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養成的一個嗜好

青少年時期養成的一個嗜好

不自覺的又走進了書店。一段時間不來就像有什麼事情未盡似的。

清一色的新華書店已鮮見,代之的是各種名稱的個性化書店。

逛書店是我的一個嗜好,青少年時期養成的。

少年時,父親告訴我,凡買書的錢一律報銷。

買書是從小人書(連環畫)開始的。

新華書店,公交車一站的距離。我總喜歡去哪裡找到新奇,並帶回去。

《愚公移山》 《詹天佑》 《紅巖》 《雷鋒》 《董存瑞》 《英雄兒女》……。

家裡辦公桌有兩個大抽屜,我和妹各一個。我的抽屜碼滿了小人書,壓的掉底兒。還要佔妹妹抽屜1/3的地兒。

後來喜歡臨摹小人書。

興趣上來了,開始選素描書,記憶最深的一本是《陽泉工人畫選》,當時很貴的。

再後來就是 綠皮厚本的《代數》123 《幾何》 《物理》等等,有些時候系列出版的書不及我看的 做的快(做習題)。

不時要跑書店,看看是否有新到。

很多困惑都是從書本里找出的,也許是這個獲取知識的方法,加與本身性格內向,使我成一個“悶葫蘆”, 不善語言。

而一個同伴,什麼事情都要與旁人探討,善於與人溝通。

善於溝通的人,身邊沒有人是不行的。

而“悶葫蘆”卻喜歡獨自一人的世界。就像去書店,獨來獨往。

如今,我的孩子也長大了.也喜歡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