶最深的是,三個人物的命運因為能否考上大學而改變。

後來讀了高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是一位語文老師,他也時常會在課堂上講起《平凡的世界》裡的一些奮鬥故事。

在那時,當我學習成績不好時,當我遇到困難時,當我在求學的路上退縮時,總會想起老師引用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句話: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正是這句話不斷的激勵著我,讓我不敢懈怠,不敢停止不前。

《平凡的世界》時時提醒我:在求學工作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因為在我的周圍,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期待的目光,是兄弟姐渴求我成才的眼神。

如果我停止了奮鬥的腳步,我的一家人都會失望的。

後來從學校圖書館借到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在業餘時間,我反覆的閱讀,也正是那個時代,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使我發奮讀書,考上了大學,圓我走出農村的夢想得以實現。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成為一名教師,總想在教育這片天地裡得到更多的收穫,總想為教育做些什麼,開始在一個四線城市裡,環境所限,又不可能改變,有些事情想做而做不了,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

《平凡的世界》時時提醒我:在求學工作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無奈之下,迅速逃離這個城市,到省城鄭州尋找機會。在省城,遇到了我生命裡在事業上第一個助我成長的人,他就是龐校長。

他支持我開展課程改革,說真的,在追求高考升學率的年代,我想開展創新教育,沒有校長的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將研究性學習、創新教育和創客教育引入課堂,取得了一些成績,至少說在省城還是有一點點的影響力的。

稍有起色,這時在我的周圍,就有人開始背地裡說,我只會做些帶領學生搞研究的事情,對學生考大學有什麼用呢?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我總能想到《平凡的世界》裡的這段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正是這段話,讓我時刻奮鬥著,探索著,經過十年探索,終於用自己的成績向祖國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平凡的世界》時時提醒我:在求學工作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憑藉我的努力,我的教學成果《普通高中創新教育“工場+項目”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據我所知,這是2018年省城學校中為數不多的獲獎的項目。

在這浮躁的年代,希望青年朋友們記住《平凡的世界》的這句話: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