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識!兩名"二桿子"拔槍相見,後成鐵桿搭檔,雙雙成中將

提起電視劇《亮劍》,大家都會想到李雲龍,以及他的好搭檔趙剛。很多人認為,劇中李雲龍的原型就是能征善戰的王近山。提起王近山,就不得不談到他的"黃金搭檔",新中國開國中將杜義德。

不打不相識!兩名

《亮劍》劇照

兩人從六縱組建開始,截至抗美援朝,留下了不少佳話。

杜義德斃了王近山的馬,王近山要斃了杜義德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發起嘉陵江戰役,開始長征。

不打不相識!兩名

紅軍長征過草地

3月28日夜,紅四方面軍杜義德負責架設浮橋,維護交通秩序,擔任大部隊過江總指揮。在杜義德的指揮下,紅軍戰士用1個小時就架起了浮橋,快速通過嘉陵江。

這時,紅二十八團團長王近山帶著一群剛剛繳獲的戰馬,直插江邊,準備過橋,兩匹戰馬己上了浮橋。毛竹扎的浮橋在江水的衝擊下,原來就搖搖晃晃了,過人都很勉強,哪能經得起戰馬的折騰?!

不打不相識!兩名

杜義德

杜義德發現橋頭堵住了,後面的部隊開始擁擠不堪。杜義德大聲道:"人從橋上過,馬從水裡蹬!"

原本,戰馬蹬水本屬常情。可是,王近山不樂意:"他孃的,不行,得從橋上過!"

"當!當!"杜義德氣急中掏出手槍對準戰馬就是兩槍。上了橋的兩匹戰馬當著王近山的面,翻入江中。 王近山看著嘉陵江江面上的鮮紅血色,頓時心疼地破口大罵:"日你姥姥的!你個二桿子,敢打我的馬,老子斃了你!"

不打不相識!兩名

紅軍渡江

杜義德也不是吃素的,還口道:"幾匹馬算個尿!你瞎眼了,沒有看見天上敵機飛,地上敵人追啊!戰士過不了江,你腦袋開花吧,敢斃我?二桿子!"

王近山是出了名的"王瘋子",你敢斃我的馬,我就敢斃你的人。王近山拔出手槍,頂到了杜義德的腦門兒上。

大敵當前,兩位指揮員為廠兩匹馬動起了"火"。

不打不相識!兩名

趕巧的很,正要過江的徐向前及時地出現在現場。徐向前問明情況後,狠狠地批評了王近山。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任命王近山為縱隊司令員,杜義德為縱隊政治委員。六縱成為當時劉鄧大軍中最年輕的縱隊,兩人的佳話也是從這開始的。

不打不相識!兩名

在王近山和杜義德的帶領下,六縱發展迅速,戰鬥力也在不斷加強,以敢打敢拼著稱。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出擊隴海路戰役,六縱指戰員們在杜義德和王近山率領下,首戰蘭封,全殲國民黨軍3000餘人,一躍成為主力部隊。其他幾個老牌旅長對他們在戰鬥過程的指揮豎起大拇指。

這場戰役是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動出擊,根據敵我態勢制定的戰鬥計劃,對於王近山、杜義德兩人來說,難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在此次戰役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大家知道杜義德和王近山是多麼的有擔當精神。

不打不相識!兩名

國軍30萬圍攻劉鄧大軍,王近山、杜義德說:"打!"

王近山和杜義德指揮的隴海路戰役打疼了蔣介石,隴海路戰役後,國民黨軍盯上了從太行山下來的劉鄧大軍。蔣介石派出了14個整編師30餘萬兵力向在魯西南地區的劉鄧大軍壓來。

當時劉鄧大軍只有5萬,面對敵人來勢洶洶的30萬大軍,是去是留,就成了艱難的選擇。

不打不相識!兩名

軍情不等人,劉伯承和鄧小平立即召集手下戰將開會。鄧小平走到地圖前說:"我考慮有兩個方案:一是暫時避開敵人的鋒芒,將我主力迅速撤到黃河以北休整一段時間,而後再尋機南下殲敵。這個方案,從我們這個局部情況考慮,是比較有利的。"這一方案,在敵我兵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比較有利於部隊保存實力,一般人都會那樣做。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這樣一來,勢必增大對陳毅、李先念的壓力,對全局不利。如果我們咬咬牙關,再打一仗。雖然我們的壓力會增加不少,但陳毅、李先念他們那邊就輕鬆多了!"之後,鄧小平更是直接表態,他和劉伯承支持第二種方案。

不打不相識!兩名

鄧小平發言完後,在座的縱隊司令員和政委們沉默不語,一聲不吭。他們確實不好表態,雙方兵力差距如此之大,對方又是有備而來,如果要打,那這場仗必定異常艱難。

空氣格外安靜,沉默了許久,見大家都不作聲,鄧小平說:"如果不打,我們回太行山去!"

劉伯承看著眾人,反問大家道:"回太行山,敵人還允不允許我們回去呢?"

不打不相識!兩名

眾人還是沉默不語,各縱隊司令員和政委們,有的抽菸,有的低著頭。不是他們不想打,他們都知道,如果籌劃不當,一整個縱隊都可能搭進去,甚至整個劉鄧大軍都會損失慘重。

這時,王近山霍地站了起來,擲地有聲地說:"我主張打!"

王近山打破了僵局:"我和杜政委商量了,我們縱隊打,我們六縱是個年輕的縱隊,拿我們去和敵人拼,是值得的!"其他縱隊的司令員和政委都很詫異,沒想到他們這個新組建不久的縱隊有如此之膽量。

不打不相識!兩名

王近山繼續說道:"我們先打,哪怕縱隊打得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說道這裡,王近山難免有些激動,端起茶缸子喝了口水。

杜義德也站了起來,挺胸抬頭,站在王近山身邊,說:"打!"。再沒有任何語言,但無聲勝有聲,他的態度已經很明確。

不打不相識!兩名

確定了打,接下來就是部署和實際戰鬥。他們計劃打掉西路之敵中的整三師。整三師能攻善守,所向披靡,是西路軍中唯一的嫡系。如果打掉整三師,破其西路主力,其他的敵人,必將不戰自亂。

這一戰役被稱為定陶戰役,打得非常慘烈。王近山後來每每回想到這一戰,都是滿懷傷感,感嘆損失太大了。

六縱接受的任務是攻擊大楊湖,後來眾多史書則乾脆就稱之為"血洗大楊湖"。杜義德和王近山指揮部隊迎難而上,憑著一身豪氣,生生頂住了數倍之敵。

不打不相識!兩名


此戰六縱犧牲三分之一兵力,損失慘重,不過好在籌劃得當。整個戰役殲滅敵1個師部和4個旅,共1.7萬人。

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於整個解放區南方戰線,起到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而杜義德和王近山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居功至偉。

定陶戰役結束後沒過幾個月,國民黨軍於次年3月擁兵34個旅25萬人向紅色首府延安進攻。用蔣介石的話說:"誓要將紅色政權抹殺掉。"

不打不相識!兩名

為了策應中央,劉伯承和鄧小平決定千里躍進大別山。在大別山裡,與敵人周旋,伺機殲敵。

王近山出車禍,杜義德軍政一把抓

在這個關鍵時刻,王近山因為車禍留在了醫院,六縱的重擔就落在了杜義德一個人身上。

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杜義德的一些軍政指揮令大家刮目相看。

不打不相識!兩名

在進入大別山前,毛主席曾估計過可能出現的三個前途,第三個就是付出了代價站穩了腳。毛主席說:"要爭取最後一種前途,避免前兩種前途。"這是期望,也是命令。

杜義德挺進大別山大概花了20天時間,其艱難可想而知。杜義德率六縱從1947年8月7日夜開始向大別山進軍,到8月27日部隊全部進入大別山。如何能站穩腳,就成了重中之重。"不能辜負了毛主席的期望。"杜義德對自己說道。

不打不相識!兩名

大別山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它東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瞰制中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蔣介石得知後,寢食難安,立即調集了7個師,妄圖趁劉鄧大軍立足未穩之際,把他們趕出大別山。

不打不相識!兩名

杜義德根據劉鄧的命令,指揮六縱與兄弟部隊一道,在商城之北的河鳳集和商城之西的中鋪地區打了兩仗。之後,六縱又在高山鋪伏擊了國民黨軍,取得巨大勝利。眾人都誇讚杜義德能打會算。

高山鋪伏擊完全是杜義德帶領六縱取得的勝利。戰鬥結束,杜義德他們將國民黨軍八十二旅1.26萬人全部殲滅,還擊落了一架敵機,俘虜了4000餘人。

杜義德的軍事指揮讓大家開了眼界,本職政委的工作也幹得有聲有色。

不打不相識!兩名

入冬後,將士們都還穿著單衣。晉冀魯豫老區雖已做好了十幾萬套棉服,但是因為敵人猖獗,根本無法運送進來。

杜義德按照劉鄧首長的指示,開始帶領部隊自籌自縫,採取向地主徵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農民開借條進行籌借的辦法,籌集布匹棉花。用稻草灰代替染料,請當地老鄉傳授縫衣技術,上下一起動手,縫製棉衣。

不打不相識!兩名

當地老百姓都很願意幫助解放軍,紛紛拿出存貨,戰士們為了禦寒,任憑是五大三粗的壯漢,也拿起針線,縫製起衣服來。

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都穿上了自己縫製的棉衣。過冬問題得以解決。

一年後,王近山傷好歸隊,看著杜義德將六縱帶的生龍活虎,戰士們嗷嗷直叫,王近山說不出的高興。

不打不相識!兩名

隨後,杜義德和王近山聯手率領六縱,打下歷史名城襄陽,接著,率部參加淮海戰役,圍殲國民黨軍黃維兵團。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被大家看在眼裡,很多人就稱他們是"穿一條褲子"的好搭檔。

1949年2月,全軍統一編制序列。二縱和六縱分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

不打不相識!兩名

杜義德和王近山還是沒有分開。杜義德和王近山被任命為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並分別兼任第十軍和第十二軍軍長。杜義德成了第十軍首任軍長,並且是第一個以另一個縱隊政委的身份當上首任軍長的人。這在以前,是從未出現過的。

六縱的老人們說:"杜義德之所以能兼任十軍軍長,與他一人率六縱千里躍進大別山所展示的軍事才幹是分不開的。"

不打不相識!兩名

確實,可能誰也沒想到,一個政委,居然軍政一手抓,而且軍事上還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正印證了六縱老人們說的那句話:"王近山是鐵打的司令員,杜義德是硬邦邦的政委。"

文/T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