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一季度收入將下降近七成 其預計疫情將對公司今年的業務運營、現金流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途牛一季度收入將下降近七成 其預計疫情將對公司今年的業務運營、現金流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在線旅遊業的日子很不好過。曾被歸為OTA“第一梯隊”的途牛,六年累計虧損近60億元,股價最大跌幅超九成。

途牛最新業績數據繼續虧損,但更糟糕的是,公司預計,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一季度淨收入下降65%-75%。在此影響下,其股價近期一直徘徊在一美元以下,這勢必意味著其或面臨退市風險。

2019年途牛淨虧損7.29億

四季度淨營收同比降4.2%

日前,途牛披露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公司實現淨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1.8%;淨虧損為7.29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1.99億元。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其財報顯示,公司打包旅遊產品收入為19億元,同比增長3.1%,這一增長主要源於跟團遊收入的增長。其他收入為3.94億元,同比下降3.7%。這一下降主要源於金融和保險服務收入的下降。2019年,途牛營業成本為12億元,較2018年同期上升12.7%;營業成本佔公司淨收入的52.6%,2018年同期為47.5%。

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途牛表現也不理想,公司實現淨收入4.51億元,同比下降4.2%;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3.67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647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途牛網成立於2006年10月,在休閒旅遊方向的景點介紹和旅遊攻略社區的模式沒跑通之後,轉型旅遊產品預訂平臺。但隨著平臺模式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途牛開始轉向自營模式的在線旅遊服務。

2010年,途牛憑藉DCM等近千萬美元新融資金支撐,當年銷售額實現300%的增長。在OTA高光時刻,途牛於2014年5月10日登陸納斯達克,繼攜程、去哪兒、藝龍之後,成為第四家在美上市OTA平臺,被歸為OTA“第一梯隊”。

旅遊行業人士張娜對華商報記者分析說,最糟糕的是,途牛自上市至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加上其營收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市場份額持續縮水,目前已掉出了OTA格局中的第一梯隊。

預計疫情將對今年業務運營

現金流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對於途牛而言,2020年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年,但由於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整體處於“半癱瘓”的狀態,作為OTA平臺,途牛也受到較大沖擊。

途牛方面也表示,目前市場環境不穩定,公司無法合理估計新冠疫情對途牛業務造成的影響程度,但預計這將會對公司2020年的業務運營、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因此途牛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淨收入為1.142億元至1.599億元,同比下降65%至75%。這一預期反映了在行業和公司運營基礎上途牛旅遊網當前的初步看法,未來可能進行調整”。

途牛首席財務官辛怡表示:“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們進一步梳理了公司的業務和組織結構。今年疫情暴發後,我們加強了費用控制,其效果將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顯現。儘管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暫停了主營打包旅遊產品預訂業務,但是作為國內領先的休閒旅遊公司,我們將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保障客戶利益。”

但途牛公告稱,辛怡因個人原因遞交辭呈,將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離職。公司已開始尋找新的首席財務官。

截至4月13日,途牛股價報收0.91美元/股。也就是說,上市近6年,股價跌幅超九成。

股價近期一直在1美元以下

未來或面臨退市風險

有業內人士認為,途牛走到今天這步,有幾大重要因素:創始團隊離職,創新不足致核心產品單一,競爭力下降,品牌影響力銳減,難以吸引新的客戶。而對於公司的發展來說,“持續虧損”則成為重大硬傷。

事實上,自途牛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便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其中,公司營收於2014-2016期間快速增長後,於2017年一季度始便快速滑落並維持低位。歸母淨利潤方面,除2018年三季度實現3102萬元盈利外,其餘季度均處於虧損狀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近7年時間內,途牛淨利潤已累計虧損57.31億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累計虧損57.07億元人民幣。

另據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攜程佔在線旅遊交易額的55.7%,超過其它所有平臺之和。此外,美團旅行及飛豬分別在交通票務上發力迅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曾經的OTA三駕馬車之一途牛已沒有回天之力。

而途牛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讓其面臨退市風險。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納斯達克“1美元退市法則”,如果持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收盤,納斯達克市場將發出預虧警告,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裡,被警告的公司仍然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拉昇股價,將被強制退市,而途牛股價最近幾乎一直低於1美元。

開源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劉浪認為,在內憂外患之下,途牛很難扭轉現狀,擺脫退市的風險。再加上此次疫情對途牛業績的重大沖擊,也是雪上加霜,公司未來面對的不確定性增多。 華商報記者 李王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